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通告:学习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就点击>>站内搜索<<,大部分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答!
您的位置:快速记忆法 > 思维导图论坛 > 思维模式 > 思维能力训练二

思维能力训练二

2011/5/29 16:48 作者:feihong198 本文已影响:36199人 
第三、抽象逻辑思维
一、定义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是分析性的,按部就班。做逻辑思维时,每一步必须准确无误,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
  在逻辑思维中,是使用否定来堵死某些途径。比喻说,逻辑思维是在深挖一个洞,它就是为了把一个洞挖得更深的工具。
  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思维主体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MBA智库百科>百科>逻辑思维)
二、特点
a、概念的特点
内涵和外延。(MBA智库百科>百科>逻辑思维)
b、判断的特点
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MBA智库百科>百科>逻辑思维)
c、推理的特征
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绎推理的逻辑特征是:虽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MBA智库百科>百科>逻辑思维)
三、方法
【1】比较与归类
1、比较法
A、对比
a、对立对比
对立比较是指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分析形成反差极为强烈的鲜明对比,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记住了一个就往往掌握了另一个。在知识的学习中,对立的例子比比皆是。(《全脑超能全书之分析力》)
b、差异对比
差异比较是指对两种易混淆的事物进行分析着重找出其差异通过突出它们各自的“个性”来区别。如,表象与想像两个概念常常易混淆。表象与想像虽同是头脑中出现的形象,但前者是已感知过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想像则是出现在头脑中的新形象,它可能是感知过的形象的组合,但绝不是感知过的形象的现成翻版。因此,区别易混事物,关键是要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不同点找到了,两者的界限就自然清楚了。(《全脑超能全书之分析力》)
B、类比
a、类比的特点
类比是在两个(或两类)特殊事物之间进行的,它既不同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也不同于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方法,而是从特殊到特殊的一种独特的方法。黑格尔曾说过:“在归纳法里我们是无法穷尽所有的个体事物的。当我们说所有金属,所有植物时,我们只是说直到现在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所有金属,所有植物而已。因此每—种归纳总是不完备的。我们尽管对于这个那个作了许多的观察,但我们总无法观察到所有的事例,所有的个体。归纳推论的这种缺点便引导我们到类推。”
  归纳必须在分析研究大量特殊事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演绎又依赖于归纳也必须在从大量特殊事物中抽引出来的普遍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事例太少,就难以进行归纳和推理。而类比则是在两个特殊事物之间进行分析和比较因此可以在科学资料积累水平较低,还不具备进行归纳和演绎的条件下进行,是一种很有用处的方法,特别是在探索科学前沿、交叉学科和新技术领域时,更具有重要作用
  为什么能够进行类比推理?这是因为类比这种方法是植根于世界的统一性这个基础之上的。因为供类比的对象之间存在着同一性、相似性,对象的属性存在着相关性。对象之间的同一性、相似性提供了从一类对象推到另一类对象的可能性,对象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从对象的某些属性推到另一些属性的可能性。正由为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同一性和相关性是高还是低,必然会影响到推论的可靠性程度。如果对象之间的共同属性是主要的、本质的,对象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是必然的,那么,推论就是可靠的;反之,如果对象之间的共同属性是次要的,对象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是偶然的,那么,所得推论就不一定可靠。这说明,类比法和其他逻辑方法一样,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
上一世纪人们根据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得出火星有人群在的结论,这已被近年来空间探测结果所否定。又如,1846年有人根据行星摄动双论发现了海王星,解决了天王星的轨道和理论计算不符的矛盾。但在当时,水星轨道也与理论计算不符,于是有人就用类比方法,假设水星与太阳之间还有一颗星——“火神星”,并用理论计算了这颗星的轨道。这以后,许多人探索了几十年,仍然不见这颗星的踪迹。直到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发表,才把谜底揭开,原来并无此星,水星轨道的极摄动是引力波所引起的,从而否定了这“错误结论。”(《全脑超能全书之创造力》)
b、类比的公式
  A对象具有a,b,c,d属性
  B对象具有a',b',c'属性
  所以,对象B可能也具有d'属性。
这里,a',b',c',d'分别与a,b,c,d相同或相似。前三项是同属性,d'是推理属性。(《全脑超能全书之创造力》)
2、归类法

