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昨天机关的几位同志陪我游了江南古长城,比起八达岭长城的巍峨壮观,江南古长城显得明媚秀丽。能够认识生活在江南古长城下的各位老师、同学,是一种缘分。
《本领恐慌》这本书,成就了我跟大家的缘分。上百家媒体都报道过《本领恐慌》,有的媒体还把"本领恐慌"作为新世纪的一个时尚用语来讨论:让20岁的人、30岁的人、40岁的人、50岁的人都来一起讨论"本领恐慌"。
为什么"本领恐慌"会让社会各界如此恐慌呢?
我想这是因为"本领恐慌"击中了我们时代的主题,击中了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如何提升本领、增强能力!
本领恐慌,实际上就是本领不足、能力不高造成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本领高强的人。但要成为本领高强、能力高强的人,
就要学会开发潜能。
我把能力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能力,一类是潜在能力。
现实能力,很好理解,就是你现在已经具备的能力,已经在过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比如,你的英语得到99分,说明你有英语能力了。你踢球射门特准,一射一个准,这说明你的踢球能力高。潜在能力,就是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有可能通过开发,通过某种学习、锻炼、激励就能够具备的能力。
今天你没有学会的东西并不等于明天学不会,今天你做不到的并不等于明天做不到,今天你没有这种能力并不等于你明天没有。关键就是要把这些潜能开发出来。
能人,能人,就是潜能开发得比常人多的人。不管教育还是学习,不管是要克服本领恐慌还是战胜本领恐慌,都是要开发你的潜能。潜能开发了,本领强大了,自然也就不恐慌了。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个问题,就是-- 怎样开发你的潜能?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西红柿"的故事。
在1985年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一粒极普通的西红柿种子,它长成后,一片叶子就可以伸展到14平方米那么大!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吗?14平方米,一片叶子就有这么大,像一个小教室!而它结出的果实有多少?大家可以猜一猜?100个?300个?800个?3000个?5000个?......都不是!大家可能完全想象不到,竟然有13000多个!
大家知道,用一般方法种西红柿,勤勤恳恳,精心照顾,一颗西红柿的种子结上几十个果实,就已经了不起了!可是这颗西红柿竟然能结13000多个果实?
这难道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吗?
不是。
仅仅是采用了一种"水耕法"培育而已。
用"水耕法"培育后的西红柿竟能结13000个果实!我听见有人说这是天方夜谭。
不是的,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其实,当我看到这个数据时,和大家一样非常震惊,或者说是震撼!直到今天,这种震撼仍然非常强烈!当时我就想: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颗发育极不充分的西红柿,都有结一万多个果实的潜能,但是却只开发出了结几个、十几个、几十个果实的能力。
这是教育的悲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悲剧!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巨大潜能,但是这些巨大潜能都处于沉睡状态,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所以,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我们只不过清醒了一半。我们只运用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小部分资源,未开发的地方很多很多,我们有许多能力都被习惯性地糟蹋掉了。"
所以,美国著名的富尔顿学院心理学系的学者们才会说: 右脑记忆方法 www.jiyifa.com
"编撰20世纪历史时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
我今天来到这儿,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每个人身上所存在的巨大的潜能,帮助大家开发出这些巨大的潜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那颗经过水耕法培育后的西红柿,都能结出一万多个绚丽饱满的果实!
大家告诉我,你们想认识自己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吗?想开发这些巨大的潜能吗?
(想!)
大家回答得都很响亮。决心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掌握规律。开发、利用潜能,绝对是有规律可循的。谈到规律,我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愚者视规律如草人,智者视规律如灯塔"。规律就像阿里巴巴开启宝藏大门的咒语一样简明有效。
今天,我就把开发潜能的10大定律和大家一起分享。
潜能开发的第一定律是:实学律
上海有一所很有名气的职校,这个学校的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和总务主任助理,不是别人,都是16、17岁的在校学生。学校里,80%以上的学生都过了把"官"瘾。一般学校也搞过什么"一日班长"之类的,但那都是玩形式,而这个学校切切实实给这些小校长助理、教导主任助理们实际的活儿。例如,组织同学去外地看画展,校长助理就要负责购买学生票。学校食堂煤气管道出了故障,就要负责去修。有的时候,事情很难办。那些向来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学到了和人打交道的本领,一般学校很难开发的领导潜能、组织潜能也开发出来了。这个学校虽然是职校,可是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很抢手,不少人还跻身著名跨国集团企业工作。学生们都说学校里的"官"没白当。这个职校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实学",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当"官",锻炼了他们的实际能力。这样的人才能不适应社会,成为抢手货吗?
