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序、前言、概述、总结和后序。再看目录,前后看两三遍后,闭目回忆整个目录结构和书的大致主题和感觉。对照一下目录,还有哪些忽略了。有哪些最有用,哪些部分自己最感兴趣。这些都是紧接着要翻阅的内容。带着目的去看,就容易记住。可以先着重看黑体字。注意时常回忆目录树。这样树状结构就会由模糊渐渐清晰,并挥之不去了。
2、不少学生都有临时抱佛脚的体验。通宵复习,考前一两个小时的全局有重点的浏览,这其实就是一种快速阅读、在整体轮廓下提取知识点的有效手段。很多学生都觉得以前一个月都不如这两小时,就是因为专心、认真再加上了系统学习法树状结构原理的不自觉运用。以同样的感觉学习新东西,也是非常有效的。每天的学习要是都有这样的效果,那么每天不用学多少时间,都能够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出众。
在任何时候,知识都是以体系的形式存在着。每一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问题是:
1、人能不能认识到这些关系。
2、人能不能认识到知识体系。
3、人能不能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人类文明的存续和发展就是对知识的积累和提纯。也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智慧并没有流传下来,很多知识财富也在流失,但这不否认整体人类认识的提高。认识有正确的、错误的,有精确的、有误差的,但是这些都整合成一个知识体。个人的认识体系仅仅是这个知识体的很小一个部分。没有认识到知识点相互关系的人往往是僵化的、教条的、形而上学的。他们无法用静态的眼睛恰当地认识动态的世界。他们最终是陷落于怀疑和自我否定。
没有认识到知识体系的人,并不是不存在知识体系,但是由于他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知识体系,没有看到整个人类知识体,①他无法定位自己的认识,容易混乱、甚至迷失,由光明跌回黑暗;②他的知识体系往往是随意的、无序的,至少形式上不能很好。正如一个房间,可以是选择现有的洞穴,可以是在土里挖个洞,可以是凿山穿岩,可以是垒土为墙,可以是枝叶、木板、石块、混凝土……它们能够起到房间的作用,但谁也不能否认之间的区别。再如一座建筑,可以是单房,可以是四合院,可以是板楼,可以是塔楼(摩天大厦);可以是陋居,可以是宫殿。而造成这些差别的,往往不是建筑材料,即使建筑材料一样,这些材料的不同组织方式就可以造就不同的建筑出来。
在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形式往往比知识点本身更重要。能不能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知识,更是艺术。红绿兰三种颜料,可以涂抹出一滩难看的色块,也可以成就一幅不朽的名画。
世界是变化的。不单是自然环境起着变化,社会环境也在快速地转变。动态的问题需要以动态的方法加以解决。如果一个人不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体系化,提纯出来,以新的、独特的、满足自身和环境资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组织这些知识,他所学到的,永远都只是过去,他的操作技术,也只是针对过去,而不是将来。他很可能被历史淘汰。
即使能够因为社会因素能够在价值链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会越来越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价值越来越小。更为可怕的是,他可能在这种下降趋势中渐渐失去信心、失去动力、失去热情,被自身异化的发展需求所吞噬,出现很多生理的、心理的、道德的问题,甚至行为异化。
系统学习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首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每个人在学习中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成就感。举个例子,在单词强化记忆的一两周内不要求单词的拼写和音标,仅仅是对整个单词影像(形状和模样)的大致识认,这样不但能够突破默读造成的速度障碍,更因为它节省了人的脑力,降低了人对单词掌握程度的要求。分析大学六级词汇,平均每个单词的字母数在6-7个。如果用以前的背单词方法,将字母一个一个地背出来,与仅仅要求单词大致影像的难度以及对脑力(主要是记忆空间、注意力、紧张度等)的耗费要大六倍以上,再加上音标,至少是10倍的困难。正是这些困难在消磨人的信心,阻碍人的成长。
人需要以不断的成功来鼓舞自己。如何最快、最有效地取得进步,是每个人在学习中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感受到进步就能够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人们最害怕背单词,那时因为老是看不到效果,背了后面忘记前面的,久而久之会形成恐惧、逃避、厌烦等心理障碍。将单词记忆的难度变为原先的十分之一,尽管精确性和有效性仅仅达到原来的70%-90%,但是彼此间的混淆可以通过上下文关系识别出来,对整个词汇量的贡献是远远为大。人是能够体会到这种明显变化的,而这样突破单词障碍只需要两周时间,他会心里有底,从“我不能”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消灭那些含糊着的10%-30%。
对整体框架的提取也要比只抓细节要方便得多,而且具有方向性,能够让人知道掌握的程度究竟是多少。学习同样具有80/20原则,也就是80%的内容在20%的文字里面,最有用的信息集中在极少数的内容。正是这些有意识的简化,将精华首先提取出来。在最短时间,最少精力耗费的情况下获得最大进展。
系统学习法只要求用心。或者你可以理解成为自信和自觉。如果不用心,仅仅是拿着一本书装样,心都飞到九霄云外,是不可能得到效果的。你要做的就是在这短时间(每天两小时)的强化训练中控制自己。如果没有信心,仍然一味地否定自己,就不会有热情和激情,不会有接纳新知识的活跃的思维,不会有快速浏览、自我提问的积极性和动力。心态决定一切。积极与消极的效果截然不同。
规律是客观存在着的。人对规律的学习就是对规律的体验或体验积累,以期规律再现。对事物认知首先是属性的认知,即事物的特点的认知。由于事物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因而可以用关系将这些属性提取出来,进行简化或强化。人对事物的认知也必须通过关系。刺激的本身就是一种关系的体现。关系有着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显性关系(能够为人当前的认知水平获取的)和隐性关系。规律的映照,以及关系的组织就是人有效学习的最主要部分。
知识在人脑中不是游离的。知识是作为一个体系存在于人的大脑中。任何的心理活动都是神经元群组的协同运动,而并不是单纯的几个神经元的处理结果。既有知识是一个整体,新的刺激或刺激联结,新的体验或经验,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包含到这个整体,就会在缓冲处理区被替换或抛弃。不被越滚越大的雪球吸附的雪花对于个体来说都是无效的,都是信息垃圾。人本来就处在一个信息过剩的环境中,过剩的信息是没有保存价值的。
系统学习法的适应性以及环境构造
系统学习法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对人的自觉性要求太高,严重影响了其适用范围。这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在青春期能发现并需要自我突破的人毕竟是少数。由于中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只要自觉学习,刻苦认真,就能取得好成绩,从而掩盖了在基本素质的缺陷,他们并不能意识到学习潜力仍然有待发掘。
有很多人就称系统学习法为天才的学习方法。这其实是误解。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并没有认为学习有价值、值得投入而已,或者说他们没有学习的真正的内发的需要,往往是别人要求他学。这样怎么可能接受系统学习法的高强度知识灌输。成人在工作中发现知识不足需要充电,或由于转职更换学科,系统学习法的威力就体现出来。
需要构造学习环境来引导那些不自觉的孩子自觉学习。
正强化和负强化
兴趣
兴奋的持续性
小成功的奖励效应
信心 很多人学不好就是因为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目标细化,拆解成触手可及的模块,有助于培养信心。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2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