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出名是因为他的散文集《呐喊》,《呐喊》中的各篇文章,都是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的,而孙伏园那时正是晨报副刊的主编,可以说,是孙伏园给他机会成名的。鲁迅写《阿Q正传》,也是孙伏园约的稿。那时候晨报副刊想开一个“开心话”的栏目,每周一次。“他就来要我写一点东西。阿Q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忽然想起来了,晚上便写。伏园虽然还没有现在这样胖,但已经笑嘻嘻,善于催稿了。”
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连载《阿Q正传》,据鲁迅说,孙伏园“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鲁迅被孙伏园“折磨”了两个多月,有些想把连载中的阿Q结束掉的意思。但孙伏园认定《阿Q正传》应该是写得越长越好。说过此话,孙伏园出了趟差,由另一位编辑代理编务。鲁迅便在1922年2月12日的报上发表了“大团圆”一章。等到3月底,孙伏园返回北京,阿Q已被“把总”枪毙一个多月了。
如果孙伏园不出那趟差,也许《阿Q正传》会写得更长。孙伏园与鲁迅的关系不但密切而且悠久。两人是绍兴同乡,1911年,孙伏园在初级师范学堂读书时,鲁迅正是这个学堂的堂长(校长),两人的关系成了师生。到了北京,孙伏园与鲁迅亦师亦友。鲁迅去西安、厦门、广州,孙伏园也一路陪伴而行。这些,恐怕是鲁迅不骂孙伏园的最主要原因。
孙伏园是有名的好脾气
其次,孙伏园做人圆通,恐怕也是他不挨骂的原因。孙伏园是浙江绍兴人,原名福源,有个弟弟叫福熙,二人都以写得一手好文章著称,并且都是留法的学生。但是兄弟两人的长相却大有不同,老弟福熙面白唇红,皮肤细嫩,而伏园则满脸风尘,还留着一副奇形怪状的胡子,弟兄俩走在一起,人家还以为福熙是他的儿子。
孙伏园在文化圈,是有名的好脾气,曹聚仁回忆说”:“(孙伏园)不仅会写稿,会编稿,而且会拉稿;一脸笑嘻嘻,不容你挤不出稿来。我们从周氏兄弟的随笔中,就可以看到这位孙先生的神情。圆圆脸,一团和气,跨进门来,让你知道该是交稿的时候了。”1931年,孙伏园从法国留学回来,应晏阳初等人邀请,到河北定县加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抗战爆发后,“平教会”辗转迁到贵州定番县(今惠水县),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式的生活团体,在这个大家庭中,孙伏园每天笑容可掬,人缘是最好的。年轻人自然都拿他当长辈,他们不称他为伯伯或老师,而是一律管他叫”妈妈“,女孩子甚至管他叫“外婆”。
孙伏园有一件特别得意的事,是抗战开始”平教会“迁到湖南衡阳,省政府为了配合平教会的工作,特别把衡山划为试验县,由孙伏园任县长。那时战火正炽,县政府应付军队的后勤供给,任务艰巨。有一天一位军官来到县府大肆咆哮,责骂县府的供应工作做得不好,县府人员百般应付,都无法平息。那个军官甚至大叫,要县长出来。孙伏园听到了,并不气恼,从里面走出来道:“我就是县长”。“你县长什么东西!”“我是孙伏园”。那军官马上缓和下来,说道:“孙伏园?是不是那位写文章的孙伏园?”“正是”。那军官马上赔笑敬礼道:“孙先生,我拜读过您的文章,仰慕已久……”。自然,往下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787302.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