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代霸主,他在朝中向来说一不二,所以大臣们跟汉武帝相处的时候都非常紧张。但有一个大臣汲黯,竟然敢在朝堂之上当面顶撞汉武帝。我们知道,司马迁顶撞汉武帝被处以惨无人道的宫刑;儒生狄山顶撞汉武帝被发配到边疆,死在匈奴人的刀下。但为什么汲黯顶撞汉武帝却什么事也没有呢?甚至汲黯的做法有错误的时候,汉武帝对他也是非常宽容。汲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汉武帝为什么对他一再容忍?为什么还要称他是社稷之臣呢?
武帝朝在人才使用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也就是一代直臣汲黯,汲黯是武帝一朝最耿直的大臣,这个人跟汉武帝相处,有许多别的大臣想说不敢说的,想做不敢做的,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点,抗旨。封建时代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如果不遵照执行就是抗旨,抗旨就是死罪,但是汲黯竟然多次抗旨。第一次是建元三年,也就是汉武帝继位的第三年,当时南方有两个国家打起仗来,就是闽越王和东越王打起来了,然后汉武帝就派汲黯去视察,让汲黯去看看是怎么回事。结果汲黯并没有走到闽越和东越交战的地方,他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吴,吴就是今天的苏州,当时会稽郡的郡府。到了那儿以后他就不去了,回来了,回来就交差了。武帝就问他,你去的怎么样?他说我就没有去。为什么说你不去呢?汲黯还讲了一番道理,他说闽越跟东越都是越人,越人它这个民族的习俗就是整天打打杀杀的,它不值得我们大汉天子派一个使者去看他。所以汉武帝交给汲黯的这个差事,汲黯就没有办,回来还说了一番话。武帝惩罚没有呢?史书没有记载。但是紧跟着又出现了一件事,从第二件事来看,汉武帝并没有处罚他,这是很特殊的一个现象。第二件事是河内郡出现火灾,河内郡的郡治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武陟县,这个地方发生火灾,一下烧了几千户民宅,汉武帝就派汲黯去视察。当然武帝的视察是一番好意,作为一代明君他很关心百姓的疾苦,老百姓的房子烧了,派人去看一看这是对的。但是汲黯呢,回来就给汉武帝报告,说那个河内郡的百姓的失火,是因为老百姓的房子建得太密集了,一家失火,殃及邻居,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倒是我经过河南郡,河南郡跟河内郡相连,河南郡的郡治就是今天河南的洛阳。他说我经过河南郡发现当地出现灾情,我就擅自传您的圣旨,把河南郡的粮仓打开赈济了灾民。就是该他去的地方他不去,不该他去的地方他假传圣旨把事办了。这些事情在其他大臣来讲,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但是汲黯就做了。第一次是两越交兵,这一次汉武帝看来是没有给他处罚,假如给他一个很重的处罚,触及他的皮肉再触及他的灵魂,他第二次就不敢了。由于第一次他敢这样做,武帝没有处罚他,所以有了第二次河内郡失火让他去,他又来了这么一套,两次抗旨。汲黯回来就请罪,说我假传圣旨我要请罪。武帝怎么办呢?汉武帝这个时候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提拔了他的官。汲黯原来的官是个什么官名呢?叫谒者,谒者就是负责收发文件的一个文秘,就是皇帝的一个机要秘书。现在好了,把他升了,升为县令。史书记载汲黯是三个字:“耻为令”,他认为自己做个县令是个很丢人的事,不干,辞职了。汉武帝听说汲黯辞职以后,不但没有处分汲黯,反而把汲黯又给他调过来,调到中央政府担任太中大夫,又给他升了官。
武帝一朝,汲黯一出场给人的感觉真是太有个性了,敢抗旨不遵,还敢假传圣旨,但汉武帝却容忍了他。按说汲黯事儿也做了,名也出了,官也升了,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了,但他又开始抨击汉武帝的对匈政策。要知道对匈奴作战可是汉武帝的国策,这下子汲黯是不是捅到了马蜂窝,汉武帝还会像上一次一样容忍汲黯吗?
