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周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周替代殷成为天下共主。他将原来的诸侯国安顿下来以后,就开始分封功臣谋士。这些受封的人也就是诸侯,他们受封后要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封建。不过,这些诸侯到自己的封地去,并不是坐着车或者骑着马,走进一座城里,举行一个仪式,然后就发号施令那么简单,他们受封的土地要想真正属于自己,还得靠自己再去夺取。这里有一个原因,帮助周打败殷纣王的那些个老诸侯,人家原来的地盘不能动,属于这个新朝代的只是新获取的土地。中原地区这儿土地好,生产力比较发达,老周家自己留下了。封给功臣的土地,大多都在边远地区,和戎狄蛮夷临界,还并不是说给了你就是你的了。要不为什么说,这封建就是把诸侯当做“藩篱”以“屏蔽周室”呐!
姜子牙是第一个受封的,他的封地在营丘,国号齐,被称之为齐太公。姜子牙本姓姜,因先祖被封在吕,所以又叫吕尚。他开始辅佐西周伯,也就是后世说的周文王,后来又辅佐周武王,被武王称之为“师尚父”。就是说,武王既把他当做老师,又像对待父亲一样待他。无论是西周治国还是灭亡殷商,吕尚都是第一功臣,因此,他的封爵也是第一等的诸侯??公。姜子牙封地营丘临近东夷地区,在齐国的旁边有一个莱国,就属于夷族。
姜子牙前去自己的封地,开始是走走停停,速度很慢。客舍中有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这个人睡得这样安逸,恐怕不是前去就任的吧!”齐太公听了这番话,马上穿衣起床,连夜上路,黎明就到达了齐国。这时候,正赶上莱国军队前来攻打。莱侯这时候带兵前来,就是想趁着周朝和殷纣王交战刚刚结束,还没有能力平定远方,想夺取营丘。齐太公到齐国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大力发展生产,发挥地区优势,因而封过周边的很多的部落人民都归附齐国,齐国成为东方大国。到了周成王执政时期,发生了管蔡之乱,淮河流域的夷族也发生了叛乱,成王就命令齐太公征伐。命令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棱,北至无棣,此间五等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所以,后世的齐桓公讨伐楚国,用的也是这个理由。这说明,在这个命令所说的范围内,这个时间还很不安定,周天子如果把你封在这儿,土地能不能属于你,还很难说。
鲁 国的国君是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是周武王征讨殷纣王的重要功臣,武王即位后,他辅佐武王处理政务,成王时期,他又代替成王行使王权。这样一个天子最亲密的功臣兄弟,封地肯定不会太差吧?果然是,武王把他封在了古代东夷族部落首领少昊氏的古国曲阜。但是,就是这样一块并不是没有“教化”之地,也同样存在着能不能立国的问题。周公旦因为要在王室处理政务,没有前去上任,代替他前去接受封国的是儿子伯禽。伯禽即位后,趁着管、蔡之乱,淮夷、徐戎也一起兴兵造反。鲁公伯禽就发布命令,让人民准备好战马、铠甲、粮草,修筑好工事,然后讨伐徐戎,这样才使鲁国安定下来。
楚国的开国诸侯叫做熊绎。周成王的时候,他要举用文王、武王的后代,熊绎的祖上曾经像儿子一样侍奉过周文王,就把熊绎封在了楚地。楚国开始的都城是丹阳,现在一般认为,古丹阳城是在河南的淅川县。这儿靠近南蛮,或者称之为荆蛮,应该属于所谓开化发达地区的边缘,纯粹属于周王室的南部“藩屏”。从周成王时期的熊绎开始,经过几代国君,到周夷王时期,楚国就进入了熊渠执政时期。这个时候,熊渠不但自己称王,还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地域范围也早已跨过了长江。不用说,这些新增加的土地肯定不是周天子所封,完全是自己夺取而来。到了周厉王时期,由于周厉王暴躁狂虐,熊渠担心周王室来攻打楚国,就取消了自己的王号。这说明,诸侯把自己的土地扩大一些并不要紧,只要不把自己的爵位擅自提高就行。秦国先祖西迁后处在和西戎杂居的地区,他们和戎族部落进行着长期残酷的争斗,可谓是历尽磨难。周孝王时期,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封给他秦地(今甘肃天水),并让他接管嬴氏的祭祀,称为秦赢。从此以后,秦人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戍边对抗西戎。
秦非子的曾孙叫秦仲。秦仲即位第三年,因为周厉王无道,引起了诸侯背叛。西戎部族也反叛了周王朝,灭了另一支秦人大骆的全族。周宣王即位以后,任用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结果为西戎所杀。秦仲一共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叫做庄公。周宣王召见他们,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讨伐西戎,结果取得了胜利。周宣王再一次赏赐秦仲的子孙,把包括大骆的封地在内的全部土地都封给了他们,并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秦庄公有三个儿子,大的儿子叫做世父。世父带兵攻打西戎,为祖父报仇,并发誓:“不杀死西戎王决不回家!”于是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了弟弟,就是秦襄公。公元前771年,犬戎和申候联合攻打西周,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秦襄公率兵营救周朝,作战有力,立了大功。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这时候,秦朝开始建国。平王说:“西戎不讲道义,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秦国如果能够赶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归秦国。”周平王还与秦襄公立下盟约。
周王朝分封了许多国家,到了春秋时期,诸侯相互征伐,许多国家被吞并,最后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战国七雄”。在这七国当中,老牌的有齐、楚、燕、秦。这四个国家,他们处在和戎狄蛮夷接壤的地方,开始建国的时候环境条件并不好,可为什么到最后强盛的反而是他们呢?也许齐太公的为政和秦国历代国君的作为能够说明这个问题。姜太公受封于国,五个月以后就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周公问:“为什么这么迅速?”太公回答说,我简化礼仪,依从风俗。为政简约,让政令平易近民,使人民感到亲近,所以人民拥护。而秦人常年与戎人争斗,不但造就了他们尚武的精神,也造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性格。《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种协作战斗的场面能出自秦国,绝非偶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24146.html
相关阅读: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