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一次函数
总时:7时 使用人:
备时间:第八周 上时间:第十一周
第1时:6、1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函数的模型思想;
3.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
1.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
学具:教材,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3分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
内容: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线图等,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10分钟,学生思考问题,感受变化的量)
内容:
问题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
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规律吗?
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与旋转时间t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右图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上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问题2 .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 ,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
(2)给定一个v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问题3.如图,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按图中方式,动手做一做,完成下表:
正方形个数12345
火柴棒根数4 7 1013 16
表格中有几个变量?按图中方式搭10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若搭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7分钟,得到定义,学生理解知识)
内容: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的共同点,进而揭示出函数的概念:
在上面的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2.点明函数概念中的两个关键词:两个变量,一个x值确定一个y值,它们是判断函数关系的关键。
3.再通过对上面3个情境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三个情境呈现形式的不同(依次以图像、代数表达式、表格的形式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方法:
(1)图象法 ; (2)列表法 ; (3)解析法。
第四环节:概念辨析与巩固(10分钟,强化训练一对变化量的理解,学生小组讨论)
内容:
1.介绍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
(1)球的表面积S(cm2)与球半径R(cm)的关系式是S=4 R2
(2)以固定的速度V0(米/秒)向上抛一个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V0t-4.9t2.
2.概念应用举例
1. 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速度是15千米/时,你能表示出他走过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变化关系吗?S是t的函数吗?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略解:S=15t,是函数,图像略.
2. 如果A、B路程为20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v与行驶时间t是怎样的变化关系?V是t的函数吗?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略解: ,是函数,图像略.
3.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面积y与边长x之间的关系是什么?y是x的函数吗?面积y随边长x的变化的图像是什么?
略解:s=x2,是函数,图像通过展示给同学们
第五环节:时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内容:请同学们针对本节的内容进行自我小结,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后;最后教师。
最终总结了下面的内容:
1.初步掌握函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的关系。
理解函数的概念应抓住以下三点:
(1)函数的概念由三句话组成:“两个变量”,“x的每一个值”,“ y有确定的值”;
(2)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有函数关系不是看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是存在,更重要的是看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在某一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能识别自变量与因变量,并能由给定的自变量的值,相应的求出函数的值。
3.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1)图象法(用图像表示函数的方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格表示函数的反方法);
(3)解析法(用代数式表示函数的方法,用表示函数关系的式子叫做函数关系式,函数关系式是等式,在书写时有顺序性,一般写成:“函数=函自变量的代数式”的形式)。
4.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的看待一个问题。
5.本节用到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等过程获取数学知识.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A组(优等生)习题6.1和创新设计
B组(中等生)创新设计
C组(后三分之一生)习题6.1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chuer/38604.html
相关阅读:整式的乘法
实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学案
八年级数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