这所学校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实践锻炼。实学律,指的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使用中学习,这是最有效地开发潜能的第一定律!
毛泽东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呢?要从交际中学习交际,从演讲中学习演讲,从策划中学习策划,从工作中学习工作!--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潜能不仅在于开发,关键还在于使用。哪怕你已经具有了某种能力,可是搁置一旁、废弃不用,严格地说也只算潜在能量,对现实毫无作用。摩西老母在美国是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她在83岁前一直平平庸庸。在她83岁时,一次等朋友,久等不到,她一时手痒,顺手抓起一支笔,一抹两抹,竟然画出一幅绝妙的画,一举成了大画家。她的绘画天才绝对不是80岁时才突然具有的,很可能她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可是她没有使用,结果连自己都不知道。
我也有类似的体验。看过我的《第二次宣言》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每一篇的开篇都有一个短篇科幻小说。这是应出版社要求而写的。刚开始我不太乐意,而且我也从未写过科幻小说。但出版社的编辑催稿很急,非要我写不可,拗不过他们,我便同意了,没想到很短时间竟然写出来了,写出的效果令身边的朋友都挺吃惊,我自己也很吃惊!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写科幻小说也可以写得很不错啊,自个偷着乐了好几回!只有尝试了、行动了,才能开发出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潜能。
其实,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如此。我们只有通过使用、行动,才能发现、认识自身的潜能,同时也只有在使用、行动中才能使能力得到最好的锻炼。只要我们有了强烈的学习目的,就能够通过使用、尝试、行动使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
希望大家都不要当摩西老母,快进棺材了才发现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本领。我在与很多成功者的交流中都发现,许多成功是"意外"来的,或者说就是误打误撞来的。小规模的尝试,是开发潜能、达到目标的良方。所以,我建议大家凡事要敢于尝试、多多尝试,人生中要不停地try、try、try。一个人只有在施展自己能力的时候,才能不断地了解自己的潜能。在学习、工作中,在人生的各个场合、各种活动中,都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展示自己。
与"摩西老母效应"相提并论的还有"短路理论",即如果我们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就会自行消失。这和一句体育界的行话相似-- "不用,就会失去。"肌肉如果不运用,就会萎缩;能力如果不锻炼,就会减弱。潜能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使用它的人!
潜能开发的第二定律是:自学律
在很多人眼里,我这个人有点传奇,所以一些媒体朋友称我为"女侠"。最近,我成立了一个研究院-- 北京人类大成教科文研究院。我的同学还在大学里听课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给他们讲课了。人们说我大器早成,可我不这么看。并不是我比别人更聪明,而是我深深得益于自学。 本文来自:www.jiyifa.com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在15岁时曾经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不可思议的选择-- 退学!这个决定,把当时所有认识我的人都吓了一大跳,"自毁前途"的议论声在我耳边从此就再没有停过。他们对我的决定都非常不理解,因为我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一年级,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我高一退学时,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了70多分,是我们班主任看好的考重点大学的苗子!
在一般人眼里,退学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就是因为家里穷。而我这两种原因都不是,那为什么会选择退学呢?因为我受到了自学的诱惑。
现在我仍然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在阅读课外书时,看到毛泽东讲他自身的切身体验时说:"我学习中最有收获的时期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毛泽东为了自学而主动辍学,就是在学校也是我行我素地进行自学。当时我就很受震撼。后来,在我退学前的那个寒假,我到北戴河参加了一个智力开发冬令营。在北戴河,我有缘听到了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报告,被深深地打动了。魏书生老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篇作文,也没有搞过任何测验和考试。但是,他说他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批改作文,怎样出考试题。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魏书生问学生的都是: 转自:右脑记忆方法 www.jiyifa.com
"这册新书学得怎么样了?"
很多同学回答:"自学完了!"
"自学完了怎么办?"
"期末考试,检验自学效果!"
"什么时间考?"
"明天!"
