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讨论结束后,出示几个里面装有东西的瓶子,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然后再睁开眼睛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幼儿了解了不同的东西所发出的声音是不同并有了初步的经验后,我请幼儿听声音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猜很感兴趣,都为自己能猜对里面的东西而兴奋不已。
听了能发出声音的瓶子后,请幼儿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东西都能发出声音?”一开始孩子们都很肯定,然后我做了一个示范,放了餐巾纸在瓶子里,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放布没有声音,有的说放棉花没有声音。针对孩子们的回答,我请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试试,放什么东西可以发出声音,什么东西不能发出声音。
二、音乐游戏《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瓶子,然后跟着音乐的空拍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游戏几次后结束活动。
理论分析:
科学课倡导以科学实验为中心,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尝试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真谛。在《不同的声音》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在听听玩玩,摇摇猜猜的过程中,让瓶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到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发展听觉能力。在活动中,孩子们跟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讲述和讨论,从孩子们的回答中选出教育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回答让幼儿知道瓶子能发出声音和不能发出声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同时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巩固幼儿的经验,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能猜出答案也体会到了成就感。探索声音结束后,让幼儿思考是不是在瓶子里放任何东西都能发出声音,进一步感知物体的特性与声音的关系,并引导幼儿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探索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
活动最后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利用瓶子发出的好听的声音进行表演,让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体验声音带来的美妙感受,让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所思所悟:
活动中,由于事先请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做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瓶子,所以在讨论在瓶子里放什么东西能发出声音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经验过的,而家长们一般在瓶子里放的都是各种豆子或米,这容易导致幼儿思维的限制,也没能让幼儿很好的进行思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要结合孩子们的已经经验和扩展孩子们的经验,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发散思维想结合,让活动更能体现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2、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一些动物。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动物各种保护自己的办法。
活动难点:
能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动物的衣裳:
出示蝴蝶、青蛙、骆驼、北极熊,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与花丛、青草、沙漠、雪地、颜色相近,能保护自己,不容易被发现。)
出示乌龟、刺猬、鱼、鸟的图片,讨论。
“为什么它们穿不同颜色的衣裳?”(用硬壳、刺、鳞保护自己,羽毛软、暖、轻。)
2、动物的防身术:
出示猫的图片。
“猫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还有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猫一样的?”
出示牛的图片。
“牛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哪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和牛一样?”
出示蜜蜂图片。
“蜜蜂的刺有什么用?”
3、迁移联想:
鼓励幼儿观察与发现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建构式教材上把这个活动安排在关节的后面。我认为,关节其实是骨头的特殊部分。讲到关节,一定先要了解骨头。因此,我把这个活动排在了本周的第一节。
开始琢磨,关于骨头,孩子最应该了解的是什么?名称?不一定。查找了很多资料,关于骨头的名称,其实有许多不同的划分,也就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最终自己决定:1、与平时的语言习惯一致的骨骼名称介绍给孩子。比如:肩胛骨、鼻骨。2、与大班孩子的习惯养成最最重要的骨骼的名称让孩子知道。比如:脊椎骨。从《走近小学》的主题开始,我们就开始要求孩子们做端正。在今天的活动中,脊椎骨的作用就能让孩子明白。3、其他骨骼的名称就笼统一些。比如:手臂的骨头、腿部的骨头。
除了名称,骨头的作用也是一个主要内容。支撑身体、保护内脏与大脑。
还有,关于骨头的变化。我觉得大班的孩子有兴趣也有这个能力来了解。
材料的准备上,如果一下子出示全身骨骼图,孩子们会惊慌。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弄得像在人体解剖课。X光片是主要的。通过手部、腿部、胸部的X光片,孩子们回忆与交流、丰富着骨骼的知识。然后在出示全身骨骼图,并让孩子们模仿X光片上人物的动态。孩子们觉得很有趣。虽然嘴里还是在说着“死人骨头”,但没有丝毫的害怕。我也顺着孩子们的“死人骨头”话题,引起孩子思考:为什么人死了后其他都腐烂了,骨头却保留了下来?孩子们得出结论:人体中骨骼是最坚固的。
在区角活动时,孩子们提出要借用我的骨骼图,来画、来剪贴。
相关知识: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头。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出生时有350块,幼儿有303304块骨头。成人后5块骶椎合成1块骶骨,45块尾椎合成1块尾骨。
骨头啥模样 健康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图
文字卡:支撑、保护;好习惯、有营养;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支架
1、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小学生是怎样坐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身体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头,捏上去什么感觉?(硬硬的)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头?
4、小结:骨头长在皮肤和肉的里面,我们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种机器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骨头。
(三)看X光片,认身体部位(腿部、胸部、脚部)
1、这里有几张X光片,你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的骨头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诉幼儿骨骼的名称。
2、你还知道身上有哪些骨头?
(三)人体骨骼。
1、看了这张图,你能知道些什么关于骨头的知识?(老师可先示范:看了这张图,我知道人的手臂由两部分骨头组成,上面一根、下面两根)
引导幼儿关注: 腿部、头部、胸部、腹部、手、脚
2、对你不知道的地方提问,相互解答或老师解答。
3、人体有这么多的骨头,骨头有什么用呢?(支撑身体、保护内脏)
出示文字卡:支撑、保护
小结:有的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头;有的骨头能够保护内脏。比如:肋骨
做几个动作,感受骨头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觉骨骼的保护作用:头盖骨、肋骨。
4、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骨头,到底有多少块骨头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数一数图,估计一下。
大人有206块,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图,知道人体的有些部位是有许多小骨头组成。
小朋友的骨头在不断地长
4、骨头在长,会有什么变化呢?(长长、合并、变硬)
(三)让骨头长得好
1、怎样让骨头长得好?
2、如果骨头受伤了,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受伤?
3、师幼共同小结,提升:喝牛奶、晒太阳、运动、坐得直、站得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youer/406735.html
相关阅读:科学活动:建高楼
公开教学研讨课《风中故事》活动反思
学前班生活百科:衣的科学(三)
常绿树和落叶树
科学活动《运水接力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