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题。(
17
分)
【甲】元丰六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5.
解释下面加点词。(
4
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⑵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⑶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6.
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⑴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7.
甲文中“
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月光竹柏倒影的摇曳多姿;乙文中“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常被怀才不遇的人用来抒发感慨。(用原文语句回答)(
3
分)
8.
下面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
2
分)
A.
甲文虽篇幅短小,只有三段,但从交代的、时间到作者的行为,到写景,再到抒情点题,脉络清晰可见。
B.
甲文“怀民亦未寝”的“亦”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心境相通。
C.
乙文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千里马没有真实才能。
D.
乙文使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如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来描绘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9.
甲乙两文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经历,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根据文意简要谈谈两文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zhong/392594.html
相关阅读:《散步》导学案(附答案)
《芦花荡》的“诗性美”
人教版语文七-九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八级下册)
《孤独之旅》选段(13分)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课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