每一次假期,学生都把新书学完了,一开学就进行"期末"考试,成绩却惊人的好!听到这些,很受触动,使我更坚定了自学的决心。当然,我走上这条道路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学给我带来享用不尽的好处。自学特别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毅力等获得成就最关键的心理素质,而且还特别能培养创造力。心理学家王极盛对各类科学家所做的研究表明,自学能力在决定他们的创造力中都是占据第一位的重大因素。自学还能够锻炼阅读能力、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搜集科学情报的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能训练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判断能力。今天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充塞着我们的头脑,这儿一套新说法,那儿一套新理论,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判断?就像对网络文化深有研究的姜奇平所说,"信息是情人,有用的信息才是老婆,我们要从情人中挑选一个来做老婆"。这就需要独立思考的本领!自学,最能锻炼这门本领。 本文来自:www.jiyifa.com
我给大家讲开发潜能的自学律,并不是让大家像我一样退学,而是要学会自学。自学,是以一种为自己负责的精神来学习。学习不是别人的事情,而是自己的事情。我们学习,不是为文凭而学,为知识而学,而是为自己的素质而学,为自己的成就而学。魏书生老师在学校推广自学创造的奇迹,也说明自学不仅走出校门需要,在学校里也同样需要。当一个人自己掌握学习的各个环节,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时,学习的热情、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完全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同时取得了比成绩、分数更有价值的能力-- 自学能力。
有了这项能力在身,步入社会就会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大部分人都过分习惯于他导式学习,习惯于被人管、被人教的学习;而大部分成功者都不约而同地受益于自主学习。
谁教富兰克林这个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的穷小子成为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谁教莎士比亚成为世界上凤毛麟角的文学大师?
谁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
谁教鲁迅写出一篇又一篇如匕首般锋利的作品?
他们靠自学成功,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所以,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大多数精通网络的高手,都不是大学电脑专业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的。 转自:www.jiyifa.com
在人的一生中,在校学习是短暂的,而自学是永久的。特别是今天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旦有了自学能力,可以随时随地迅速地获取各种知识、各种能力。学会自学,没有什么本领学不到;学会自学,就能永远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所以,我由衷地希望大家在学校里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潜能开发的第三定律是:乐学律
很多人都问我:你的研究、写作苦吗?
我的答案是:苦!
在搞研究的这么多年里,我几乎没有过星期天,就连春节休息也没有超过三天。有了灵感,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每每夜深人静,窗外已经看不见一扇明亮的窗户的时候,自己却还给大灯泡照着,还在接受电脑的辐射。完成不了自己制定的目标,我绝不会允许自己睡觉。在一般人看来,真是苦死了,简直是个苦行僧。但是对我来说,我很快乐,我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一天,工作得特别愉快,你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你的工作非常有成效,一整天都感到过得很充实、很幸福。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如此充实和快乐呢?因为这一天你比平常更多地运用和开发了你的潜能。其实充分地开发潜能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在进步时,我们的心情是欣慰的,是一种满足和欣喜结合在一起的美妙感觉。很多事情,只要你真正投入进去了,就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转自:右脑记忆方法 www.jiyifa.com
对我来说,所享受的乐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享受着自由研究、自由思考的乐趣;还有就是来自当我读到来自天南海北的读者对我倾诉、感谢的信件。当我看到我的书、我的思想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心态、选择,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命运时,我真正体会到了一种幸福感、一种使命感。我真的很开心!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所做的事情,既是我的工作,又是我的兴趣,我的事业,我的使命。很多人只能谋生,而我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喜爱做的事,真是很幸运。如果不是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做事情,我不会走到今天。
乐学的魔力,就是兴趣的魔力。因为有了兴趣,少年法布尔才能从早到晚在草丛里纹丝不动地观察昆虫;因为有了兴趣,陈景润才会走路时也经常痴迷于数学思考,撞了电线杆还连忙道歉;因为有了兴趣,比尔·盖茨才能在读大学时为赶一个程序连续奋斗36个小时而乐此不疲......兴趣是一种伟大而奇妙的力量,它能够化苦为乐,变苦学的地狱为乐学的天堂。
