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通告:学习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点击>>站内搜索<<,大部分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记忆法 > 儿童教育论坛 > 儿童记忆力训练 >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011/7/25 02:36 作者:楚楚 本文已影响:3980人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
(一)胎儿的听觉记忆
在“听觉”部分曾谈到,有研究发现,如果把记录母亲的心脏跳动的声音放给儿童听,儿童会停止哭泣。研究者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儿童感到他们又回到了熟悉的胎内环境里。由此认为,胎儿已经有了听觉记忆。关于七八个月胎儿音乐听觉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可见,胎儿末期,听觉记忆确已出现。
(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
新生儿时期记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条件反射
【现象分析】母亲喂孩子时往往先把他抱成某种姿势,然后再开始喂。不用多久(一个月左右),儿童便对这种喂奶的姿势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当被抱成这种姿势时,奶头还未触及嘴唇就已开始了吸吮动作。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种情况表明,儿童已经“记住”了喂奶的“信号”——姿势。
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
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
新生儿记忆的另一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人(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注意它一段时间。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对它注意的时间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随着刺激物出现频率的增加而对它的注意时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之为“习惯化”。
习惯化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和指标来了解新生儿的感知能力——看他能否发现刺激物的差别;也可以用来调查其记忆能力——看他能否辨别刺激物的熟悉程度。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出生几天的孩子,也能对多次出现的图形产生“习惯化”,似乎因“熟悉”而丧失了兴趣。
(三)婴儿的记忆
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
【现象分析】 6个月左右,儿童开始“认生”,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时,孩子一般会感到不安。如何从记忆的角度看待这种现象?
表明儿童明显的再认活动。
婴儿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渐出现。
为什么再认会先于再现发生?
是由于二者的活动机制不同。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感知是儿童自出生以后就已经具有或开始发展的,而表象则在1岁半至2岁才开始形成。另外,感知的刺激是在眼前的,立即可以引起记忆痕迹的恢复;而表象的活动,还有待儿童在头脑中进行搜索。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可以从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来看。  
再认和再现的潜伏期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体见下表:
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变化
  1岁 2岁 3岁 4岁 7岁
再认 几天 几个星期 几个月 一年以前 三年前
再现   几天 几个星期 几个月 1~2年
【问题讨论】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幼儿记忆保持的时间?
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
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把记忆对象感知得很清楚,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印象深刻的东西才能保持长久。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分析器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儿童通过积极从事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分析器的分析综合能力,感知的选择性、持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这为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了条件。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凡是容易和已知的知识相联系的内容就比较容易记住。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理解的东西往往容易记住,儿童知道了所记东西的意义,就便于把它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利于长期保持。
3.儿童的情绪状态
【案例分析】一名3岁左右的幼儿对“小鸭子游泳”这首诗相当熟悉,要他再现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为什么这些词更容易记住?
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措词,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应最愉快,所以保持得特别长久,而那些与情绪态度无联系的、印象不深的材料则不易记住。
儿童,特别是年幼的儿童很容易记住那些富有情绪色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大多数成人之所以能回忆四五岁的往事,就是因为那些往事大都带有情绪色彩。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记忆力的促进剂。确实,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记忆力就能被很好的发挥出来。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什么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特别对感兴趣的东西,能集中注意力去想它,以形成比较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并且喜欢查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相反,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事漠不关心。
(二)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人类的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
儿童记忆广度的增加受生理发育的局限。儿童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他在极短的时间来不及对更大的信息量进行加工,因而不能达到成人的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对记忆容量有一定的影响,但记忆容量的大小不决定于记忆广度的大小,而决定于把识记材料组织加工,并使之系统化的能力。因为每个信息单位内部的容量是不同的,加工能力强的,单位容量就大。
2.记忆范围
记忆范围的扩大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随着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外界交往范围的扩大,活动的多样化,记忆范围也随之越来越扩大。
(三)记忆内容的变化
儿童记忆的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
1.运动记忆出现得最早
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
【回忆并思考】在幼儿个体发展的进程中,最早出现心理现象的标志是什么?其中含有记忆的成分吗?是什么记忆?
有关运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记忆,右脑,可以说是非理性的处理和存储信息,是自动化的学习,更多由皮下系统支配。因此,习惯系统比理解的记忆系统更早形成,而且较不容易消退,在遗忘相当长久之后,还较容易恢复。
2.儿童的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出现得也比较早。婴幼儿对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容易识记和保持。情绪记忆与皮下结构,特别是丘脑有密切关系。因此,虽然儿童的大脑皮质还没有发育成熟,情绪记忆已较早发展。
3.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婴儿认识奶瓶,认识母亲等都是形象记忆的表现。1岁前的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情绪记忆紧密联系。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表象。
4.儿童语词记忆的发展最晚
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词记忆的发展,要求大脑皮质活动机能的发展,特别是语言中枢的发展作为生理基础。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然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 再后是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语词记忆(1岁左右)。 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
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记忆意识性开始逐渐萌芽、发展。有意记忆的出现意味着记忆意识性的萌芽,而元记忆的发展则意味着记忆意识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忆的内容。
②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选择记忆方法。


