利玛窦是谁?利玛窦墓为何安葬在北京市委党校里?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通过“西方僧侣”的身份,“汉语著述“的方式传播天主教教义,并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北京旅游交通图上,挨着西二环的阜城门外二里沟路南,标着醒目的几个大字:利玛窦墓。说确切点,利玛窦墓群座落在车公庄大街路南的北京市委党校院内,绿色庭院中央,有一座墓园,四周被透花砖墙环绕着,南墙正中有两扇灰色铁花棂门,墓园中植几株青翠的柏树。
这是50年代修建党校时有意保留下来的。从1984年5月24 日起这些没没无闻的墓碑升级为市级保护文物,分散在这个花园般院内的自由散漫的墓碑被集中规划进一个草木环绕的小陵园。但是,就是天天在党校楼里上班的人们也不一定知道,党校保卫组的人指点说在南边。果然在南边,圈成一个农家式的小院,锁着高高低低的60多个墓碑。没有看墓人,也几乎没有扫墓人,甚至年年的清明节也极少有人来扫墓。必须事先联系好了才会有人打开陵园的大门。好在陵墙不高,又是透花砖的,南墙正中的两扇灰色铁花棂门只是几根铁条,站在外面完全可以一目了然。
一眼望去,墓园中有几棵粗大的柏树。正面并排竖着三座汉白玉石碑。虽然是外国传教士的墓地,但还是入乡随俗,按中国人的习惯墓碑上盘着粗壮的龙身,只是碑额雕龙花纹的中心,镌有代表天主教会的十字徽记,表明墓主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中间的螭首方座碑高2.7米,宽0.94米,为明万历三十八年立。 碑身正中刻有“耶稣会士利公之墓”。
右边碑文是:“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利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辛年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戌年卒。在世59年,在会42年。”碑后是灰身黑顶圆拱式的长方形砖砌坟墓。
墓园门口有高大粗壮的松槐和两丛密密的青竹,门里门外的绿草散散地铺了一地,间或紫蓝的野花,幽静寂寞。他们活着时,这一带还是一片荒地,明清以来在皇帝的特批下由利玛窦开了先河,立为外国传教士墓地。
利墓东侧是南怀仁墓,西是汤若望墓。
二
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与外界大规模接触仅仅两次,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名的欧洲人少得可怜,数来数去,也只有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最被人们热知。在他们之前,欧洲并不知道中国,中国和欧洲在古代和中世纪很少直接交往,欧洲人自古知道东方丝国,但完全不清楚它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它就是东方的文明古国。成吉思汗西征扩大了中国与欧洲的交往,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陆续来到中国,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的游纪震动了欧洲,从此,欧洲人才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土地广阔、民物繁庶的大国。但这之后,随着明王朝的建立和中西交通的隔绝,中国又被遗忘到脑后。直到利玛窦,中国在西方人的口中开始形象生动地被叫做中国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32220.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