任何一个人,一旦对某一方面有了强烈的兴趣,不用督促,不待劝勉,就能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苦也不觉得苦,累也不觉得累,苦事变成了乐事。只要充分开发每个人的兴趣,那么人人都能够做到超人地勤奋,都能成为天才。
我一直认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大有问题!前半句正确,后半句大错!在无涯的学海中,最需要的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
"乐作舟"乐在其中,"苦作舟"则苦在其中。"乐作舟"远胜于"苦作舟"。"乐作舟"既可以自然而然并轻轻松松地做到"苦作舟"十分费力才能做到的异常勤奋,同时又能在学习上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成绩和无比的快乐。
乐学有很多好方法。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利用"小步子"原理,不断让自己获得成功。有成功的体验,时时感受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就会有乐趣。美国一家生产干草打包机的公司根据这个道理,在打包机上安装一面后视镜和一个自动铃。每当一捆干草打好,农民就会从镜子里看到它;每当打好的草捆被机器放到地上,铃声就会响起。这样,农民就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不断获得成就感,干起活儿来心情更舒畅,动作更麻利。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啊,比如搞一份"学习实绩表"。用一张纸把自己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用大字标出,当你完成了一项学习任务或一个阶段性目标,就用红笔涂上记号。这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啊,我又攻克了一关!同时,从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取得了很多成果,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干劲。进度表的颜色用红色效果最好,好识别,而且是暖色,更能给人鼓舞性的激励。我们还可以用一些竞赛、游戏来改变我们的学习模式,因为竞赛、游戏等可以产生乐趣。 转自:右脑记忆方法 www.jiyifa.com
总之,请大家记住:
如果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受苦,那么学习就会少、慢、差、费;
如果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那么学习就会多、快、好、省!
潜能开发的第四定律是:求师律
开发潜能要学会拜老师。我说的这个师,不是指天天耳提面命,言传身教,在学校或课堂上的老师,而是存在于随时随地的生活中的老师。
我们要拜一切人为师。比如,以敌人为师,"师夷长技以制夷",学来敌人的真本领再制服敌人。俄国著名作家肖洛姆·阿莱汉姆,幼年丧母,后妈经常打骂他,他既不顶嘴也不生气,却特别注意后妈骂他的话,偷偷地拿本子把后妈咒骂他的话记下来用以丰富词汇。后来他把这些刻薄而有特色的词汇用到作品中,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使作品大大增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要向比你强的人学,还要向比你差的人学。孔圣人"不耻下问"于几岁小儿,大音乐家帕瓦洛蒂向几个月的婴儿学习发音,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则是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领悟了书法的节奏、气势和韵律,终成大书法家的。很多人未必知道,毛泽东的大创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法宝,竟然是向井冈山的山大王"朱老聋子"学习借鉴而来的。
从前,土匪"朱老聋子"领着一伙人钻进井冈山,每当官府进山意欲捉拿时,他们就遵照"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藏,藏不住就走,走不赢就跑"的章法,与官府周旋几十年,官府对他毫无办法。毛泽东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他善于求师-- 师法朱老聋子。别人听到这个故事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毛泽东却独具慧眼地向山大王"朱老聋子"学习,最后发展成为红军以少胜多、克敌制胜的大法宝。
一切事也是我们的老师。从古至今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中,都可以学到奥妙,得到启示。史学记录了从古至今所发生的所有重要事件,分析了它们的前因后果,对人极有教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可以使我们做到向古代的"一切事学",使我们知成败,明得失,增智慧。历史是过去的事,我们更要重视学习现实的事。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发生在你身边的、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的......这些事情都有学习价值。只要留心学习,留心总结,从任何一件事都能够学到东西。
我很佩服一个老板,她有两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是她挂在脸上的微笑,特别有亲和力;一个就是她手中永远不停的笔,随时随地拿着本,就是接待客人来访,都随时记下任何一点一滴的智慧。真是无时无处不学习,特别厉害。
还有呢,就是要学会师法自然,向动物、植物、无生物学习。创造奇迹的著名教练马俊仁,他就是通过向动物学习-- 学习《动物世界》中动物的奔跑,从而设计出世界领先的跑步法,摘取了世界金牌。发明家鲁班,一次不小心被茅草割破了手指。他观察茅草边缘是齿形的,他向这种草学习,发明了锯子。奏出"高山流水"的弹琴大师伯牙,他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大海。
我们应当"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们的老师,都值得我们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
潜能开发的第五定律是:交友律
交往适合你的朋友,这也是开发潜能的定律吗?
