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我们可能在上司的讲话中,或者一些相关著作与文章中,会读到一些管理理论。比如破窗理论、墨菲定律、刺猬法则……这些理论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人一般会感兴趣,
1.破窗理论:老实守规矩,不轻视每一件小事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繁杂而琐碎的工作,不管是上司的教导,还是自我的经验,我们一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重要且急迫的事情上面,一些相对琐碎的小事,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忽略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可能是对的,但一些关键却琐碎的小事,一旦被忽略掉,可能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在在众多的理论中,有个“破窗理论”(也叫破窗效应),其大意是:再微小的犯罪,最后都可能蔓延扩大,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工作中,对于任何不良的小习惯,都应该防微杜渐,及早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和预防,不要任由自己的惰性和坏念头影响工作。
特别是面对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和作业规范,不要嫌弃其僵化和死板,它们其实都是从很多的错误和失误中总结出来的,是血的教训,是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因此,在还没有足够好并经过大家验证和认可的方法替代前,即便是觉得不方便,也要事事都按部就班照规矩来。
如果你是个锐意进取和想改变现状的人,则要养成实时修正和补救问题的习惯,而不是随心所欲,想改就改,如此才能杜绝任何阴沟里翻船的可能。
2.墨菲定律:坚守原则,不怕鬼敲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你从早上到中午都一直在认认真真工作,当快要下班的时候,你觉得有点疲惫,偶尔开了个小差,上网浏览了一下网站,看了几个搞笑的图片,但好死不死,老板一早上都没有出现过,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从你身后走过,并盯着你意味深长地看了几秒钟?这就是典型的墨菲定律,简单总结概括,那就是:任何坏事只要有可能发生,无论机率有多小,它就是会发生。
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运气的好与坏,即便从概率的角度讲,它也是会发生的。也许你会说,我并没有多少坏习惯,今天不过是一念之差,做了不该做的事,正好被老板看见了而已。
实际上,很多导致我们失败或者成功者翻船的事情,也都是一念之差。但好死不死的,中标往往就会中在那一念之差上。因此,要避免墨菲定律作祟,幸免于万一的唯一方法,就是:务必坚守个人原则,那些不该做的,就坚决不去做;需要做的,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即便是千万小心之后,依旧出了错,也要积极找出原因,下不为例。
3.木桶理论:持续提升,强化团队表现
这个理论,在管理中大家应用最多。简单解释,就是:要判断一个木桶的最大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延伸理解,是指,团队的整体水平,不取决于团队中有最厉害的人,而是其中最弱的那一个。
从这个角度讲,身为团队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勤于学习,尽量拉近与他人之间的差距,避免成为害群之马。即便已经是“长板员工”的人,也不能太得意,因为公司中的团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会打乱重组,也许,重组后,“长板”也可能会变成“短板”,成为拖累团队的那一个。
另外,人与木板的最大不同是,木板不会变长,但人却可以日新月异地进步,如果你不思进取,之前“短板”经过努力可能会超过你成“长板”,你因此也有可能会由“长”变“短”。因此,在一个团队中,一定要惕励自己与其他木板紧密结合的互补程度,并且持续提升自我能力,切勿恃才傲物、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团队里的长板或短板成员,最重要的都是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合力打造出“少漏水”、“不漏水”的木桶团队。
4.刺猬法则:君子之交,不以私害公
所谓“刺猬法则”是说,在冬天,一群刺猬冻得发抖,为了取暖,只好紧紧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不得不分开,但天气太冷,它们又不得不再次靠近互相依靠取暖,在反反复复的分聚中,它们会逐渐找到最佳距离,既能彼此依偎取暖,又不至于伤到对方或被对方伤到。
将这个法则引入到人际的交往中,则是指,彼此应保持适当的距离,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运用在职场的人际互动上,则是提醒工作者凡事必须谨慎拿捏,不因喜欢某人而过分亲近,也不要因讨厌某人而过分疏远,喜欢的人,要在欣赏中,保持适当的距离,讨厌的人,要在工作中适当拉近距离,如此才能公事公办,不以私害公。
管理者在工作中须尽量做到公私分明、亲疏有度。在工作的合作中,过分亲密易生摩擦,过分疏远难以合作,聪明的管理者和职场人,在工作中会坚持与同事、上司、员工保持适当距离,但又能对对方表现的足够关心和照顾。据说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是通用电气的总裁斯通。斯通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从不吝啬对管理者的关爱,但工余时间,从不邀请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他不仅得到部属们的敬重,并有效激励起团队的向心力,使得通用取得了非常出色的业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804574.html
相关阅读:职场缺乏安全感怎么克服
职场生涯最重要的8小时
如何与年轻上司和谐相处?
职场白领之间的人际艺术
西德尼温伯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