③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
2.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
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地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比如,为了记住图片,每当看到一张图片时,随即说出图片的名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材料加以整理分类,例如,边识记边把图片分类,并自言自语地说:“苹果是水果,梨也是水果,萝卜是蔬菜……”幼儿也会把新词和某种事物或情绪联系起来,等等。
(3)间接的意义识记。
年龄较大的幼儿能对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组成的规律,以帮助记忆。
【示例】有一个6岁儿童,在1分钟之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记忆的。他发现,每两个数字之和都是9,去掉最后一个9字,其余的数字排列都是对称的。
马克思诞辰日—1818.5.5——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把资本主义打得呜呜哭;李渊建唐留一把(618年)


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无意记忆占优势
(1)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实验研究】在一项实验里,实验桌上画了一些假设的地方,如厨房、花园、睡眠室等等,要求幼儿用图片在桌上做游戏,把图上画的东西放到实验桌上相应的地方。图片共15张。图片上画的都是儿童熟悉的东西,如水壶、苹果、狗等等。游戏结束后,要求幼儿回忆所玩过的东西,即对其无意识记进行检查。另外,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要求幼儿进行有意识记,记住15张图片的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中期和晚期记忆的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
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他们不会进行有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
(2)无意识记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
【实验研究】给小、中、大三个班的幼儿讲同一个故事,事先不要求记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年龄越大的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越好。
由于记忆加工能力的提高,幼儿无意识记继续有所发展。
(3)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幼儿的无意识记,不是由于幼儿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的,而是幼儿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附带产生的结果,是一种副产物。事实证明,幼儿的认知活动越是积极,其无意识记效果越好。
【案例分析】如果带幼儿到我们学校来玩,回家后他会记住哪些地方?为什么会记住这些地方?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以其突出的物理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集中注意,也容易被幼儿在无意中记住。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
比如,感人的道德故事比空洞的道德说教容易使幼儿记住。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实验研究】发给幼儿15张图片,每张图片中央画有幼儿熟悉的物体,图片的右上角画有同样醒目的符号,如△,+,○等。把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的任务是按物体的特点分类,如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另一组的任务是按符号分类,如把有△符号的放在一起。分类完毕后,要求幼儿回忆各图片上的物体。结果,按图片所示物体分类的幼儿,平均记住10.6个物体;按符号分类的幼儿,平均只记住3.1个物体。 说明由于活动中辨别的主要对象不同,对图形的无意识记效果也不同。


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就较好。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
【实验研究】同一年龄班的幼儿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学习同一首歌,第一次,甲组边看图片边听歌词,乙组不用图片,只听歌词。第二次,两组交换识记方法,学另一首儿歌。结果,通过视听两个通道识记时,儿童平均得分为76.7,而单纯通过听觉识记的平均成绩仅为43.6分。
这说明多种感官参加有助于提高无意识记的效果。
⑤ 活动动机。
活动动机不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比如,儿童在竞赛性游戏中积极性较高,无意识记的效果往往较好。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成人在日常生活和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经常向他们提出记忆的任务。在讲故事前,预先向幼儿提出复述故事的要求,背诵儿歌时,要求他们尽快记住。这一切,都是促使有意识记发展的手段。
(2)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幼儿意识到识记的具体任务,影响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比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担任“顾客”的角色,“顾客”必须记住应购物品的各种名称,角色本身使幼儿意识到这种识记任务,因而也就努力去识记,记忆效果也有所提高。
(3)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有意再现——有意识记
研究表明,儿童达到有意再现或追忆较高行为类型的年龄略早于有意识记。在不同的活动条件下,儿童有意识记和有意再现的水平有所不同。在实验室条件下,水平最低,在游戏和完成实际任务的条件下,水平较高。
(二)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图表分析】分析下列图表,你认为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年龄 4岁 5岁 6岁 7岁
正确再现率% 物体图形 47 64 72 77
不规则图形 4 12 26 48
1.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机械记忆用的多。
可能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二是幼儿对事物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2)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儿歌的识记比不理解的诗歌效果好。曾有研究者对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不熟悉的无意义图形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幼儿识记常见物体的效果明显优于不熟悉的无意义的图形。
另外,幼儿对理解了的内容记忆保持的时间也较长。
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把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
第二,机械记忆只能把事物作为单个的孤立的小单位来记忆,意义记忆使记忆材料互相联系,从而把孤立的小单位联系起来,形成较大的单位或系统。
2.学前儿童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要高得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意义记忆的优越性似乎降低了。
这种现象并不表明机械记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是由于年龄增长后,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效果的差异减少,机械记忆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成分,机械记忆中的理解成分使机械记忆的效果有所提高。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图表分析】分析下列图表,你认为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
年龄 平均再现量
物体形象 词语 两种记忆效果比较
3~4 3.9 1.8 2.1:1
4~5 4.4 3.6 1.2:1
5~6 5.1 4.6 1.1:1
6~7 5.6 4.8 1.1:1

1.学前儿童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在儿童语言发展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在儿童语言发生后,直到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仍然占主要地位。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期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在发展。 从中可以看到,3~4岁幼儿无论是形象记忆或者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其后,两种记忆的结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如果我们计算一下表中两种记忆效果的比率,就可以看到,两者的差距日益缩小。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的头脑中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一方面,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够叫出其名称,那么物体的形象和相应的词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幼儿所熟悉的词,也必然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词和物体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11678.html
快速记忆法 - 逍遥右脑记忆 - 右脑记忆论坛 - 速读训练软件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