我的回答是:不仅是,而且是,特别是!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决定着你的潜能开发的程度,决定着你能够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个调查特别有意思:你有多少收入,只要把与你交往最密切的三个朋友的收入一平均,就是你的收入。这个特别准。只要看看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最容易受朋友的影响。你的朋友很有抱负很有志气,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的影响,也变得有志气,有抱负;相反,你的朋友很懒,"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也会变得像他那样混日子。朋友有志气,你也会有志气;朋友积极乐观,你也会变得积极乐观;朋友消极懒惰,你也会变得消极懒惰!朋友的习惯、爱好、性格,朋友对待人生、对待社会的态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改变你。因为,朋友就是活的信息载体、知识载体、智慧载体、优秀素质载体。多交朋友,就会多一些信息,多一些收获,多一些进步。
赵忠祥在这方面就挺高明,特别懂得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开发潜能。赵忠祥说:"我接触人,从年轻时起,就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看对方能不能在某个方面对我有所帮助。我结交文学修养高的人,就时不时讨教古文;结识会唱歌的人,就跟他们起码学会一首歌;结识一些常锻炼的人,就让他们带着我或吸引我去锻炼身体。人以群分,真是半点不假,如果在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帮我,哪怕是帮助我唤起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向往的人,我是不可能与他们做朋友的。我在食堂,端着买好的饭菜,总在一个我需要与他(她)有一番谈话的人旁边。就在餐桌上,我学会了掌握了十三辙......赵玉明还教了我一招,即你在舞台上站立,怎样才能挺拔、精神?她说,只要把身体重心移到靠前的一只脚的前脚掌就可以了。这两项对我一生有用的知识,前后只用了五分钟就掌握了。但找到这样能坦诚相告的老师或朋友,就不是五分钟,那要'众里寻她千百度'了。"
大家也可以像赵忠祥那样把交友和学习结合起来,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各方面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不断成长,持续进步。
毛泽东非常重视与志士相交,专门主动地结交志士。他所发出的有名的"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毛泽东的名字繁体共二十八画)。他不是为了玩乐而征友,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他征友的对象都是"好学有远志,持身谨严而意志坚毅"的青年。 转自:右脑记忆方法 www.jiyifa.com
我们也要爱交友,善交友。交什么朋友呢?交那些能够激励我们的朋友!交那些好学有志气的朋友!交那些鼓励和帮助我们有杰出表现的朋友!
交到好朋友,还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开发潜能。因为,一个人学习与两个人、几个人一起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能产生"集合效应"、"竞赛效应"。学友之间的互相学习、询问、辩论,切磋琢磨,对开发潜能效果更大。
潜能开发的第六定律是:因材律
我有一个观点:"人人是庸才,人人又是天才"。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才能,人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发展区。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必须根据人的优势与劣势,根据自身的天赋和资质,来确定应当着重开发哪些潜能、怎样开发这些潜能。
这就是因材律。
想一想:如果硬让姚明苦熬苦学几十年数学也只能成为庸才一个,诸葛亮天天练武恐怕也只能给关云长提鞋,爱迪生天天画蛋也成不了达芬奇。懦夫可以派去站岗放哨,用的是他贪生怕死,一有动静就会逃回来报信之才;而勇猛者过于恋战反倒会贻误军机。所以,周总理一再强调说:"最重要的一条是想法子发挥自身的特长。"在潜能开发上,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天赋、资质来开发自己的优势潜能。否则费时费力还讨不到好。
最新教育观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每个人开发潜能,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出自己的开发潜能的方案。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独一无二。
例如,我们要学会摸索出自己每一天的"生物钟",弄清自己是"百灵鸟型"还是"猫头鹰型",找准自己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脑子最灵,效率最高,总结出规律加以利用,在脑子最灵的时候进行最重要的工作。我一般在晚上写作,文思泉涌,属于"按月亮办事"的那一类。我就利用这个时候写作,效率最高。
另外,我们还要摸索自身的最佳学习方式、最佳记忆方式、最佳思考方式。每个人的情况大不一样,一定要因材!人的记忆方式千差万别。有的人擅长视觉记忆,有的人擅长听觉记忆,有的人是混合型记忆。当你找准自身最佳的记忆方式,就会显著提高记忆效率。思考方式也是这样,一定要因材-- 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找到自己最佳的思考方式。一般来说,常见的思考方式有"静思"、"笔思"等。"静思"就是专门静心思考。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盖兹博士有一间小小的隔音室,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当盖兹要思考问题时,就走进这个房间,关上门,坐下,熄灯,集中注意力来思考问题。这就叫"静思"。"笔思",就是用笔思考,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通过写来整理思路,刺激大脑进行思考。我的最佳思考方式是"口思",也就是通过说来进行思考。我这个人比较急躁,而且像盖兹那样呆在黑屋子里也挺怕的。可是通过嘴说,找一些善于倾听的好朋友,用"口思"往往能很轻松地产生一些新颖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并且这些都是在说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我自己觉得,"口思"使我能够在轻轻松松的状态下涌出许许多多的好主意!当你找好了最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就能使自己进入最佳思维态,思效率思考质量会大幅度提高。 转自:右脑记忆方法 www.jiyifa.com
总之,开发潜能一定要遵循因材律-- 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特长,找到自己的最佳思考方式、最佳学习方式,摸清自己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方式,潜能最能得到开发。找出规律之后,就要善于利用。只要善于利用,就能使你最聪明的时候越来越多!
