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阅读题答题贵在有思路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考试技巧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最近,我在指导学生作答阅读理解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答题思路不清晰,得分点不全面。我们目前对高考题的研究几乎停留在“题型研究”上,而对于“答题思维”较少关注。于是,我在想:能否在答题思维方面进行一些研究,打开语文得分的新局面?

  答题思维其实是和题型结合在一起的,很多题目,问法不同,但实质上题型一样,答题的规律与方法也没有什么区别。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文后有这样一道题:“从本文看,巴斯德有哪些方面让人们敬佩?”乍一看,这道题完全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回答,其实仔细分析,这无非就是一道“人物形象”概括类题目。再比如《罗曼·罗兰》,有一道题目: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很多同学也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也是一道“人物形象”概括类题目。《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文后有这样一道题:联系实际简叙作者写这篇巴斯德传的主要意图。很多同学对“写作意图”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其实,所谓写作意图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与目的,这个问题可以转化成另一个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作用?或者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价值是什么?于是,这道题就与我们刚刚过去的考试中的一道题目很相似:这篇短短的通讯得到如此的重视,你认为它具有哪些新闻价值?说白了,这些题目的考查点只有一个:本文的中心主旨。只要围绕文章的主旨去展开论述,答题的方向就不会错。

  任何文章都由有写作意图,都有中心主旨,学生写作文要求有立意,与此是相通的。回答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也应该围绕中心主旨去作答。我曾经跟学生说:当你的答题思路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要么回到题目本身,要么从文章的中心主旨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醉意的境界》有一道题: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还真得感谢北宋庆历五的贬谪事件”?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这一,中国文坛同时诞生了《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两篇千古雄文。写到此处时,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思路阻断了,如果能够转变思维,从中心主旨的角度思考,思路就打开了: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为了展现欧阳修沉醉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它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是一致的。于是答案就可以组织为:同时展现了欧阳修与范仲淹的伟大襟怀。

  有的时候,学生答题点总是不全面,每道题都能得“点”分,但无法得“满”分,这往往是忽视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导致的。看这道诗歌题:请对首联中的“拥”字进行赏析。大部分同学都能够从“炼字题”的规范上考虑,但部分同学只解释了这个字,讲了这句话的意思,简单分析了氛围,但最重要的一点:诗人的感情,没有答出来。我们平时一直说:诗言志,诗歌的主要功能就是抒发人的情志,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既然诗歌的本质就是抒情,那我们在回答诗歌题的时候,也应该联系诗人的情感。

  在做题过程中,“解释+效果”的答题思路也很常见,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其他阅读中的修辞手法,科普文的说明方法等,都可以采取这种答题思路。例如《醉意的境界》有这样一道题:请解释文章第三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就像陶潜,悠然饮于南山)很多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无法得满分,原因就在于“解释+效果”的思路不清晰。很多同学一眼就能看出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解释对比,即如何对比的,谁与谁进行对比的。其次是讲对比的效果,而这个效果不仅要联系本段的意思,也要联系文章的中心主旨。类似的答题思路还有“观点+分析”、“结构+内容”、“表层+深层”等思路。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很多题目还要联系文体特征展开。例如真实性是所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共同的文体特征,新闻讲真实性,人物传记也讲真实性,于是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罗曼·罗兰》:第二段话的“自传”有几层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一道材料引用及其作用的题目,回答这道题自然应该从“真实性”这个角度展开。再比如本次小测题《擦鞋者说》,有一道题: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很多同学都能得2、3分,但无法得满分,原因还在于思路不清晰。考查列数字的作用,应该从文体方面思考:首先回答如何列数字的,其次回答列数字对于“人物通讯”的作用。既然是人物通讯,中心主旨自然应该围绕人物形象展开,这就是第一个得分点,第二个就是通讯的文体特征:真实客观性。

  其实,“扣题”回答永远是答题的第一要素。人家怎么问,学生就应该怎么回答。举一个例子,本次小测的论述类文本《公德与私德》,有一道题:著名作家李敖之女李文从美国读完博士定居北京,之后,李文的较真闻名遐迩。信用卡不能刷,她宁愿花上几百块电话费也要了解真相;邻居的公鸡打鸣,她严词抗议;业主在小区里内衣外晾、小孩小区踢足球、公共场所穿睡衣等行为,她予以交涉。请运用文中观点解释分析李文的较真的意义。题目问的是“李文较真的意义”,答题点落在“较真”与“意义”两个点上,很多学生只从李文较真行为体现的公德即公共精神与公共关怀的角度分析,而忽视了“意义”这两个字,于是导致了丢分。

  答题思维确实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领域,很多同学问答题丢分,除了对文章的理解有偏差、不全面外,答题思路的模糊不清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教师能够总结答题的思维规律,让学生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答题,我想阅读题的得分率是可以提高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xuexi/338840.html

相关阅读:中学生考试心态调节:考场30秒快速心理调节活动法
新初三期中考试倒计时30天提分技巧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几种成语误用类型
高考文综答题时间的分配和考试技巧
中高考饮食-考前饮食-考试食谱-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