我们看第二个方面。汉武帝一生在位54年,跟匈奴交兵是44年,可以说,汉武帝一生干得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匈奴交战。但是和匈奴交战这件事情上汲黯是个反对派,反对和匈奴交战,汲黯主张和亲,他甚至于一年之中因为汉武帝处理和匈奴的关系问题,他一年跟汉武帝干了两架,这在大臣们中间也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是元狩二年,这一年汉匈交兵的战争中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我们前面在讲对匈作战的时候曾经讲到过,出现一个什么事情呢?就是匈奴西部混邪王部率众投降,有四万多匈奴人投降汉朝了。这在汉武帝对匈作战的历史上是一件大事情,从未有过的大胜利,汉武帝很振奋,所以就要求备两万辆车。汉朝的车是一辆车四匹马,两万辆车需要八万匹马,然后把匈奴的四万投降的人拉过来,拉到京城里边来。结果汉武帝因为连续对匈奴作战,这个战马损失很多,国家没有马,装备不起这两万辆车,就向老百姓借马。老百姓一听说国家借马,把马都藏起来不借,长安县令就完不成任务,汉武帝一怒之下要杀这个长安县令。而这个时候汲黯是做右内史,右内史是主管京城的官员,长安县令是他的部下。汲黯就说了,也别杀长安县令了,就杀我就行,杀了我老百姓才会献马。
他就用这个办法保护了他的下级,也把汉武帝征马去运匈奴的投降者这个计划给它搁浅了。过了不久,这四万投降的匈奴人到了京城,到了京城以后,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什么案子呢?这四万匈奴人到了京城以后,他是游牧民族,到了农耕民族的首都以后,看见什么都是稀罕的,他就拿他的东西跟汉族的人交换,就是做交易,做买卖。这个做买卖的话呢,按照汉朝的法律规定禁止的,是不允许汉族商人私自跟匈奴人做这个,我们现在叫边贸。当时长安的商人他有一个错觉,他觉得你这个限制是限制在边疆地区,我现在是在京城里边,他已经投降了,我在京城里和他做贸易这算什么犯法呢?结果这也算犯法,你只要违抗中央政府的指令,和匈奴人一做交易,就是一进行贸易往来都算犯法。五百多个人被抓,都判为死罪,这下子事就闹大了。汲黯专门就这件事给汉武帝提了个要求,他要求汉武帝单独接见他。汲黯要求汉武帝单独接见以后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你这不能治罪,因为这些老百姓都是一些无知的百姓,他并不知道汉朝的法律规定的不准跟匈奴人做交易,不仅是在边疆,就是在京城地区也是不允许的,老百姓不知道。你现在一下子把这五百多人都要处死,这个不合适。而且汲黯还提了两点看法,他说这个匈奴人很坏,攻我们的边塞,杀我们的边民,我们为了和他打仗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我建议把所有投降的匈奴那些人,全部分给抗击匈奴那些死难的烈士家属去做奴隶。再一个,把匈奴人所有的财产,分给那些为抗击匈奴死于国事的家庭。汲黯提了两点建议,当然这个建议是不是合适我们下面再讲。汉武帝听完汲黯这番慷慨陈词以后,汉武帝说了两句话:“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说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汲黯说话了,今天这个家伙又胡扯八道了,又胡扯了。这个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汉武帝不同意汲黯的话,但是我们通过这个话中间来看,汉武帝对汲黯还是比较宽容的,并没有治他的罪,就觉得汲黯又发热、又发昏,又说这些昏话了。
汲黯似乎跟汉武帝较上了劲,要看看汉武帝到底有多大的宽容度,汉武帝已经容忍了他两次,但汲黯却没有罢休的意思。接下来,他不仅把抨击的矛头对准了汉武帝的宠臣,甚至直接对准了汉武帝本人。俗话说,事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但汲黯却全然没有顾忌。那么,汉武帝会不会动了真怒?他还能够继续容忍汲黯吗?
我们现在再举另一个例子,批判汉武帝的宠臣。汉武帝时期十大酷吏之首的张汤,也是武帝非常信任、非常宠幸的一个大臣,张汤做了廷尉以后,他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把汉代初年的法律他重新整理一下,他要修改法律。这件事情被汲黯知道了,汲黯说张汤说得非常严重,汲黯这样讲,你身为国家正卿,也就是正部级的高官,你对上你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你不能让百姓除掉自己的邪念,“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这个话什么意思呢?说你现在竟然把高祖皇帝当年订的法律,都拿出来全部要修订一番,你要这样做,你张汤从此以后你们张家无种,断子绝孙。就是汲黯到了什么程度?他这个言辞的激烈,他当着汉武帝跟朝臣的面,他公开骂张汤断子绝孙,这个冲突已经是非常激烈了。而且,张汤和汲黯经常在朝堂之上吵架。张汤是武帝时期非常受宠的一个大臣,汲黯对这么一个被宠幸的大臣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
第四点,更严重了。他由批判汉武帝的政策、汉武帝的大臣到批判汉武帝本人。《史记?汲郑列传》记载了汲黯跟汉武帝一番非常经典的对话,汲黯这样揭露汉武帝的,他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意思是说,像你这样内心那么多贪欲,表面上装出仁义的样子,你怎么去效法唐尧禹舜?你再去效法唐尧禹舜岂不是一个滑天下之大稽的事?不可能的。这个话是很尖刻的,这个话尖刻到什么程度?据《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汲黯这个话说完以后“上默然”,汉武帝的第一个反应“默然”,沉默了,“怒,变色而罢朝。”就是把这个朝堂的朝会、朝议给停了,就是说把汉武帝气得都不上班了。“公卿皆为黯惧”,这时候在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在听啊,公卿大臣们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想着汲黯这下子可没有好果子吃了。“上退,谓左右曰”,汉武帝退了朝,对他左右身边的人又说了一句话“甚矣,汲黯之戆也。”“戆”的意思就是笨,蠢,不开窍。说这个“甚矣”,这是个主谓倒装的句子,说汲黯这个人蠢得就是太过分了。当然这个“戆”也可以讲成放肆,就是汲黯这个话太放肆了,他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公开揭露我这个人,说我表里不一,内心里是贪欲很多,外面又装出一副仁义的样子。所以这一次汉武帝是动了气,班都不上了,当场就把会给罢了,立即休会退朝了。退朝以后,问题是汉武帝就是发了发牢骚啊,汉武帝并没有处罚汲黯,他最重的话不过是说了一句“甚矣,汲黯之戆也”,就说这么多。大臣们都替汲黯捏了一把汗,都责备汲黯,说你这个话不能这样讲啊,怎么地也得给领导留点面子,何况他是天子,你不论怎么样这个话是不是说得有点过分。汲黯反过来说,皇上养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皇上养我们就是要我们给皇上提意见的,如果光养着我们,光吃大米饭不干活,那还养我们干什么?汲黯还有他的一番道理,就是他给汉武帝的唱反调,发展到公开揭露汉武帝的程度,所以汲黯这个人在汉武帝一朝中间是非常奇特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735441.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