潜能开发的第七定律是:及时律
有句老话叫--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这一点,我很有体会。我住的房子有一个小院子,我妈妈喜欢在那里种一些蔬菜瓜果。今年在我的建议下,种上了小西红柿。虽然妈妈有些顾虑,因为那时已经是5月份了,早就过了播种的时间,但在我的鼓动下,妈妈还是买了西红柿种子。结果当人家院子里的西红柿已经熟透了,可我家的西红柿只结了几个青青的小疙瘩。
当你在该播种的时候不播种,以后再想种就晚了,什么收成也别想有!农时不可违,潜能开发之时更不可违。如果潜能不及时开发,难度就会增大很多倍。
学习语言,就是如此。幼儿学语言比我们成年人容易得多,幼儿在单语环境中可以学会一种语言,在双语环境中也可以很轻松的学会两种语言,甚至在三语环境下也能学会三种语言,并且都是自然而然,不用费什么力气。天才人物、大辞典编纂者韦伯斯特,出生时他父亲就给他制订了一个教育计划:父亲只说英语,母亲只说法语,祖父只说德语,保姆说北欧方言。这样,韦伯斯特从小就毫不费力地、非常自然地掌握了四门语言。如果我们小时候都能这样,那么人人都能成为精通数种语言的语言大师。语言潜能开发要及时,其他潜能也是一样!
你看,任何世界冠军都得从小培养,等到了四五十岁再去培养,无论多么勤奋多么拼命,也不能成功。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狼孩、猪孩、熊孩,也充分证明了及时律的重要。狼孩、猪孩,都是一出生或是从小就被狼或猪叼走了,由狼、猪来抚养的小孩儿。1724年,当首次在德国发现狼孩"野彼得"时,科学家认为这个发现比发现3万颗新星更有意义。这些孩子在出生后错过了开发潜能的时机,等到他们六七岁或十来岁重返社会时,给他们最好的条件来开发潜能。然而,为时已晚!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使他们学会语言,学会思考,甚至用脚走路、用腿跑步的能力都很难培养!及时,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把握住大好年华。年青时,人的记忆力、学习力都特别强,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宝贵的时机,适时、及时地开发潜能。否则将遗恨终生!
