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说记忆的储存,但大脑里面是否存在一个东西,像电脑的内存和硬盘一样,专门用来储存数据呢?其实是没有的。我们的大脑皮层,有约160亿个神经元。一切的记忆,都由这160亿个神经元来表征。如何表征呢?每个神经元都可以跟其他神经元相连接。而这160亿个神经元,它们的连接状态状态,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当你阅读上一段话时,神经元集群A处于A1状态;当你阅读下一句话时,这个集群A处于A2状态……这就是储存记忆的本质。
也就是说,当你回忆起第一段话时,大脑里面发生了什么?
实质上,就是让神经元集群A,再一次构建出了A1状态。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大脑并不能储存任何信息,
它能储存的,只有当获取到某些信息时,自身神经元的状态。
而所谓的回忆,实质上就是回放出了这个状态。
好了,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来看:
短时记忆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让一堆神经元,彼此之间暂时连接起来,构成状态A1。
长时记忆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让这堆神经元,彼此之间通过长时间的连接
产生化学上的变化,让它们粘合起来,把这个A1状态固定下来 —— 这就叫做突触可塑性。
而鲜活区呢?它指的是这么一个状态:这堆神经元彼此之间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别容易回放出A1;但与此同时,它们的粘合性又还不够强,不足以长久地固化,形成长时记忆。那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鲜活区里面的信息就没了呢?因为这堆神经元的高度敏感消失了。你可以理解为,它们放着放着,没有人把它们粘在一起,所以就凉了,失去了彼此之间的敏感性,重新变得跟之前一样。
从这里呢,其实还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就是通过这种突触可塑性,改变大脑的结构,从而拥有全新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说,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未必脑容量很大,未必有什么非常特殊的脑回路,但他的大脑中,一定拥有比常人更丰富、更复杂的神经元连接。正是这些复杂的连接,让他的思维可以毫无阻碍地、自由地游走。学习一个领域,学习一系列知识,学习一项技能……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改变大脑的内在连接方式。
到这里,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下。当我们说一个人记忆力很好时,我们指的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是两个含义:
1)他看过的东西,能够几乎毫无遗漏地复述出来。
2)他能够回忆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信息、经历过的事件。
第一种,指的是能有效地把信息从短时记忆写入长时记忆,避免丢失;
第二种,指的是他的长时记忆比较丰富、完备,从而能轻易地回放出某一种状态。
显然,第二种是基于第一种而存在的 —— 只有能够不断地丰富长时记忆,才能使到长时记忆变得丰富。
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来了:
如何培养把信息从短时记忆写入长时记忆的能力呢?
心理学界有一个实验方法,叫做「n-back 测试」。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你盯着一个屏幕,屏幕上会不断随机出现1-9的数字。
你要做的是,看当前的数字,把它跟前第 n 个数字做对比。如果一致,按 Yes;如果不一致,按 No。
比如,屏幕上显示的数字是这样:……1, 4, 3, 4, 2……
现在,你看到的数字是3,假设n=2,
那么,你需要回想,前第2个数字是什么?
是1,不一样,那么,按 No。
下一个数字是4,你继续回想,前第2个数字是什么?
是4,一致,好的,按 Yes。
下一个数字是2,继续回想
前第2个数字是3,不一致,按 No……
难吗?要知道,n=2是最简单的情况了
(也有n=1,那就是跟上一个数字对比,比较多用于认知障碍或记忆障碍患者)。
难度往上走,还有n=3,n=4……
有很多研究认为,n-back 测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记忆力,进而提高流体智力。
在很多实验中,n-back 测试也常被用来衡量记忆力水平:犯错的次数越少,答对的次数越高,记忆力就越好。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一定要用n-back测试来锻炼记忆力呢?
其实也不是。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这个简单的方法,探究背后的原理。
n-back的测试的原理是什么?其实就是强迫你的大脑,让它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把一段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
简而言之:既然识别的速度远远快于记忆,而正是因为这一点,信息来不及被记住就被清除出去 —— 那我们人为把它保持得更久一点,岂不是就能有效地强化记忆?
打个比方:你伸出手,掬起一捧沙子,它会怎么样呢?会从你指缝间流失。
如何才能把这捧沙子带走?你就必须紧闭指缝,合拢双手,让你的双手变成一个封闭空间,把沙子束缚在里面。
同样,如何让一段信息能够被记住?你就需要花费精力,让大脑把一段复杂的信息,打包压缩在短时记忆里,对它进行加工。
如何进行加工呢?也即是前面讲过的: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让这段信息,在你的脑海里落地生根。这就叫做精细加工。
用一个流程来说就是:
把一段复杂的信息打包压缩到短时记忆里,集中注意力保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对其进行精细加工,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
所以,提高记忆力,要锻炼的,就是两个能力:
1)压缩、保持一段复杂信息的能力
2)使信息建立更多联系的能力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3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