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我有些育儿知识。知道这是孩子在一定的心理发展阶段,做她需要的实践和练习,也是孩子情绪特质的一个表现,不是故意作对,大人无需七窍生烟,无需靠讲膳食平衡的道理说服她,无需要求她必须听话做啥吃啥,无需强调大人做饭多么辛苦她得用爱吃来回报,无需命令她“不许挑食”。比如可以这样反应:“喔!原来你今天不想吃饭啊,你的小胃口变化还挺丰富的。”接着告诉她,我非常愿意做你喜欢吃的食物,以前我做的某某饭你就非常爱吃,不过对于一个给别人做饭的人,无法保证天天都符合客人的心意,当然客人可以选择吃或不吃,最重要的,作为一个不做饭的人,希望做饭的人做什么,最好提前预定。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神仙也办不到。
因为接纳了孩子的感受,也没有一开始就责备和讲大道理,孩子一般不会再争下去,也就没有进行理论争吵的必要,最后多半是吃饭了事,不再提这回事。
但即使是我这样既有耐心、又懂点儿幼儿心理ABC的妈妈,对这样的事,应对多了,也会出事。她对饭的品头论足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一次,她说想吃馒头了,因为好久不吃了。我很高兴,孩子终于知道“预定”了,我讲“预定”的话,看来她是听进去了,我甚为前期的因材施教“教育”自豪!
一放学,我就带她出去买馒头。刚拿到馒头,她就迫不及待吃将起来,我心里这个美呀!但还没美完,女儿竟然大声说:你买的馒头真难吃呀!
这句话,让我差点当场爆炸!
还好为了“训女有术”,我练过“制怒心法”,她咽馒头,我咽空气,深呼吸加按虎口,勉勉强强强才算用比较不那么生气、比较不那么情绪化的语气说:太遗憾了今天,刚好你又不想吃馒头。听你说想吃,才特别来买的,还特地带你一起来买,晚上准备的菜也都是要来配馒头的。
想到我费时费力准备好的配馒头的菜,“爱吃不吃,不伺候了!”这句气话已经到了齿缝之间,女儿突然一副若有所悟的搞怪样子,说:“妈妈,对不起,我只是跟你开玩笑啦!这馒头很好吃呀!我都吃这么多口了。”
“你个鬼丫头!差点被你气死!”
非常有趣的是,馒头事件之后,我做什么她就说什么不好吃的戏码突然“大结局”了。
当然,小家伙的“成长反骨”偶尔还会以其他形式现身,但孩子似乎逐渐懂得了:自己这么说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她也会在别人有反应时,主动说道歉,或者用“玩笑”等新学来的说法,给双方的交流带来润滑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jiao/430310.html
相关阅读:营养师教妈妈们把剩粽子变成美食
如何喝水有利宝宝健康
葱根能通乳
幼儿冬季饮食护理
宝宝九月防秋燥的理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