【2】归纳与演绎
a、归纳法
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MBA智库百科>百科>思维)
b、演绎法
演绎思维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MBA智库百科>百科>思维)
【3】分析与综合
〔1〕分析法
1、全面发散
a、内容
见:乙丑、按智力品质分>第二、创新思维>二、发散辐合>【1】发散。
b、目的
获得与研究对象相关的综合的、全面的、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于下一步的思考。
2、简化处理
a简化
在分析训练中经常用到简化的方法。所谓简化,是指首先把问题化成仅仅保留主要观点的简单形式。然后审查在极限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对所得到的信息加以分析其次,利用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关系来反驳所得到的结果并且所得到的结果应当符合极限情况最后检查所得到的结果是否满足审美的要求
  数学家欧拉解决“七桥问题”就是一个成功简化问题的范例。
  “七桥问题”是18世纪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在德国哥尼斯堡(又译柯尼斯堡),有一条布勒尔河,该河有两条支流,在城中心汇合成一条大河,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哥尼斯堡的一个大学生在傍晚散步时,总想一次走过7座桥,而每座桥只走一次。可是试来试去总是办不到。于是便写信给欧拉,请他解决这个问题。
  欧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他想,既然岛与半岛都是桥梁的连接地点,两岸陆地也是桥梁通往的地方,那么不妨把4处地点缩小成4个点,并把7座桥简化为7条线。经过如此这般的抽象,欧拉就把一个有着形象因素干扰的难题转换为“一笔画问题”:能否一笔画出该图而每一点只通过一次。简言之就是,能否不重复地一笔画出该图。欧拉用已知的点、线、奇数、偶数等相关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证明了不能由一笔画成。
这种转换虽然并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却简化了问题,使之更加易于用数学方法予以解答。(《全脑超能全书之分析力》)
b分解
在进行分析时常常需要把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分解问题是指把一个母问题分为几个子问题,或者把一个整体问题分为几个层次问题或局部问题,或者把一个复合系统问题分成若干个子系统问题然后分别予以解决。如把太阳系的起源问题分解为恒星的起源问题、行星的起源问题以及卫星(如月球)的起源问题等等。
  问题的分解包括目标的分解方法(手段和途径等)的分解。下面这个例子有助于理解这一点。
  曾两度荣获世界马拉松冠军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谈到他取胜的秘诀时说:每次比赛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达到第一个目标之后,他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很长的赛程,就被他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他并不懂这个道理,而是把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结果他跑十几千米时就疲劳不堪了。
  山本田一这种分段实现大目标的方法,实质上就是一种问题分解,虽然它比较简单,但也是一个分析式的分解,并分段实施解决的活动。其基本思路可供其他类型的问题分解借鉴。
  对问题进行分解时要注意诸局部问题之和或诸子系统问题之和并不等于整体问题或系统问题换言之,解决了各个局部问题(或子系统问题)并不等于一定是有效地解决了整体问题(或系统问题)
比如生态问题、全球经济问题不仅要求局部地有效解决,也需要整体地有效解决。这里主要原因在于局部问题之间有时是不协调的,甚至是严重对立的。有时两个子系统问题各自的最佳解决方案不仅相互对立、相互冲突,而且会妨碍甚至危及其他子系统。(《全脑超能全书之分析力》)
c化归
化归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分析力的锻炼。化归,又称化约,它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尽量把一个复杂问题化归为以前解决的问题(或与之非常类似的问题),然后分析和说明采用哪些步骤可以从早先的解法导致对新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在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经常使用。
  比如,在19世纪末,如果要教一名工人造汽车,那么最简单的方法也许就是教他如何改造一辆马车——去掉车辕,加上一个马达和变速器。
  化归的第二层意思是指把复杂问题化归为各种要素通过对每一个要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前一种化归主要是在问题的亚层次或在问题层次上寻求类比和方法移植后一种化归则主要是在要素层次上寻求类比和借鉴方法。后一种方法适用于分析基本问题和深层问题(《全脑超能全书之分析力》)
3、突破思考

(此部分内容回复后才能看到,请 进入论坛 浏览)


相关阅读:

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能力训练二
思维能力训练三

本文来自:快速记忆法 http://www.jiyifa.cn/dp-bbsthread-11500.html
Powered by DiY-Page 6.5.0 © 2005-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