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职场励志:生命中的七堂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职场励志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职场励志:生命中的七堂课
七堂课,七个人生哲理,每个都是简略而又深入的格言。
1995年在与日本企业家中内功对话时,德鲁克说:在我的生命中有7堂课,他们教导我怎样坚持高效、连续成长、应答变更、攻破惯例、超出从前。
第一堂课:追求完美。1927年,18岁的德鲁克离开故乡奥地利来到德国的汉堡当学徒,同时也在汉堡大学学法律,不外,在那个年代,德鲁克读大学基础上是不必去听课的。德鲁克说,在1927年那个古老的年代,取得大学文凭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年按期交一点膏火和在测验的时候露个面。
然而,那个古老的年代,汉堡的青年旅社、城市藏书楼以及汉堡歌剧院却是对大学生免费开放的。德鲁克的第一堂课——音乐课也是受益于当时德国汉堡的这一轨制,假如不对大学生免费的制度,当时一边做学徒一边读大学的德鲁克是不可能每周都去听歌剧的。
德鲁克听到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一出歌剧《福斯塔夫》。是晚,他完整为这出歌剧所震动。当年威尔第已是80高龄的白叟了,他的一段话:“在一辈子的音乐家生活中,我尽力寻求完善,惋惜始终失之交臂。我有义务要再试一次。”这在德鲁克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以此作为本人的座右铭。
德鲁克毕生写了40多本书。当别人问他自己最满足的作品时,他老是微笑答复:下一本。
第二堂课:上帝看得见。古希腊有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被委任为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制造雕像,但当菲狄亚斯向雅典市府索取薪酬时,会计刁难菲狄亚斯说:“你所做的雕像都是站在神庙的屋顶,并且神庙又是建在高高的山上,所有的人只能看到雕像的前面,而看不到雕像的背地,我只能付给你雕像前面的用度,而雕像的当面因为大家都看不到,所以我不能付给你那些钱。”
“你错了,”菲狄亚斯反驳说“上帝看得见。”
一语惊醒梦中人,菲狄亚斯的“上帝看得见”这句话成为德鲁克的座右铭,人们要一直追求完美,因为上帝会知道所有的。德鲁克过了80多岁之后,仍然在构思、创作新的作品,努力做到更加完美,由于上帝在看着德鲁克。
第三堂课:毕生学习。 1929年11月19日,德鲁克刚刚迎来自己的二十岁诞辰的时候,有一件喜事也同时落在他的头上,那就是德鲁克被汉堡最大一家报社录用,当了财经和外事报道的记者。
报社的工作时效性很强,早上六点钟开始工作,下战书两点十五分就发稿,然后将成型的版本交给印刷厂印刷。在报社工作期间,德鲁克学会了跨学科跨范畴学习的方法。之后的将近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德鲁克每个三至四年就会抉择一门新的学科做研究,有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的艺术、经济学等等无所不包。
他对日本绘画甚为着迷,亦有深刻研讨,并曾写出专著《画笔的冒险:日本绘画》并在克莱蒙特大学帕蒙纳学院讲授了10年的东方艺术课。确切,一个管理学家,讲授东方艺术课,听起来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一想确实是德鲁克的成功之处。
德鲁克说:“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给我一个丰盛的知识宝库,也逼迫我接收新常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因为我所学过的每门新学科,都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德鲁克就是这样一个跨界的飞翔者,而且飞出了高度和广度。
第四堂课:定期检查。22岁的时候,德鲁克已经是报社的三个总编助理之一了。当时的总编大约50多岁,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和半年过后这样两个时间段里,总编都会破费一天半的时间来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反省,从总结成就开始,然后找到做得不够的地方,找出可以加以改良的地方。在会议的最后两个小时里要拿出下半年的工作打算,要集中力气解决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团队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什么新的东西?一周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向总编交一个规划讲演。
