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日寇迅速侵占东北三省全境,又在上海制造事端,企图转移国际上对其占领我国东北地区的注意,迫使国民党政府承认既成事实,同时取得一个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
1932年1月28日,日军分数路由租界向闸北进攻,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同仇敌忾,迎头痛击。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接到报告后,亲自步行至真茹前线指挥战事。同时,他们接连发出两封急电,一封给顶头上司京沪卫戍总司令陈铭枢,一封给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何的回电对蒋、蔡有所责难,使他们感到压力沉重。恰在此时,陈铭枢的回电到达,要他们继承十九路军的光荣传统,血战到底,并表示立即赴沪与官兵共赴国难。
十九路军是陈铭枢训练出来的一支劲旅,久经沙场,战斗经验丰富。上海战役刚打响,陈铭枢就指示蒋光鼐、蔡廷锴,对“租界外日军应相机消灭之”。当时,日军还是原驻上海的一些部队,中国军队数量上有一定优势。更重要的是,受全国人民坚强有力的支持,十九路军官兵人人怀必死之心,誓死保卫国家,英勇作战,击退日寇无数次的进攻。
陈铭枢说到做到,曾数次亲临上海慰劳将士。居沪期间,有一名法国记者问他:“请问这次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他答道:“日本侵略我们,我们就得反抗。意义很简单:反侵略战!”记者又问:“中国方面能够有必胜的把握吗?”他再答:“我们只知道谁侵略我们,我们就得反抗谁。至于胜败,我们始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2月20日,日军重兵进攻吴淞、江湾与闸北。双方在庙行短兵相接,混战肉搏。第五军阵地一度被突破,军长张治中亲临前线指挥反击。蒋光鼐当机立断,命令十九路军实施反突击,收复阵地,重创日军上千人,取得淞沪抗战中最重大的战果,中国军队声威大震。几天后,陈铭枢赶到南翔总部,与十九路军将领会商战局。大家认为如果后撤,将拉长战线,影响士气,因此主张死守待援。会后,陈铭枢、蒋光鼐分别向蒋介石、何应钦请求增援。陈在电文中说,如有部队增援,十九路军再坚持下去没有问题,而且只要达到抗战目的,前线部队牺牲在所不惜。蒋介石复电,以陈诚等部路途遥远,拒绝增援。
2月底,侵沪日军增至10万人,而十九路军连同后来自动参战的部分军队,总共不足4万人,且武器装备远不如日军。陈铭枢忧心如焚,不断向国民党中央提议,增派援军。有一次,他和冯玉祥、李济深去找何应钦商谈增援问题。商谈中,何应钦也承认上海是战略要地、经济中心,要十九路军固守原防,但以“开赴不及”为辞,拒绝派遣援军。蒋介石当面答应他,将调江北胡宗南、梁冠英部秘密渡江支援,事后又让何应钦停止执行。何还几次发脾气:“不要打了,打十几天也够了。”陈铭枢大怒:“前方的官兵要打,老百姓要打,我能叫他们不打吗?”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经常拍桌子、摔话筒。
日军得到大规模增援后,于3月1日发起全线总攻。同时,日军一部在我军侧后浏河口一带登陆,企图夹击守军。张治中急调部队堵截,与日寇殊死战斗。形势对守军极为不利,蒋光鼐审时度势,忍痛下令全军撤退至嘉定、黄渡一带的第二道防线。全军将士得令,无不义愤填膺,声泪俱下。
至此,历时一个多月、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结束。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以及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将士,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作出的英雄业绩,永垂史册。陈铭枢自始至终参与发动、组织、指挥这场战役,付出了辛劳,同样功不可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601086.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