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年的合唱训练我有以下心得体会:
第一要先学会“用耳听”再学会“用心听”。唱不准,唱不好,人们往往只会怪“嘴巴”——“喉咙不好”。其实,错不在嘴巴,首先错在耳朵,耳朵不准,声音就不准。节奏要靠耳朵听,气息、感情的强弱起伏、自然流畅也要靠耳朵听,合唱中各声部的默契配合、歌声与伴奏的默契配合更是离不开耳朵听。所以,我认为唱歌的首要本领是“耳朵听”,可以说,不会用耳朵的人就不会唱歌——至少唱不好歌。而我们平时学习中,往往犯这样一种错误——只想唱,不想听,这恰恰是音乐学习中的大忌。钟情于歌唱,这无可厚非,但不重视“听”,就不是真正的爱歌唱。钢琴弹,不听;老师讲,不听;别人唱,也不听。老师示范时,要求还没听清楚,还没听到“心”里去,就自以为“懂”了,急急忙忙跟着唱,一错再错,反反复复,结果却是“巩固了错误”,离开“唱好”的目标越来越远,老师说排练“成本高”,就是这个道理。合唱训练中还有一个“大忌”:老师个别指导别的声部时,好象“与己无关”,自己给自己“放假”,休息“讲老空”,一片嗡嗡声。须知,听老师分析别人的得失,对自己的提高极有好处,不听,不但是自己的大损失,也干扰了他人的学习。学会“倾听”,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高,更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第二要“用心去悟用心去唱”。简单地讲,“用心”要做到三个“心”:
其一要“细心”。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要认真地听、仔细地听,不论是节奏、音准,还是发声、气息,等等等等,都要细细品味,认真对照。合唱是“精致”的艺术,任何粗心发出的声音都会影响合唱的和声和音色的结构。
其二要“真心”。合唱,作为一种群体的歌唱艺术,最重要注重群体的和谐效果,每个人都要真心的放弃自我表现,把心融入集体。只有“心合”才是真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其三要“虚心”。人人都会有值得骄傲的过去,特别是热爱歌唱的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唱歌经历、经验和习惯,因此,要学会“舍弃”,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虚心学习心得歌唱审美概念,使我们的歌唱更具时代性。
第三要“用心”修炼自身的“意气”
老师曾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练声时,我们好象站在高山上,心内一片阳光,充满浩然之气……”,“内心要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这就是“内心的支点”,需要我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和文化修养,才能真正“得气出感”。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意气”要高,立意要深,即民族性和时代性,这个道理,适用于每一首歌曲。我的体会是:“意气”即“技术性和艺术性”,既体现在方法技巧层面上,更体现在文化意识层面上,要努力学习歌唱技巧,更要努力提高文化修养,这样由感而生、发自内心的歌声,才是能表情达意的歌声,才能真正感人,这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在合唱艺术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古人说“乐从和”、“乐以和众”。只有做到“由耳入心”,再“因心出声”,才能真正做到心气相通,声声相应,达到“以声达情”的目的。丰富的色彩,不同音色、声部的平衡、和合,主副旋律的协调起伏,精确配合,这样的合唱队,才是与文化名城发展相适应的合格的合唱群体。这也正是指导老师高度概括而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有文化的歌唱”。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