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创立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后者正是为给革命军提供薪火的新式军校。
“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黄埔生,自此成为了一个影响中国风云激荡几十年的群体。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一处,因革命理想并肩作战,因驱除外辱同仇敌忾,也因信仰不同兵戎相见。在20世纪上半叶,他们主演的一幕幕悲喜剧,塑造了今天中国历史的沧桑面貌。
无论是彪炳史册的名将,还是饱经风霜的老兵,在他们身上,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民族所有过的苦难与彷徨,失落与梦想,绝望与希望。
“凡是想抗日 就要进黄埔军校”
96岁的张访朋身上,依然可以见到年轻时的军旅生涯留下的痕迹。这位黄埔16期学生,家里的摆设时刻提示着人们那所军校曾经的追求—“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的志愿;“亲爱精诚”,这是黄埔军校的校训。
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打响了一年。此前一年,历经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在12月13日,南京失陷,已从广州迁到南京10年的黄埔军校,也正式迁到了成都。张访朋还在揭西县,这一年正好20岁,血气方刚,眼见山河破碎,心绪难平。离揭西县不远的兴宁县传来一个消息,黄埔军校正在当地招生。
“黄埔军校那是很出名的,我们的很多军官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凡是想抗日就要进黄埔军校。”张访朋和同乡的一些好友,一起前去报了名,不久就被录取。他别了父母,一路西行,到了广西桂林的一所分校,成为一名步兵。
三年后,19岁的何季元也来到了桂林。这个考入黄埔军校17期的年轻人,来自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县,读书时就是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中山成了敌后。还在读中学的何季元组织同学游行,宣传抗日。
抗战爆发,大批知识青年参军报国
1939年,战火烧到了中山,时有日军飞机进行轰炸,何季元一家取道开平,北上躲避战乱。在韶关时,恰逢黄埔军校招生,何季元与两位同乡何廷禄、蓝炳?前去报考,并同时被录取。1941年1月,何季元到了军校,学的是炮兵。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陆军军官学校以后几经更名,但一直俗称“黄埔军校”,校址由原广东陆军小学堂基础上改建,地处黄埔,面朝珠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建校不久,大门彩楼两侧悬挂了一副着名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副对联也成了黄埔军校的一个标志,往后亦在各地分校门口出现。它正是孙中山开学讲话的精髓所在—革命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建立于这一时期的黄埔军校,也可以从其中看出国共两党那段时间的亲密。
军校成立后,国共双方均在黄埔军校共事,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
东征陈炯明,北伐北洋军,黄埔军校一步步实现了国民革命的目标。直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告终。
黄埔军校的学生,也因此分化出了信仰不同的两派。分道扬镳,日后分别成了国共两军的重要统帅。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蒋介石积极筹备军校迁往南京的工作。直到1928年3月16日,新的军校在南京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国家风雨飘摇,军校一路西迁
1939年的6月16日,是黄埔军校成立15周年的纪念日。当日,在成都北校场举行的校庆活动里,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以及宋氏三姐妹的宋霭龄、宋庆龄在检阅台上参加盛典。四川省政界、军政界要员及各大学校长均前来道贺。
从南京到成都,时值抗战,军校也随着国家一起命途多舛,四处颠沛。
黄埔军校第一次被动迁校还要追溯到1937年8月15日。那是个星期天,在拂晓时分,当时还在南京的黄埔军校响起了紧急集合号声,全校师生集合出太平门向紫金山麓金大农场树林中疏散。下午3时,日军飞机轰炸了南京城区,黄埔军校部分校舍被毁。当日,校部宣布学校将西迁九江。
8月中旬,战火逼近南京,军校师生陆续离校西迁,先是前往安徽辗转,后经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
8月28日,留校的第11期第1总队605名学生在南京举行了毕业典礼,随后便奔赴了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
军校学员奔赴淞沪抗战前线
9月下旬,第2总队与学校西迁途中,在江西九江遭遇激烈战事,前线急需补充下级军官。军校命令学生提前毕业,周日不休,加紧完成学业。部分学生驻留九江,于毕业后分赴前线。
1938年1月6日,黄埔军校师生乘船转赴武汉,校本部驻武昌老武备学堂。1月26日,军校师生乘火车至长沙,稍事休整,前往常德。6月军校迁到了重庆附近的铜梁县。1939年初,军校迁至成都市区时,已是经历了2000余公里的行军,国民政府的行政中心也从南京、武汉到了重庆。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学员接受检阅
黄埔军校在这一时期在教育纲领上进行了多方面改革,校长蒋介石尤为重视自动自发革命教育,小部队指挥实战教育以及协同作战等,为的是适应日益变化的实战需要。
抗战在这一时间进入了僵持阶段,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后,虽然日军取得了胜利,但却极度损耗了国力,直至1944年豫湘桂大会战前,日军再没有发动与武汉会战规格相同的大型作战。
惨烈衡阳会战,黄埔生共同杀敌
衡阳会战是1944年中日豫湘桂大会战的高潮,日军攻陷长沙之后,南下衡阳,总兵力近10万人,欲进行包围。
何季元随部队赶赴衡阳,在外围做策应。他在1942年秋天毕业后,分派到了粤北前线的第62军,时任炮兵连观测通讯排长,所在151师师长林伟俦,是黄埔4期毕业,曾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
守衡阳的是第10军,军长方先觉是黄埔3期毕业。从6月22日到8月8日陷落,衡阳守军1.76万人坚守47天,最终成了中国抗战史上敌我双方伤亡最多、中国军队正面交战时间最长的城市攻防战。
何季元在惨烈的战斗后活了下来,不过与他一同分配到62军的黄埔同学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70年后,何季元依然清楚记得那个同学—何冠雄,来自阳江,是31式60毫米迫击炮的排长。
1945年的8月,何季元随62军在广西与日军相持不下时,日军投降的消息传了来,抗战结束了。
62军先后前往越南、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之后又返回大陆。那时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台湾会在日后成为国民党败逃大陆后的停留地,两岸隔海相望,雨打风吹去,时间已过了65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96945.html
相关阅读: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