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大脑是怎样储存记忆的,长期以来是一个未解之谜。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涉及到大脑细胞基因符号中永久性的变化。因此,像雀科鸣禽这些有着小型大脑和相对较长寿命的动物,如果不形成一个新细胞的固定供给体系,就会缺乏神经“空间”来储存新的记忆。研究证明,鸣鸟类的动物确实是生长着神经元的,虽然大多数神经元在3~5周之内死亡而导致不能长时间地储存记忆,但那些仍然存活的神经元却可以为新的长期记忆提供空间。
美国纽约大学的专家法南多•诺特勒姆及其同事最近对成年的雀科鸣禽(如金翅雀)进行了研究,观测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否对它们的新的神经元的存活产生了影响。他们向这些鸟儿体内注射了一种称为“胸苷”(thymidine)的放射性物质作为跟踪新的神经元的标志,并把这些鸟儿放置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即孤独、与相反性别的鸟儿相处以及处于45只其他鸟类的大群体之中。40天后,研究人员观测了这些鸟儿大脑中三个具体部位的发育状况。
结果发现,那些生活在大群体之中的鸟儿,其大脑中的部位,包括声音处理部位,所拥有的新的神经元,要比其他同类的普通鸟儿多出30%。更令人吃惊的是,那些整天鸣唱的雄性鸣鸟,当它们居住在大的群体之中时,其大脑部位(包括交流、传达系统),所拥有的新的神经元是其他同类普通鸟儿的两倍之多。为什么居住在群体之中的鸟儿的神经元要比普通同类鸟儿高出这么多?研究人员认为,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居于群体之中的鸟儿总是在努力地记住其他鸟类的特殊鸣唱。
研究人员此前曾注意到,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如大象等,总是比孤独性的动物有着较好的记忆力。但是没有人真正发现神经元存活的数量会引起孤独,即从神经元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发育学家阿丘罗•埃尔瓦里兹认为,这次神经元和记忆之间关系的发现,“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他认为:“已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成年的人类也在大脑内生产着新的神经元。因此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互相关系,对人类大脑中新的神经元的形成和存活,起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它甚至会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但是阿丘罗也指出,对这一发现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确切地了解,神经元的形成、发生是在人类大脑中的什么部位,具体有多少,它们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是如何起作用的。”
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体制,升学实行的是应试制度,所以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把学习时间耽误了,就把孩子与群体强行隔离管理,不让孩子与同学过多交往,从而使其与群体脱离,处于孤独、寂寞的状态下。由于不能接受到应有的外部环境刺激,孩子的记忆力就下降了,造成学习成绩的滑坡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所以,为了增强记忆力,建议大家,积极投身群体,增加与他人的交往,主动接受应有的环境刺激,适应学习压力,轻松应对工作,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品位成功的快乐。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