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赵氏孤儿背后的的真相:晋国公卿斗争白热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晋国公卿赵氏以战功起家,不断膨胀的权势与声望,令国君晋灵公心生忌惮。于是,遭赵氏排挤的将军屠岸贾在晋灵公的默许下,在下宫将赵氏一门三百口诛杀,仅有尚在襁褓中的孤儿赵武得以幸免。为保赵氏孤儿的安全,庄姬、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等人舍生取义,先后付出了巨大的牺牲。20年后,长大成人的赵武终于得以手刃仇敌,伸张正义。这是电影《赵氏孤儿》中的情节,对很多熟悉这个故事的人来说,这些复述似乎显得有点多余。不过,如果对照元人纪君祥撰写的《赵氏孤儿冤报冤》,就会发现,影片中所讲述的故事与原作相去甚远,尤其是赵武认贼作父、并不惜以性命要挟程婴救治屠岸贾一节,更是子虚乌有。

  “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在《韩世家》与《赵世家》中,将赵氏灭门的时间锁定在晋景公三年,而罪魁祸首则指向晋灵公的宠臣——屠岸贾。然而在《晋世家》一篇,他却写下了完全相悖的一笔:“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奈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在这里,不仅“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完全不同,更缺少屠岸贾、庄姬、程婴、公孙杵臼等一系列重要的人物。据《晋世家》载,晋景公十二年冬,晋国“始作六军,韩厥、巩朔、赵〔韩〕穿、荀骓、赵括、赵旃皆为卿”,表明此时赵括尚在人世,不可能死于晋景公三年;同时,庄姬为赵朔发妻,“庄”是赵朔的谥号,说明在“下宫之难”发生时,赵朔早已不在人世,又如何能与赵同、赵括一起遇害呢?以上诸多疑点证明:《韩世家》和《赵世家》的真实性存疑。清人赵翼在经过精细的考证后也得出结论:“屠岸贾之事,出于无稽……荒诞不足凭也。”

  既然太史公之说不足为凭,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关于此事,《左传》有着截然不同的版本。若将《左传·成公四年》、《成公五年》、《成公八年》三篇中的几处描写加以整合,便可梳理出事件中主要人物的关系网:晋国大夫赵盾,是赵同、赵括、赵婴同父异母的兄长。赵庄姬,原名孟姬,下嫁于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而赵氏灭门惨案的重要诱因,其实是一件发生在赵氏家族内部的丑闻——庄姬与长辈赵婴私通,迫使赵同、赵括流放了赵婴。庄姬在极度不满之下向晋景公诬告赵同、赵括谋反,并得到了其它在位大臣的佐证,从而最终导致了“下宫之难”的悲剧。而赵武只是由于庄姬之子的身份得以在公宫避难。又因韩厥幼时曾受赵盾养育之恩,故有了后来劝晋侯立赵朔之子赵武的义举。

  对照《史记》版“赵氏孤儿”,《左传》的记述大体有两点不同:其一,在《左传》中,“下宫之难”发生于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82年),而《史记》则有景公三年和十七年两种表述。从现有的证据来看,《史记》记载的年代互相抵牾,而《左传》去古未远,行文一致,景公十八年之说显然更为合理。同时《史记》中的程婴、公孙杵臼等英烈也全然不见于《左传》一书。其二,《左传》中庄姬是一个与长辈私通的荡妇,司马迁则把她描述成一位冒死产下遗腹子、救护孤儿的忠烈女子。而整个故事的主题也因此有了天壤之别。相传司马迁在编撰《史记》时,曾遍收战国以来的各种史料,择其善者而从。针对这些矛盾之处,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太史公采纳了不同来源的史料,《晋世家》当以《春秋左传》为本,而《韩世家》和《赵世家》多采纳了战国以来的传说或韩、赵两国史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56946.html

相关阅读: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