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鲁克花了18个月的时光研究美国通用汽车,并且写出了《公司的概念》一书。这个时候,德鲁克想到了总编纂曾经给他讲过的检查课。此后,每年夏天,德鲁克都会抽出两周的时间,来回想和反省过去的一年。看看那些地方还可能做得更好,哪些地方应该做而没有做,那些地方没有做好。而后,在提出上述问题的解决计划。
德鲁克的这一反省的习惯从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开端,一直到生命的停止为止,逾越60年。
第五堂课:高人指导。1933年,奥地利人德鲁克从德国的汉堡来到英国的伦敦,在一家小型的私家银行做经济师并兼任合伙人的履行秘书。在这里工作了大约三个月之后,银行的开创人找德鲁克谈话了:“你现在已经从本来的经济剖析师提升为执行秘书,可是就依然干的是经济分析师的活,到底执行秘书应该干什么?怎么才干做一个称职的执行秘书?很显然你没有做到。”
一开始德鲁克还接受不了,觉得很恼火,缓缓地德鲁锐意识到创始人是对的。
也就是从那以后,德鲁克改变了自己的行动方法和工作作风。尔后,每当担任一个新的职务时,德鲁克都会问自己,“为了在新的岗位上晋升效力,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德鲁克发现,他终生中变化了无数的职位和岗位,但每一次的谜底都是不一样的。
德鲁克总结自己做管理征询50多年来的教训发明,在所有的组织中,那些被选拔起来的,担负新岗位的干将,没有多少个人可以胜利的。为数不少的人彻底失败,大多数人平平庸淡,成功者寥寥可数。
起因就在于他们往往是“新瓶装旧酒”,“以不变应万变”,渐渐地就变得平淡了。德鲁克说,没有人能够自己发现这些不足,必定需要有高人指点迷津。
第六堂课:反馈比拟。1937年,德鲁克从英国来到美国。大概到了1945年的时候,德鲁克选修了三年的课程研修欧洲古代史,尤其是15世纪和16世纪。德鲁克发现,有两个欧洲机制成为推进欧洲发展的能源,一个是南方天主教的耶稣会,一个是北方新教的加尔文教会。两者的成功都归为统一个因素:目的和成果比对的学习方式。
每当一个牧师做一件主要的事件,或者是做某一项决议的时候,他们都会把所要到达的目标写出来,9个月之后,他们会把实际的结果和本来的等待做比对,看看那些地方做得好,优势是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要改那些习惯?那些是没有做好的地方,那些是不善于的地方?
发现这种目标与结果的比对办法之后,半个世纪以来德鲁克都是这么做的。德鲁克说,因为这样能够显示出什么处所须要提高、完美,最后也显示出一个人不能做什么,因而当前就不要逞强。知道个人的上风所在,知道怎么进步自己的优势,知道自己的软肋在哪里——所有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的要害所在。”
第七堂课:熊彼特的启发。经济学家熊彼特生前是德鲁克父亲的挚友,早在1902年德鲁克的父亲一面是奥天时财政部的公务员,同时也在大学里讲解有关经济学的课程,而19岁的熊彼特就是听课的学生。在德鲁克父亲的印象中,熊彼特精神茂盛、狂妄自卑、僵硬粗鲁、不可一世。
1950年1月3日,父亲带着德鲁克访问了重病中的熊彼特,这时的熊彼特已经是一个66岁的老人,他对德鲁克的父亲说:“我当初已经清楚,仅仅记住个人的著作和理论是远远不够了,除非一个人可能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不同,否则他做的也没有什么稀奇之处。”
要晓得,熊彼特年青的时候可不是这样对待人生的。德鲁克的父亲记得熊彼特在30岁的时候,风华正茂,刚发表了两部著述,其中就有《经济发展实践》。当时,熊彼特夸下海口说,他最想让人记住的是“欧洲美丽女人最伟大的情人,欧洲最伟大的骑士——兴许仍是世界最巨大的经济学家。”
五天之后,也就是1950年1月8日,熊彼特分开了人间,长年66岁。
德鲁克永远不会忘却熊彼特跟父亲的那次对话,他从中得到了三点启示:一、人必需自问,盼望他人在自己身后记住他什么;二、人应当跟着年纪而有所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转变;三、能让别人的性命有所不同,是件值得后人记住的事。
如果有友人筹备在这个超长的假期里读点货色,倡议你去精读巨匠的名著。上面的“德鲁克的七堂课”就是摘自《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第97页至105页(治理专家田同生上个月就读了这本书,而且做了摘录,我从他那里‘剽窃’了很多文字)。
站长为你推举文章:[优美励志文章:生命因锤炼而漂亮] [俞敏洪励志语:生命是一种进程]

2
0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zhi/278324.html

相关阅读:如何与年轻上司和谐相处?
职场生涯最重要的8小时
职场缺乏安全感怎么克服
职场白领之间的人际艺术
西德尼温伯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