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痒 一 痒
执 教 者
03本函班 萍萍
活动班级
大 班
重点领域
科 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
2.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得到情绪的宣泄。
3.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体验给他人制造快乐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记录纸,红色水彩笔人手一份,羽毛、棉花、毛笔、吸管、狗尾草等操作材料若干
2.幼儿已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预设环节
设想与意图
1. 我怕痒
教师和个别幼儿玩呵痒痒的游戏,说说有什么感觉?会有怎么样的反应?
2.好朋友也怕痒
(1)请幼儿找个好朋友,找找他怕痒的地方,并用红笔作记号。
(2)交流:好朋友哪些地方怕痒?你是怎么让他感觉痒的?你自己身上哪些地方最怕痒,每个人怕痒的地方一样吗?
3.找痒痒
(1) 出示材料,提出任务。
(2)幼儿两人一组,操作材料,看看哪些东西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并进行记录;
(2) 交流:你认为老师可能是碰了什么东西才痒痒的?为什么?
4.调皮的痒痒
请幼儿扮演成调皮的痒痒,自选一
件容易使人发痒的工具,去给弟弟妹妹尝试一下痒痒的感觉,活动结束。
第一环节: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
第二环节:
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别怕痒,并引导幼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好朋友发痒,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第三环节:
通过操作、体验,了解到怎样的材料特别能够引起人痒的感觉,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第四环节:
鼓励幼儿将呵痒痒愉快的情绪体验带给更多的人。
领域渗透
语言:乐意大胆地将操作的感受和体验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社会:能够互相合作,友好地游戏,并将愉快的体验带给同伴
设 计 意 图
笑,开心地大笑,对幼儿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乐观、开朗的个性品质具有直接的作用。
幽默、滑稽、有趣的事儿最能引起幼儿发笑,活动“痒一痒”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了解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人的哪些部位特别怕痒。简单、轻松的活动方式使幼儿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得到情绪的宣泄。同时,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体验给他人制造快乐的成功感。让幼儿开心、开怀地大笑。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让幼儿循序渐进地去探索痒痒的秘密。第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第二环节:找找好朋友哪些部位特别怕痒,并引导幼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好朋友发痒,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第三环节:通过操作、体验,了解到怎样的材料特别能够引起人痒的感觉,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第四环节:鼓励
幼儿将呵痒痒愉快的情绪体验带给更多的人。
活 动 反 思
本次活动方案我曾在三个班级实施过,虽然我已根据自己所了解到了孩子已有水平的差异作了一定的修改,但实施的效果却孑然不同。同时,一次次的实践逐步为我铺设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平台。
第一次活动是我选取了自己的班级(我班比较特殊,是由几个村办班的组合起来的,虽然是大班,有很多人甚至没上过幼儿园),由于我班的孩子在此之前并未尝试过记录,于是,我便降低了活动的要求,第一次记录时选用一种颜色,只要求记录朋友怕痒的地方,而且在提出任务时也说明的相当细致,于是活动的效果很好。游戏形式的引题能够充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操作,了解了好朋友怕痒的地方。通过再次操作,了解了哪些材料能够容易使人发痒。记录的方法由幼儿之间商量着决定,充分发挥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小结时,他们能够形象地说出狗尾草、毛笔等能够让人痒的东西碰到人时感觉有蚂蚁在身上爬似的。幼儿的感受较为真切。活动结束时孩子的情绪还是很高,将此情绪带给弟弟妹妹,活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次
活动是在我园的一个相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实施的,由于第一次的成功,我感觉在活动前我的底气比活动前多了好几倍。我根据他们班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提升了要求。确实,孩子们的记录较规范,活动的氛围也很活跃。可是,当实施第二次操作的时候,由于我对记录的要求强调不够,孩子们在操作时就有一些盲目操作的行为,经过教师的巡回指导,帮助一些孩子确立了操作目标,但最后还是出现了二种记录符号以上的情况,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幸好多数幼儿还是能够指出这种记录的不科学性,活动也不至于失败。
第三次活动是在一个我并不了解的农村幼儿园学前班实施的。(那是送教下乡活动)虽然没了解过孩子的已有水平,但我事先对自己的提问以及提示语仔细地整理了一遍,我想尝试一下也无妨。同样的,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始的。但说也奇怪,那些孩子明明反应是痒的,可嘴巴上还是说“我不痒”,一连三四个都这么回答。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用了一些夸张的表情,并辅以呵气等动作,孩子们逐渐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了。他们对于痒之后的反应能够模仿出来,但表达起来有点困难,于是我便将他们的动作、表情用语言加以提炼,孩子们渐渐能够融入活动了。孩子们通过操作、记录,并尝试着表达自己的记录结果。第二次操作后,有好几组小朋友上来交流过了,记录的方法基本正确。但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却把自己的记录纸藏了起来。我趁前面的小朋友在交流的时候,看了他的记录纸,原来他的纸上记录着同样的符号。我朝他一笑,示意他起来跟大家讲讲自己的记录结果。可不管我怎么鼓励,他还是没有站起来。于是我不再为难他,转而请小小来猜他的记录结果。结果,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知道了,这些东西碰到他,他都会痒,所以是一样的符号。”“我知道了,他特别怕痒”其他的小朋友也有了共鸣。这时我便笑着说:“原来他是个怕痒的家伙啊。”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活动中虽然有小小的失误,但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耐心的等待的结果。是的,孩子们都能领会,关键是要给他们时间。
同一个活动方案,不同的孩子,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但是,这些都是我思考的源泉。让我明白了,活动前,老师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活动中,孩子需要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活动后,老师要有更多的反思时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816446.html
相关阅读: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向下落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蜡染花布
大班科学教案:我们身边的手机
认识和辨别形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