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好听的声音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小班其他活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好 听 的 声 音

声音从哪里来?

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正走在食堂西北角的路上,突然,袁梦莎抬起头说:“老师,有声音。”“是吗?”我和孩子们都好奇地抬起了头,寻找声音的来源,我知道这是食堂里烧饭时烟囱发出的声音。

我问:“小朋友们听到了吗?”

他们齐声回答:“听到了。”

我又问:“这个声音象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谢咏欣和潘佳怡说:“象开飞机的声音。”

毛俊君说:“象喇叭里发出的声音。”

好多孩子都说象开飞机的声音,并做开飞机状,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恩……”

我又问:“怎么会发出‘恩……’的声音呢?”

小朋友们一起回答:“因为里面在烧饭。”

分析:孩子一次不经意的发现,使他们对烟囱里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时地参与孩子们的议论,并用适当的启发式提问引发了孩子的想象,我对孩子们的想象不予任何评价,始终是孩子的倾听者。孩子们的议论让我意识到应该及时把握住教育的契机,于是便有了“好听的声音”这一活动的生成。

寻找声音

我带孩子们来到食堂里,食堂里的张师傅正在烧蛋,我和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张师傅是怎样烧蛋的,并让孩子们安静地听,食堂里会有什么好听的声音。

朱思源说:“我听到水龙头流水的声音。”原来食堂里的婆婆正在洗锅子。

朱婧说:“我听到洗脸盆的声音,‘咣咣’很响的。”

吴亦玮说:“我听到了烧蛋的声音,‘突突突’,蛋可能要烧好了。”

孩子们听了吴亦玮的话,都觉得很好奇,有的干脆走过去一点,侧耳细听……

回到教室里,我要求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听听自己家的厨房里有什么好听的声音?

分析: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因为孩子对声音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顺应孩子的兴趣需要,带领他们到食堂里去观察、去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声音,由于厨房里的声音比较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对他们来说比较熟悉,因此孩子看得认真、听得仔细。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

制作声音

我提供了一些废旧材料,如报纸、马夹袋、易拉罐、小勺子、米等等操作材料,要求孩子们让这些发出声音,模拟厨房里的声音。

曹宇杰用小勺子敲打桌子,他说:“我在切肉。”

朱婧拼命地揉搓马夹袋,她说:“老师,你听听,这个象什么声音?”

陈思远说:“乱七八糟的,什么也不象。”

朱婧提高了嗓门说:“这是我奶奶煎荷包蛋的声音,我最喜欢吃荷包蛋。”

朱思源从娃娃家里拿来了一个小勺子和一个小碗说:“我在打蛋,你们听听象不象?”

说完用小勺在小碗里不停地搅拌起来。

毛俊君将米放进易拉罐里,然后摇起来,发出了“沙沙”的声音,他说:“我在淘米。”

孩子们想了好多办法,让材料发出声音,模拟厨房里的声音。

分析:孩子们有了前两次的活动,他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与材料产生互动,由于活动的内容和孩子的兴趣密切相关,我又给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因此整个

活动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地位。

分析反思:

这上面的实录是主题背景下的三个活动。第一个实录中,不是老师专门预设的活动,而是小朋友偶然生成的活动,他们对烟囱里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从而展开想象。正如《指南》中指出,3岁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顺着孩子的兴趣点,我便及时做出反应,带领他们到厨房里去观察、倾听,因为3岁左右的孩子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看到新奇的事物,或陌生的环境会主动接近,专注地看看、听听,摸摸等,有探索其中的奥秘的愿望,而且他们的模仿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如实录三中,孩子用小勺敲打桌子,发出“哒哒哒”的声音,他认为这是在切肉;用小勺在碗里搅拌,认为在打蛋等,这些动作,很显然是孩子非常熟悉的,他们爱模仿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动作,从中得到满足,而我预设的这两次活动(实录二、三)是建立在孩子生成的活动之上,这样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得以开发。同时、新课程也指出: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课程可以由师生共同建构。也使我认识到,在生成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支持、帮助、引导,而老师的观察力是激发孩子在预设课程中生成新的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成生成和预设的相互转化,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512038.html

相关阅读:小鸡和小鸭
其他教案:巴掌树
小班故事教案 调皮的魔毯
小班综合教案:上下楼梯
其他活动:急摸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