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通告:学习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点击>>站内搜索<<,大部分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记忆法 > 儿童教育论坛 > 育儿论坛 > 利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语用能力

利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语用能力

2009/1/8 05:08 作者:xzy888 本文已影响:2512人 
儿童的语言运用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儿童在交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恰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式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的。在幼儿园里,幼儿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与发展主要通过两类活动得以实现: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里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另一方面是在日常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利用幼儿生活中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操练,扩展其语言经验。

在以往的语言教育中,教师的关注点基本集中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这样做的结果是:我们关注了每周不超过两小时的语言教育活动而轻视了对幼儿来说每天每时都会存在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这与新的语言教学观是相违背的。

那么,日常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恰当有效的利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语用能力?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粗浅探悉。

1、 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含义与特征
幼儿园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是与专门语言教育活动相对的、非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包括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等多种形式。它与专门的语言教育
 
活动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宽松性
    《纲要》认为“发展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在幼儿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由于幼儿人数较多,相当一部分孩子说话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在课堂纪律的约束下,孩子成为被动的“交往者”,不能畅所欲言;另外,集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师出于达到“教育目标”的目的,而不得不要求孩子“说完整”、“说对”、“发音准确”等等,孩子的交往愿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挫伤。而日常语言教育活动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不要求幼儿达到统一预定的水平,是隐蔽性的教育活动,幼儿得以在“无压力”、“无拘束”的自然情境下“敢说、想说”。并且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出现,能够耐心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可以不管他们的问题有没有价值,他讲得完不完整、对不对,使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
2、针对性
    与正规语言教育活动相比,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更能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在正规的教育活动中少言寡语,可是在自由交谈时教师却发现他们言语流利、表达准确。因此,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利于了解每个儿童语言发展的真实状况;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为儿童提供更多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尤其对那些在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上存在问题的弱
 
势幼儿,教师能特别给予关注和帮助。
3、随机性
    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会发生各类事件,有很多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讨,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关注幼儿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随机渗透语言教育,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得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在真实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2、 注重在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1、 充分利用语言阅读区域,2、 鼓励幼儿语言“个性化”
语言阅读区域作为专门语言教育活动的延伸,一方面可以弥补正式语言教育活动中语言信息即自由操作语言机会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没有压力的、轻松愉快的语言运用和语言创造的空间。
在语言区,教师通过投放故事书、图片等各种说、看的语言材料,让幼儿可以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如:看着图片用多个形容词说一句好听的话,或有一位幼儿描述,一位幼儿听后猜猜他说的是什么;另外通过摆设教具、木偶、纸偶及不同场景的背景图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加深理解活动内容,使讲述更为生动;或者投放一些头饰激发幼儿表演故事,幼儿通过角色对话表演某一情节、片段,提高
 
了说话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摆放一些旧画报、图片以及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鼓励幼儿自己编故事;此外,可提供配套的故事、儿歌、散文磁带供幼儿欣赏,或借助于录放机让幼儿自主操作将自编自讲的故事录下来放给幼儿听,如孩子们模仿<<蛤蟆吃西瓜>>自编的<<谗嘴巴的小猴>>等故事都非常生动、有趣,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语言操作练习中孩子们得以愉快地动脑、动手、动口,发展了个性化的语言。
3、 合理抓住生活过渡环节,4、 渗透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的生活充满了发展的契机,且是生动的、感性的。在生活环节中只要做有心人,我们同样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供幼儿进行语言交流、运用。例如:小班幼儿在午睡前的整理过程中,我随机组织孩子开展“认一认、说一说”的游戏,在对自己衣服、鞋子的颜色、式样等的认知和表述中,幼儿不仅加深了对自己衣物的辨认,避免穿戴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幼儿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如结合幼儿的进餐活动,组织餐前谈话活动,让值日的小朋友描述午餐的菜谱,类似这样的活动如“天气预报员”、“趣闻播报员”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胜枚举。
穿插在过渡环节中的小活动有许多的共同点,例如它们都不是正式的教学活动;他们的进行过程是轻松随意的,场面是活泼的,没有固定的时间空间和人员的要求;他们都有着教师有意识渗透的教育意图在内,但是又不是一定要追求一个明确的结果。
3、 积极开展游戏活动,支持幼儿语言交往
爱说是孩子的天性,仅仅通过
 
教师组织的专门语言教育活动无法满足孩子自由表述的愿望与要求。如有的孩子在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往往少言寡语,或对言语表达常常表现出羞怯或拘谨,可是在自由交谈时却言语流利、表达准确。由此,我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做到开口、开心、开窍。如在“娃娃家”、“商场”、“银行”、“发屋”、“幼儿园”、“点心店”等游戏中,通过游戏前的角色分配,游戏中的相互合作,游戏后的自我评述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说,使他们能在讨论中学会听和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争执中学会使用辩论性语言;在聊天时学会使用问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的创造和调整自己的语言。尽管有时幼儿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或准确,但他们正尝试着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我想他们能使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的使用语言和造句更为重要。
4、 有效促进“幼儿—环境”互动,5、 锻炼幼儿语言表达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使用语言和学习语言。只有语言教育和幼儿实际生活及周围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自己参与布置的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总能产生“想说”的愿望。因此,在环境的布置中我注重让孩子们动手参与。如在“恐龙”的主题环境创设中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许多恐龙的资料如:恐龙的图片、恐龙的图书、恐龙的音像制品。让孩子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恐龙并张贴到作品区,讲一将恐龙的小故事并把他录下来。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后,就会自然的产生述说的愿望,在这样不断的锻炼中一些平时不喜欢当众说话的孩子也能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材料、作品了。
6、 巧妙凭借自然资源,7、 促进幼儿语言运用
社会和大自然是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活教材”,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研究表明,利用户外大自然引导幼儿讲述,
 
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效果远远超过课堂利用图片等引导幼儿讲述。如春天带孩子到户外观赏桃花、柳树,感受春的气息,孩子在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象中学会了使用词语“绿油油”、“红艳艳”;秋天带孩子参观果园、田野,感受秋的收获,孩子会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不但对于教师教授的完整描述性语句他们会很容易接受,还能有所发挥。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6526.html
快速记忆法 - 逍遥右脑记忆 - 右脑记忆论坛 - 速读训练软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