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词语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个体对感知过的事物,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的记忆。当我们感知过的事物离开我们之后,事物的具体形象会留在我们的头脑中,这种具有很明显的“直观性”的形象就是我们称之为表象的心理事实。表象一般以视觉和听觉为主,但在各种感知觉的基础上也都可以形成。例如,香蕉的表象就不仅有视觉来源的形状、颜色等,也包括味觉、嗅觉、触觉等表象来源。
2.词语记忆
词语记忆是个体对主要以词语为表达方式的知识的记忆,例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可见,这种记忆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记忆。由于词语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等特征,使得个体通过词语能够了解事物的意义,因此,也有人称词语记忆为语义记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词语记忆显然起着主导作用。它是我们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主动并有意识地解决现实中问题的主要手段。
3.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个体在过去特定情境下体验过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又会重新体验到,说明了情绪记忆的存在。典型的情绪记忆甚至把引起情绪的事物全部忘却,而只把某一情境和某种情绪联系起来。当这一情境或类似情境出现,就会引起“说不出原因”的情绪体验,如怕黑的紧张、恐惧情绪体验。强烈的、对个体有重大意义的情绪体验保持的时间会较长且容易被再体验。
4.动作记忆
动作记忆是以个体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态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一个人从小学会游泳,长大后多年不游,也能较快地恢复,这是过去习得的运动技能得以保持的结果。动作一旦掌握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动作记忆显著的特征之一。
二、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将记忆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的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我们学习的各种知识、日常掌握的各种常识多属这类记忆。
2.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程序性知识的记忆,是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主要包括认知技能与策略、运动技能等内容。这种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而且在提取、使用时常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我们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翻看书籍、教练示范等掌握动作要求而获得陈述性记忆,而后经过不断练习,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学会游泳。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
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相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面临的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个体有意识回忆的,因此又被称为意识控制的记忆。
2.内隐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所从事的任务产生的无意识影响称为内隐记忆。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是个体无法意识到的,因此又被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研究表明,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认知加工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首先,内隐记忆受学习者认知加工深度的影响远小于外显记忆;其次,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保持时间不同,内隐记忆保持更持久;最后,干扰因素更容易对外显记忆产生影响。
另外,根据记忆存储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将在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中详细阐述。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2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