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挑的担子里到底装着什么?看到这个问题,独立鱼不由地一怔,似乎从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如果是衣物,这师徒四人从没换过衣服; 如果是食物,可每次都是孙悟空去采野果,猪八戒去化缘,干粮也不用装那么大两筐。
那么,到底装着什么?本着好奇之心,独立鱼顺藤摸瓜,找到一些属于担子里的物品。
1、钱钞
过河呀,住宿呀,碰不到雷锋也要花钱的。第十五回写道:“三藏教行者解开包袱,取出大唐的几文钱钞,送与老渔。”第五十六回写道:“ 三藏教:解开包,取几文衬钱,快去那里讨两个膏药与他两个贴贴。”
2、剃刀
西游一共历经十四年,猪八戒和孙悟空作为动物,可能不需要剃发剃毛,但唐僧和沙僧,是需要修修头的,唐僧还需剃剃胡子。另外,第二十二回: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了发。”大圣依言,即将戒刀与他剃了头。
3、经书
唐僧一路有时间就会看经书,这也是一种学习和温习嘛!第三十六回尾和三十七回开始这样描述三藏道:“也罢,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
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一会《梁皇水忏》,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却才把经本包在囊里。很显然,经书是他们自己带的。
4、几件衣服和那件重要场合拿出来穿的宝贝袈裟
第九十七回写道:行者便叫:“列位长官,不必打了。我们担进来的那两个包袱中,有一件锦?袈裟,价值千金。你们解开拿了去罢。”众禁子听言,一齐动手,把两个包袱解看。虽有几件布衣,虽有个引袋,俱不值钱,只见几层油纸包裹着一物,霞光焰焰,知是好物的”。
又写道:“狱官见了,乃是一件袈裟,又将别项衣服,并引袋儿通检看了,又打开袋内关文一看,见有各国的宝印花押"。
5、通关文牒
师徒四人途径这么多国家,护照还是需要的。
6、紫金钵
喝水用的。
7、鞋子
途径十万八千里,鞋子容易磨破,这么长的崎岖路,多备几双鞋子是应该的。
8、笔墨纸张
第二十七回写道:唐僧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
好了,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来一个大逆转,揭开一个更鲜为人知的事实:其实一路上挑担子的基本上都是猪八戒,沙僧是负责唐僧起居的,所以猪八戒一路上一直喊累,最后封他净坛使者也是因为挑担有功 。
原来我们一直误会八戒了。连标题都应该是“猪八戒的担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八戒是个有家庭观念的家伙,取经的路上他一直想着回高老庄过着凡人的生活,即便师傅的行囊里没啥东西,他也一直嚷嚷着要分家当,其实除了师父穿的那件宝贝袈裟以外,能拿的出手的只有那件紫金钵盂了。
其实并不是吴承恩没有交代,而是文章有它自己的表述方式,不可能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要多看几遍你还会发现好多隐藏的秘密。
西游记中最受观众喜欢的角色为何是猪八戒
谁是《西游记》里的开心果?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会说:“他,就是让人欢喜让人讨厌的猪八戒。”
猪八戒,何许人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却又错投胎,整得跟猪似的。他能腾云驾雾,会一招半式武功,吃饭的家伙就是九齿钉耙。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搞定,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玩物、唐僧的二徒弟,陪同唐僧去西天取经,法号悟能。猪八戒.png
八戒好吃懒做,经常被悟空捉弄,搞得啼笑皆非。八戒爱占小便宜,为了一点西瓜,摔了跟头,出了洋相,闹了个大笑话。八戒贪图女色,经常被女妖的美色所迷惑,差点被当猪肉吃了。但是,到了最后还是守身如玉。猪八戒就是这样生活和工作着,如果没有他这个开心果一路同行,西天取经一定很乏味!
大师兄孙悟空武艺高强,自己只能忍辱负重,否则会吃亏,光棍不吃眼前亏在猪八戒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师父唐僧是西天取经团队的一把手,马屁得拍好,否则没有好果子吃,见风使舵在猪八戒那里是小儿科。因此,无论猪八戒犯下什么错误,唐僧都能包容,大师兄无非就是揪一下耳朵而已。你看,猪八戒左右逢源的功夫是不是不错呀?
猪八戒还是个“搞笑家”,喜欢提意见,无非就是想害害他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往往不如意,但从不过分,拿捏恰到好处。孙猴子你能耐大是吧?我叫师傅念两句金箍咒,搞你一下,让你头痛难忍,浑身不自在。以后,别说我老猪好欺负!沙师弟,你知道我老猪借刀杀人的手段吧?行李担子,你不挑,难道让我老猪挑?行了,师弟你挑吧,我就不整你了。你能说猪八戒没脑子?
猪八戒率性而为,张扬个性,其劣根性就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一个人人都可以嘲笑并调侃的对象,一个带有人性优点及弱点的大众形象,因此,具有迎合大众文化的口味。
民间一些歇后语把猪八戒说的活灵活现。如:猪八戒背媳妇——费力不讨好;猪八戒耍耙子——就会一手;猪八戒掏耳朵——里面有货;猪八戒调戏嫦娥——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当代也涌现出了几部关于猪八戒的影视作品,如《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喜气洋洋猪八戒》等。
猪八戒之所以在当代大众文化圈里受到这样的欢迎,主要是与他的亲和力有关,与当今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关。所以,在当代社会,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猪八戒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身上既表现出凡夫俗子人情世故的一面,同时,又揭示人还有贪婪自私的另一面。猪八戒最终成了正果,告诉人们:有理想才有目标,只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遇到困难不气馁,遇到诱惑不动心,修身养性必成大器。
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玄奘假扮灾民偷渡出关“破格”出家
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母亲是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玄奘是第四子。玄奘自幼父母双亡,造成了幼年困顿的局面。玄奘的二哥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去学习佛教经典。
公元614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在举行考试的那一天,陈?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一句久存心底的话从陈?嘴里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本来就欣赏他的相貌,又惊佩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
勇敢的“偷渡者”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
玄奘听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亲自登门向这位印度高僧请教。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传奇”的三个徒弟
西游记中的徒弟是唐僧取经之初收的,现实中的徒弟却是在取经之后收的。
第一个徒弟是在唐僧回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记忆力几乎没人能比得过他。这跟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窥基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个徒弟,应该是圆测大师,新罗国的王子,也是个外国人,也是学术渊博,与窥基大师齐名。圆测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94450.html
相关阅读: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