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从汉唐到明清,很多王朝的统治阶级都采取了“和亲”政策,把皇家公主、郡主甚至妃子,远嫁到千里之外的其他藩国,借以缓和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国内的发展和稳定。汉朝昭君出西塞、唐朝文成入吐蕃、清朝和硕嫁准葛尔,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和亲”事件。尽管这些“和亲”大多出于被迫,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以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
所谓“和亲”,是指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时期,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但这次“和亲”事件,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婚姻联盟,不是两国之间为了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而不得不采取的不情愿的政治交易,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上真正的“和亲”。
中国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出现在西汉刘邦时代。自秦朝以来,匈奴一直困扰着华夏的西北边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67362.html
相关阅读: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