潜能开发的第八定律是:压力律
人都是有惰性的。谁都贪恋暖暖的被窝,谁都想出去玩玩。人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开发潜能。压力是促使进步的最好动力。台塑总裁王永庆特别推崇压力法则,他十分清楚一个道理。
"人无压力不进步,井无压力不出油"!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多数有创造力的人,其实都是在期限的逼迫下从事工作的。......决定了期限,就会产生对失败的恐惧感,因此,工作时加上情感的力量,会使得工作更加完美。"他还说:"谁被逼到角落里,谁就会有出奇的想象。"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写东西有阻滞现象,写不出来,心里也挺烦的,怎么找也找不到灵感。我发现当我被杂志约稿,交稿时间非常迫近的情况下,就容易有灵感,写得又快又好!后来,我研究了很多作家、画家,他们也是这样的。只有在交稿时间迫近造成的压力下,大脑里才容易涌现出灵感。所以,我就开始学会一定要自己给自己规定期限。
一个人躲过了压力,就会失去动力。当然,压力不能过大,压力过大,会把人给压怕了,压趴了。压力适度,不但是行动的最好保障,而且往往能把潜能发挥到极点,创造出令人震惊的奇迹。可以这样说,压力是潜能之母。
我希望以后大家要习惯于承受压力,并善于经常给自己适当制造一些压力。比如说多搞一些竞赛,不仅是跟同学赛,还可以跟自己赛。比如,在背题时,先统计上一次花了多少时间,例如花了5分钟背好一道题,那么这一次能不能只用4分钟甚至3分钟呢?不断地跟自己竞赛,给自己一点压力,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迫使自己的潜能不断涌现出来。
大家知道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座右铭是什么吗?就是--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他在海军学院毕业的时候,见到了著名的海军上将里科弗。里科弗问他:你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几呀?他沾沾自喜地回答:"在820名毕业生中名列第59名。"他以为能得到上将的夸奖,没想到上将却问他:"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这句话使卡特当时无言以对。
从此,他把这句话当作自己反躬自问的座右铭。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让自己永不知足、永不自满,永远在压力下努力前行!我希望大家都能多给自己一点压力,时常问问自己--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潜能开发的第九定律是:情境律
在火灾中,一个姑娘竟然能够把需要五六人才能搬动的钢琴搬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紧急关头为了救出压在汽车下的父亲,硬是一个人掀翻了一辆汽车。这就是情境的威力!
当一个人置身于某种情境,往往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当时情境相应的心态、能态。这是开发潜能的一个重要法门。假如:你走在街上,被人无缘无故的打翻在地,爬起来后,必定提高嗓门滔滔不绝地兴师问罪。那时候,你的雄辩才干,决不亚于大律师的辩才。
情境巨变,能力就会随之发生巨变。一个人羞于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管你怎么引导他就是不开口;当他与人争辩某个问题的时候,哪怕周围都是陌生人他也能大讲特讲。
为什么情境有这样大的作用呢?因为什么样的情境产生什么样的心态,而心态是潜能的总开关。情境设置得当,就使控制潜能的总开关置于"ON"的状态,潜能自然就能喷涌而出。 本文来自:www.jiyifa.com
情境与环境是非常奇妙的。大家都知道有名的青蛙实验吧?把青蛙扔在沸水中,青蛙会奋力逃亡,安全脱险。如果把青蛙搁在逐步加温的水中,则会安然地被煮死。这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蛙还是那只青蛙,只是外界环境不同,环境直接支配了它自身的行为。这也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小视环境,一定要对一些容易使人怠惰的环境提高警惕!
环境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学习、工作的气温、光线、声音、颜色等,对人的作用都很大。如果温度过高,人就会心烦意乱,学习效率就会低得多。如果光线昏暗,人就容易疲倦,学习起来就会没有精神。如果噪声过大,就会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以前,我在石家庄的房子便是我自己当的粉刷匠。那时我看过一则资料:蓝色,能使人感到沉静、益于思考。所以,我很早就做了一回DIY,自己动手把我们家的墙壁刷成了浅蓝色。
我们不仅要重视自然环境、物质环境,更要重视人际环境。前苏联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的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笨、最丑的姑娘,要求全班男生以假作真地认定她是最聪明、漂亮的姑娘,争先恐后向她献殷勤。一年后,这位姑娘成绩荣列全班之首,并奇迹般地变得妩媚婀娜、姿容动人。
一个又笨又丑的姑娘在一年内变得又聪明又漂亮,是什么力量?是情境的力量! 转自:右脑记忆方法 www.jiyifa.com
对这个姑娘本身并没有施加什么特殊教育,也没有专门给她开小灶,从没专门刻意教她很多东西,而是仅仅从环境着手,改变这个姑娘的人际环境:让她周围的人假意认为她又聪明又漂亮,就能产生这样令人震惊的奇效!我绝对相信这个实验的真实性。因为我深信人际环境的神奇力量!
人际环境远远大于物质环境的影响力。一些家庭,各方面物质条件特别好,可是没有营造好人际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相反,一些贫苦家庭,没有很好的物质环境,而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正确的、欣赏的态度所营造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却能够使孩子迅速成长!人际环境太重要了,像那个笨女孩那样人际环境一变,就可以造就一个新人!
