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东汉的政治概况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汉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历史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后汉书·光武帝纪》说他是高祖的九世孙。公元25年,他获得了农民战争的果实,重新建立起刘汉政权,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建国之后,鉴于西汉时期权臣当政,外戚篡权,以及地方权重而造成尾大不掉的教训,竭力加强皇权,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即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

首先,刘秀着意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通过各种办法加以控制。在他执政期间,大多数功臣以列侯奉朝请,让他们享受优厚的待遇,而不参与政治。对于朝中诸臣,督责尤严。《后汉书·申屠刚传》说:“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史称“自是大臣难居相任”。刘秀之所以这样刻薄大臣,不设丞相,削弱三公权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皇帝的专制权力。对宗室诸王,也严加控制,禁止王子、诸王交通宾客,结党营私。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他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明帝时,更是屡兴大狱,株连极广。楚王刘英信奉黄老浮屠,与方士往来,被人告发为谋逆,连累收捕者达数千人。

其次,为加强中央集权,刘秀一方面削弱三公权力,另一方面则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尚书台原是管理公文发放的机构,所任官吏,年资较浅。尚书令、尚书仅为千石、六百石的中下级官吏,尚书郎则多由令史久任者补之,为一般士大夫所轻视。至西汉武帝时,尚书已被重用,尚书令逐渐掌握了实权。刘秀为了使权力进一步集中到自己手中,又扩大了尚书台的组织,加强尚书台的职权。一切政务不再经三公管理。尚书台成为皇帝发号施令的执行机构,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

第三,秦汉以来,地方政权机构为郡县二级制,西汉末,共设郡国103个,县邑道侯国1,587个。对众多的郡县,如何加强中央的统一管理,是一个大问题。为了监察地方的政绩,汉武帝时已分州派遣刺史,进行视察。刘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刺史固定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刺史处理地方政务,不通过三公,可直接上奏给皇帝,使地方郡县也直接置于皇帝的控制之下。第四,在军事制度上,刘秀也做了重大改革。东汉建立不久,就废除了执掌地方兵权的郡国都尉,以后又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实际上取消了地方军队。在和平时期,少量维持地方治安的郡县兵,皆由太守令长兼领,但在某些沿边及民族斗争紧张的地区,则设都尉或属国都尉别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和豪强地主大田庄的发展分不开的。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在田庄内部发展了一种部曲家兵制。这种部曲家兵,承担着镇压农民、维持地方治安的某种职能。正因为有这样一支武装队伍,东汉政府才能裁减、甚至在某些地区取消地方军队。与削弱地方兵权的同时,刘秀还逐步扩大中央军队,在重要的沿边地区,设有边防军,为中央军队的一部分。东汉政府还经常用赦免和减罪的办法,募集犯罪的人戍守边疆。刘秀削弱地方军队,加强中央军队的措施,不仅使中央集中掌握了镇压人民的武装力量,而且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后来,由于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日趋激烈,使得中央控制力量开始削弱,豪强地主的部曲家兵则迅速发展,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势力,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局面。东汉后期的政治,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两大集团,附带着一个官僚集团的活动情况。这三个集团在东汉前期先后发展起来,不过,光武帝和明帝还能掌握皇帝的权力,外戚,尤其是宦官,还不敢横行作恶。他们在位的时候,惩治不法官吏比较严,赋税徭役比较轻,对外战争比较少,史称明帝时“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在王莽篡汉之后,出现了这样一个休息时期,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汉章帝改变光武帝、汉明帝的“严切”政治,被称为“宽厚长者”。外戚、宦官得到了宽厚的待遇,开始作起恶来。汉章帝死后,东汉政治便进入黑暗时期。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总揽大权,事实上是窦家作了皇帝。这件事不取得整个统治阶级特别是豪强的默许是会发生困难的。窦太后临朝,首先宣布“罢盐铁之禁,纵(任)民煮铸”。这就是朝廷让出盐铁大利来换取豪强对窦氏集团的支持。从此,豪强势力大增,政治上野心也随之加强。一向被排斥的下层豪强,现在不肯屈服了,他们很自然地要求参预政权,但做官却有困难,例如富人王仲,家有千金,送给贫士公沙穆一百万钱,让公沙穆买个官做,企图间接从官场得些好处。但是公沙穆决心求做孝廉,拒绝了他的买官钱。王仲这类人只好去投靠宦官,这些人自然都成为宦官的拥护者。宦官凭借这个社会基础,也就有了相当的力量和外戚争权。由此可见,盐铁官的废除,标志着中央集权势力的削弱,豪强割据势力的增强,同时也是东汉后期黑暗政治开始的一个信号。窦宪得政以后,窦家的大批徒党都做了朝官和地方官,最小的也得了个县令。窦家又养了许多刺客,迫害比较正直不肯附从的官僚集团中人。公元92年,汉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谋,杀死窦宪,窦家党徒全部罢官下狱治罪。郑众因功封侯,宦官从此参预政事。公元105年,汉和帝死。107年汉安帝(十三岁)继位,邓太后临朝。邓骘(音至zh@)辅政,邓太后从窦家失败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她并用外戚和宦官,形式上不偏重外戚。她授权河南尹,南阳太守(洛阳、南阳是贵族集中地)等重要地方官严肃管束邓家人和邓家的亲戚宾客,若这些人犯罪,地方有权惩罚他们。她又表扬儒学,尊礼三公,使邓骘荐举名士杨震等多人,从而把官僚集团吸引到外戚这方面来。邓太后这样做,地位算是巩固了。但公元121年,邓太后死,安帝联合一部分宦官起来杀逐邓家人。新得志的宦官引用失意官僚及下层豪强做官,作为自己的徒党。杨震一派鲠直的官僚认为“白黑混淆,清浊同源”,坚决抗议。所谓白清,就是按正途仕进的士人,所谓黑浊,就是无权做官的微贱人。从此,除外戚与宦官的冲突外,又加上清流和浊流的冲突。杨震被迫自杀,更加深了清流与浊流的仇恨。自安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宦官轮流执政,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公元1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掌握朝政。出身社会下层(屠户)的何进,企图依靠下层豪强的董卓杀掉宦官,不料宦官首先发动,杀死何进。士族大豪强袁绍起兵杀宦官二千余人,宦官全部被歼灭。董卓引兵到洛阳,赶走袁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东汉朝廷实际上也消灭了。豪强们便公开进行着疯狂的武装混战,黑暗的东汉后期转入了社会空前大破坏、大分裂时期。在这个黑暗的时期里,广大的劳动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难,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也受到残酷的欺压,反抗斗争到处发生,但都被豪强势力镇压了下去。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98503.html

相关阅读:刘邦异姓王有几位 异姓王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吕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争宠
清代《关羽族谱》被发现:他其实也是汉朝官二代
汉文帝:史上最“小气”的皇帝
公孙敖怎么死的:四次为将的公孙敖因何被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