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康熙晚年储位之争:历史上康熙皇帝是死于非命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康熙晚年诸皇子对帝位继承的激烈斗争:

  康熙皇帝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也是一位勤于政务的、了不起的皇帝,他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扫清漠北、稳定西藏、修治黄河,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社会政策,巩固与发展清朝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兴盛,有功于民族国家。但是,康熙也不是就白璧无瑕,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皇储问题处理得不好,造成了政治混乱,也使他自己身体耗损,威信降低。晚年的康熙不能再保持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实在是由于储位问题把他搞得精疲力尽,再也没有精力去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了。

  一.康熙为何两次立、废太子?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和《皇太子秘史》等电视剧,将康熙晚年时皇子之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这激烈的斗争中,康熙两次立皇二子胤?为太子,又两次将他废掉是导致激烈斗争的原因之一。

  清朝的传统原是不立太子的,其开国之初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就均未立太子,其皇位继承人要么是老皇帝死后内部矛盾平衡的产物,如皇太极和福临的继位,要么是老皇帝临死前指定的,如福临指定玄烨。这种不立储君的方法既有利也有弊:其利在于每位有继承皇位希望的兄弟、皇子都能效忠皇帝,拼命出力,博取皇帝好感,以求被立为君;弊在不立储君,觊窥皇位者多,容易造成父子兄弟之间的勾心斗角,甚至兵刃相见,酿成争位的大祸。

  康熙皇帝即位后,斟酌立太子的利弊,认为立太子的利大于弊。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地位显赫的22岁的皇后、辅政四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康熙生下了皇二子胤?(皇长子胤?为庶生)。不幸的是,她在生下胤?的当天就死去了。康熙喜欢赫舍里氏皇后,在她临死前答应要立胤?为太子,在她死后谥号为仁孝皇后,后又改为孝诚仁皇后。次年,康熙即正式立年方2岁的胤?为太子。

  胤?册立后,渐渐长大成人,康熙有意识地培养他,派太子师傅对他专门培养,经常带他外出巡行,让他参与许多政务,同时也让他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一心要把他培养成理想的君主。于是,胤?的周围便结集了一批官吏,形成了太子党,这些人当然是希望胤?继位后能使他们获得最大利益。康熙皇帝正当壮年,身体也好,太子党的出现必然引起康熙的反感。同时,胤?两岁就当太子,是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的,他虽然勤学上进,能文能武,可是缺乏对苦难的历练,因而骄奢淫逸、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暴戾不仁。他的手下人如索额图给太子制订的一套制度与皇帝非常接近,使胤?的权势欲越来越强烈。他甚至不止一次地说:古今天下,哪有像我这样当了三十多年太子的?急于抢班夺权之心溢于言表。

  胤?急于抢班夺权,必然与父皇康熙之间产生皇位之争的矛盾。康熙认识到,如此下去,难免不会“今日被鸩,明日遇害”,很可能重演隋文帝被儿子为抢班夺权而杀害的故事;而且让胤?这样品行不端的人当政,“必至败坏国家,戕贼万民”,因而有了必须改变这种现状的想法。康熙对胤?渐趋不满的态度,让早就对胤?被册立为太子而心怀妒意的诸位皇子以为有了可乘之机,以胤?为首的皇子便兴风作浪,欲取而代之。胤?请蒙古喇嘛巴汉格隆搞“魇胜”,想以巫术咒死胤?;皇八子胤?手下的人甚至结识武林高手要刺死胤?。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权衡利弊,废掉了已当了33年的太子的胤?,并下令将其囚禁。

  胤?被废,便产生了谁来当太子的问题。当时诸皇子都渐渐年长,各自招揽门客,结交权贵,觊觎皇位。在诸皇子中,谋取太子之位最积极的要算皇长子胤?了,但是,康熙素来不喜欢这个只会逞武力的儿子,在废太子的诏书中明确表示他没有立胤?的意思。胤?很是沮丧,便转而支持他认为很有希望的皇八子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812664.html

相关阅读: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