一位教育家说:"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人能改造环境,环境也可改造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对环境,我们可以选择,可以营造,可以改善。
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能量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塑造自己呢?我们要善于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例如,择学校、择班级、择专业,择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在进行潜能开发时,我们要善于模拟情境、创造情境,使自己置身于开发潜能的最佳情境。
潜能开发的第十定律是:工具律
大家还记得吗?在课本上我们学到的人的定义是什么?那个流传得最广、最深入人心的定义?
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
从打磨第一块石头开始,就开始了人制造工具、利用工具的历史。人类文明史,首先是工具进步史。由于工具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太大了,人们甚至以工具命名一个时代,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是我们头脑和双手的延伸和扩展。我们开发潜能,也要特别重视工具的力量!
对我来说,没有电脑这个工具,就没有现在的王小平。这话没有半点夸张!现在,我不用电脑就无法写作。没有电脑,我根本不可能写出《大成成功学》《本领恐慌》和《第二次宣言》。从我决心退学研究的第一天,我就给自己定了目标:学电脑。很多人觉得学五笔字型难,但是我用五笔字型一分钟可以打180个字,写日记的速度也才100多个字呢!7年来,我的一切完全是用电脑来写的,又省力又高效。我不仅用电脑来写作,还用电脑这个超级工具来研究。以前的一些学者做研究就用做卡片的方法。姚雪垠在写《李自成》时,卡片做了几万张。我也做卡片,已经有十几万张,但是与姚雪垠不同的是,我的卡片都是"电子卡片",这是我的称呼。"电子卡片"是利用电脑的数据库软件做的,管理、运用非常方便,比姚雪垠的手工卡片先进多了。不过,为做这些"电子卡片"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那个时候没有扫描仪,我全是自己选、自己录入,但我做得特别认真,花了很多时间,可是很值得。是它们使我对各种学科的知识能够烂熟于胸,能信手拈来。所以,很多人看到我写的书,特别是我刚刚出版的新作《第二次宣言》时,一个特别鲜明的感觉就是感到里面的信息量特别大。很多记者特别好奇,你是怎么做的,读了多少书,能够涉及到中外科技史、中外历史、人类学、生命科学、美学、文学、未来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现代高新技术等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范畴的许多领域的知识?我跟他们讲了我是怎么做的,他们都特别佩服,有的建议我去开发一个软件。
今天,我们常讲的21世纪三大世纪技能-- 电脑、英语、驾驶的学习,都是对工具能的开发。电脑,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新世纪的超级工具,一旦掌握,能量倍增。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里,英语是进行全球交际的工具,不会英语就是哑巴、聋子。驾驶汽车,使你有一双戴宗的"神腿",今后不会驾驶就等于不会走路。
开发工具能,还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工具书能够准确解难答疑,是我们不开口的好老师。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者,没有一个人离得开工具书。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工具书,养成经常使用各种工具书的好习惯,非常重要。钱钟书为什么那么博学?他的一个好方法,就是背字典,背新华字典、成语词典,极其酷爱工具书。
图书馆也是学习的超级工具,网络更是21世纪的超级学习工具。如果没有网络,要写出《第二次宣言》也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还要懂得任何一样工具都有其价值,哪怕是身边非常普通的小工具。比如笔、笔记本、电话、手提包、书柜、办公桌等,都应当充分利用。例如,一个小小的笔记本用处就很大。当头脑中出现一闪念的灵感火花,马上用笔记本及时记录下来,分类整理,我觉得这个方法对创造很有好处。笔记本还可随时记录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妙语,还可以提醒、督促我们管理好时间。
请大家一定要重视工具,利用工具帮助我们开发潜能。
因为时间关系,开发潜能的10大定律我就先讲到这儿了。我们一起来重复一遍:哪10大定律呢?
定律一:实学律;定律二:自学律;定律三:乐学律;定律四:求师律;定律五:交友律;
定律六:因材律;定律七:及时律;定律八:压力律;定律九:情境律;定律十:工具律。
我相信:大家只要把握和严格地遵循了开发潜能的10大定律,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很大的开发。能力越来越强,学习越来越棒!
潜能开发,除了10大定律外,我还研究了人的18种潜能,同时,还有开发潜能的方略和技术。这些我在《大成成功学》里写得很详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总之,我们的学习要以潜能为本,时时、处处、事事不忘开发潜能。我衷心祝愿各位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开始人生旅途上最根本、最激动人心的求索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1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