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l00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十分特别,大年初三,京城开封,正处在过年的氛围当中,朝廷的官员、这些宰相、翰林学士等等,他们都在过自己的小长假,忙活了一年了,也该好好休息一下。可是就在这一天一大早,皇宫里接着派出去好几批传令的太监,干什么?皇帝要紧急召集这些大臣到皇宫去开会。这些大臣连个懒觉也睡不成,君命不可违,赶紧地往皇宫去。他们一边往皇宫跑,一边心里还在琢磨,这大年初三的,皇宫里到底发生什么大事?这么慌张?让这么多人赶紧召集起来要开会?
实际上,这皇宫里还真的是发生大事了。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突然接到了一封信。关键是这封信的作者不一般,一大早,宋真宗派太监找来大臣们,商讨这事。宋真宗还不知道是谁写的。只不过是要大臣们见证是什么信。大臣们来得差不多了。他开始演讲了,寝殿中挂着黑布帘子,让人心中发凉。宋真宗先渲染了环境,然后说,去年年底,就在这儿,正休息,半夜时,突然一道闪光惊醒了我。一看,在我面前站着神人。神人戴着星冠,穿着暗红的袍子。这是道教中神仙的制服。他暗示这是神仙。他来到面前,对真宗说,要皇宫中要建一个月道场,要在一个月后发三封天书。然后说这事不能告诉别人。
否则不能灵。说完,消失了。真宗犯琢磨了。既然这样说了,不能不这样干。于是修了道场,一个月吃斋,到了大年三十,满了一个月。可是天书呢?没有。他想大概是心不诚,于是继续。初一初二接着做。他不吃肉不喝酒,斋戒。初三了,突然听到皇宫保卫部队送上了报告。说皇城城门楼上发现了一束黄帛。外人进不来,谁能挂上呢?让大臣们想。就派了太监去看。太监去看,原来是两丈来长的黄帛,似乎捆着书,隐约能看到字。来汇报了。宋真宗铺垫完了,才说出真实意图,莫非是天书?大臣心中明白。原来是这出。只不过要告诉我们神仙真给了天书了。大臣们一听,赶紧跪下,呼万岁。于是一起去城门取天书。
这在古代做大臣的要了解皇帝心思,是相当重要的。他们没有摸透皇帝的心思。就说这天书是上天的眷顾。凡人不能看的。只有你有这样的荣耀。真宗一想,没这一出呀。叫来你们不是要让你们当见证人?天书内容肯定是他知道的。他要的就是大臣们一起来看。所以大臣们这样一说,不是前功尽弃了?所以他说,不行。这个天书,不能只自己看。天书写的,无非是批评政治不好,不要紧,我们一起来建设好。如果仅仅批评我一个人,也不怕。真宗说,不管天书怎么写,大家一起来看。大臣们想推推不了,只得跟着一起来看。一看,果然是表扬信。以老天的口气对宋真宗大加表扬。大臣们再大唱赞歌。宋真宗才长舒一口气。这个戏果真演完了。
宋真宗伪造天书的作用:这事得从三年前的澶渊之盟说起。当时辽南下,奔开封而来。真宗当时害怕。宋真宗想逃跑。但是宰相寇准不允许,逼着他亲征。没办法,到了澶渊,对峙。局部宋军取得一定胜利。各地援军源源不断地来了。间题是辽国还有二十万在澶洲。宋辽交战多次,是胜少败多。宋太宗也是在幽州城下决战。宋太宗死于箭伤。宋真宗害怕的。确实有许多人也有求和的意向。
二者相持不下。两家讲和了。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个不太平等。宋给辽二十万两白银。辽不再侵略宋。这给宋也带来了好处。两者再无大战。一百多年和平,经济才有机会发展。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国内形势大好。这时,辽国内乱了。在宋这边一些大臣就觉得当年签订亏了。本来真宗是亲征,冒着危险去战斗去签订条约。真宗心中不爽。他居常怏怏。不舒服,就想起王钦若。这人长得不好看,形象差,皇帝却喜欢,他知道皇帝的心思。王钦若有打算,想让皇帝做事,不直接说,得欲擒故纵。他跟真宗说,赶紧把国内的兵马集合起来,杀过去。全部的耻辱全洗了。真宗一想,不行呀。真宗也不能说不敢去。就说,这个主意不行,和平才三年,百姓安居乐业,怎么可以呢?王钦若说,还有办法,封禅泰山呀。真宗想,这倒好,我可以名成千古。不错。
真宗为封祥制造祥瑞:王钦若说,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神道不可靠,有假造的。如果皇帝表现得虔诚,不就好了。谁追究真假?这对真宗启发大。神道设教倒新鲜。真宗受儒教影响大。就想找别人咨询一下。真宗就找杜镐说,河图洛书是什么回事?杜镐是书生,不知道皇帝的意图,随口说,这是没谱的事。
真宗下定了决心,也要造天瑞。可是天瑞多,像纯白的乌鸦,像三条腿的青蛙。这些东西造假不容易。宋真宗就想,模仿河图洛书吧。天书确立后,再执行下一步计划。下一步可以封禅泰山。路线清晰。要封禅,光凭大臣百姓还不行。一定得有泰山百姓的响应。泰山百姓怎么知道开封皇帝的心思。得派人去穿针引线。派的是邵晔,这是间题官员。起用前犯过错误,停官处分。不久,京城出现天书,就把他提拔出来,做兖州知州口。邵晔还真行,不到一个月,组织群众一千多人,千里来京城请愿。
要让皇帝去封泰山。皇帝还得拒绝一下。邵晔率领兖州官员再请愿,上书要求封禅泰山。四天后,暗中让兖卅l考生八百多名跪着求真宗封禅。朝中大臣们落后了。明白了,马上搞了二万四千人队伍请愿。真宗一看,没办法,封吧。这时候,真宗一整套工作完成了。有的官员就说,泰山的老虎呼月引伴离开了,去了四十里外去了。最著名的是丁谓,尤其过分看到鸟说成是鹤。宋真宗一看报告,也觉得太肉麻了。丁谓说,不能改,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虔诚。还要记进国史中去。真宗就照办了。当面撒谎,也能容忍。
永远消失的天书:举国糊涂时,也有反对声音。“天何言哉?岂有书也?”王曾也上书反对,浪费钱财,不合适。真宗知道这是反对意见,心中却有秤。天书的事是自己做的,拍马屁也不能说你。即使有提意见,十四年的天书政治中没有人因此遭贬斥。他老年时,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估计与此有关。十四年后,宋真宗驾崩了。现实间题是,天书怎么办?供不起。这些大臣们守着这个唱赞歌,没劲。大家受够了。
王曾就跟真宗的皇后现在的刘太后说,这东西可贵,是老皇帝心爱的东西,跟着皇帝培葬吧。刘太后一想,这样处理得体。不伤真宗的尊严,也不能无限期地延长。于是接纳了这个建议。把天书下葬了。十四年北宋政治乌烟瘴气,这本是发展最好的时机,可是精力用在天书上,经济损失大。最大的是当时的百姓大臣们心灵中的受伤。就算如此,宋真宗时不算太差。可是他却也因此,成为后世上的一个笑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794336.html
相关阅读: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