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明宪宗驾崩,皇太子朱?樘即位,就是明孝宗。
明孝宗亲生母亲纪淑妃的死,令人疑惑,所以有人建议追查当年给纪淑妃看病的御医,弄清真相。明孝宗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同意。
明孝宗和他的父亲明宪宗一样,有一个又爱又怕的女人,而且一生不改。这个女人姓张,是兴济人,父亲张峦,字来瞻,直隶兴济县人,太学生,没有什么政治地位。成化二十三年张氏被选为皇太子妃,同年皇太子即位,不久就立张氏为皇后。
张皇后得宠,父亲张峦被封为寿宁侯,岁禄一千二百石。张峦死时四十八岁,赐葬在翠微山,追封为昌国公。
张峦虽然是平民出身,毕竟还是一个读书人,富贵之后还知道自己的斤两,懂得收敛,对朝中的士大夫恭敬有礼。到了他的两个儿子张鹤龄、张延龄兄弟,自以为天然富贵,骄纵不法,在外面一直比较张扬,明孝宗当然知道,却从来都不追究。
慢慢地,兄弟二人在宫中也放肆起来。因为姐姐的缘故,张氏兄弟经常出入禁中,宫中有一个名叫何文鼎的太监,浙江余姚人,读书人出身,成年以后自宫做了太监,在内廷做事。何文鼎一直看不惯张氏兄弟的嚣张。有一年的元宵节,张氏兄弟进宫观灯,与明孝宗一起饮酒。中间,明孝宗离席去解手,把皇冠摘下来交给执事的太监,张家二兄弟可能是喝醉了,拿过皇冠来戴到自己的头上。这种事可大可小,往小了说,只是二人酒后的戏笑,往大了说,算是一种僭越,是一项可以杀头的重罪。
据说张延龄喝醉之后还奸污过宫女,当时何文鼎就在附近,非常生气,顺手抄起一只金瓜,就要上去打死张延龄,被另一个太监死死抱住。正直的何文鼎不肯就此放手,第二天又向明孝宗告发此事。明孝宗反而要追究何文鼎的罪责,让锦衣卫严审何文鼎,逼他交待幕后的主使者。
张皇后像
何文鼎说:“有两个人主使,可惜你们拿不到他们。”
主审者问是什么人,何文鼎说是孔子和孟子。朝中一些大臣替何文鼎说情,但张皇后不肯放过他,下令把他杖死在海子。操办此事的是太监李广、司礼太监李荣等人,用刑者为李荣。何文鼎至死骂不绝口。
刑部主事陈凤梧向明孝宗提议,给何文鼎一个像样的葬礼,又委婉地劝说皇上加强对张家二兄弟的管束,“寿宁侯张鹤龄兄弟年富力强,应该正确引导,早早告诫教训,挑选行为端正之人做他们的导师,与他们交往。如此,可以让他们自慎保全,永享爵禄,与国家共荣。”
揣测陈凤梧的一番话,何文鼎死得冤,张家兄弟恶行累累。何文鼎死后,宫中怪事不断,明孝宗自己就听见过殿中的铜缸发出一种声响,很像何文鼎在诉冤。随后的弘治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清宁宫又发生了严重的火灾,明孝宗吓得不轻,猜想自己是冤枉了何文鼎,下令为何文鼎举行一个体面的安葬礼,自己还亲自写了一份祭文。
张皇后用她的媚力彻底征服了明孝宗,擅宠专房,不给任何人任何的机会。另一方面,她也积极地与术士尝试各种方法,祈祷求子。一些大臣和内侍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担心皇帝专宠一人,会使子嗣稀少。
明孝宗和张皇后
弘治元年,太监郭镛提出建议,选拔年轻女子入宫,预做准备,等皇帝孝满之后,再立为妃嫔。郭镛的想法是尽量让皇帝的子嗣更多一些。左庶子谢迁表示反对,认为皇帝选立六宫,理所当然,只是皇帝现在还年轻,又正在为先帝守孝,不宜办理此事。
第二年,礼科右给事韩鼎也提到此事,说皇帝的孩子太少了:“古代的天子通常会迎娶十二个女子,以使子孙繁盛,这是国家之本,必须重视。现在陛下在这方面不采取措施,只是相信邪说,大搞斋醮,祈求福禄,实在糊涂。”
明孝宗认为韩鼎的建议有道理,客客气气地答应。过了一个多月,韩鼎看皇帝还没有行动,又一次进言说:“五十多天前,我提请皇帝注意子嗣的问题,到现在皇帝还没有明确的措施。希望皇帝挑选良家女子充入六宫,以为宗庙长久之计。”
明孝宗回答:“你的话很有道理,只是还要等一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902145.html
相关阅读: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