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指导对越反击战中,中国领导人显示出了对战略选择的精细分析、大胆执行和巧妙的外交。即使这样,假若没有美国的合作,他们也不可能“摸老虎屁股”。
1979年2月17日,中国从南部的广西、云南两省对越南北部发动了多路进攻。以投入的兵力可见中国对这次行动的重视-据估计出动了20多万解放军部队,甚至可能达到40万。一位历史学家说,当时出去的部队包括“正规地面部队、民兵和海军及空军部队……规模相当于中国在1950年11月大举赴朝参战”。中国官方新闻报道称此次行动为“对越自卫反击战”或“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这就是中国式的威慑,事先宣布出兵以阻止越南的下一步行动。
中国军队此次的打击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不久前还是中国的盟国,并且长期接受中国经济和军事的支持。行动的目的是维持中国眼中亚洲的战略平衡。而且,中国此次行动得到了美国-5年前北京帮助赶出印度支那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道义支持、外交帮助和情报合作。
中国声称战争的目标是“遏制越南的野心,适当地给他们有限的教训”。“适当”的意思是造成足够的破坏,以影响越南将来的选择和谋划;“有限”则暗指在外来干涉开始或其他因素造成形势失控之前,行动就会结束。这场战争也是对苏联的直接挑战。
邓小平说苏联不会攻击中国,这个预言得到了证实。中国发动进攻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发表了一份不痛不痒的声明,谴责中国的“罪恶”攻击,同时又强调“英雄的越南人民……这一次仍然能够保卫自己”。苏联的军事反应仅限于派一支海军特混舰队到中国南海,对河内进行有限的武器空运,以及加紧中苏边境上的空中巡逻。空运武器既有地理因素的限制,也受苏联内部犹豫态度的制约。归根结底,1979年苏联给新盟友越南的支持与20年前台海危机时给旧盟友中国的支持并无二致-两次事件中苏联都不愿意冒扩大战争的风险。
战争结束不久,华国锋用一句对苏联领导人大不敬的简练俗语总结了战争的结果:“他们威胁我们,在边境附近调动军队,派舰艇到中国南海。但他们不敢动手。所以我们还是摸了老虎屁股。”
邓小平嘲讽地拒绝了美国要他小心的劝告。1979年2月底美国财政部部长麦克·布卢门撒尔访问北京时,呼吁中国“尽快”从越南撤军,因为北京“在冒不必要的风险”。邓小平不同意。在与布卢门撒尔会见前和美国记者谈话时,他表现出对含糊摇摆的轻蔑,嘲笑说“有人害怕得罪东方的古巴”。
如同在中印战争中一样,中国进行了有限的“惩罚性”打击之后立即撤军。战事29天即告结束。解放军攻占了越南边境三省的省会后不久,北京即宣布中国军队将撤出越南,除了几块有争议的领土。北京没有试图推翻河内政府。
中国撤军一个月后,邓小平向基辛格解释了中国的战略:
邓小平:我(从美国)回来后,马上就打仗了。但我们事先征求了你们的意见。我和卡特总统谈了这个问题,他作了非常正式严肃的回答。他给我读了一篇写好的讲稿。我对他说:中国会自己处理这个问题,有什么风险中国自己担。回想起来,如果我们惩罚越南的时候再往纵深前进一些可能会更好。
基辛格:可能。
邓小平:因为我们的兵力足够一直打到河内。但那不是好办法。
基辛格:对,那可能就超出计划以外了。
邓小平:是,你说得对。不过我们可以再前进30公里。我们占领了所有的防御工事,到河内一路上已经没有防线了。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这场战争中国代价巨大。“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解放军政治挂帅的影响在战争中暴露无遗:装备陈旧、后勤薄弱、人员短缺、战术僵硬,在这种种因素的拖累下,中国军队进展缓慢,损失惨重。
然而,这种观点是基于对中国战略的误解。尽管在执行中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中国这场战争还是反映了其严肃的长期战略分析。在对美方的解释中,中国领导人把越南在苏联支持下巩固其在印度支那的力量描述为苏联在世界范围内“战略部署”中关键的一步。苏联已经在东欧和中国边境集结了重兵。现在,中国领导人警告说,苏联在印度支那、非洲和中东“也开始建立基地”。一旦它在这些地区的地位得以巩固,它就能控制至关重要的能源,并可封锁关键的海上通道-特别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这将使苏联在未来的冲突中掌握战略主动权。从广义上说,中国之所以要打这场仗是出于对孙子所谓“势”的分析-“势”指的是战略形势的走向和“潜能”。邓小平的目的是阻止,如有可能还要扭转苏联战略的势头;在他眼中,这个势头是不能接受的。
中国实现了这个目标,部分是靠军事上的大胆,部分是靠把美国拉入与它空前紧密的合作。在指导对越反击战中,中国领导人显示出了对战略选择的精细分析、大胆执行和巧妙的外交。即使这样,假若没有美国的合作,他们也不可能“摸老虎屁股”。
相关阅读: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大量伤亡原因分析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正式开战两个多星期,从2月17日到3月5日,共十多天,中国就损失了两三万士兵,平均一天就死了两三千人。这样的代价,在现代战争里,是一个天文数字的,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打,竟然要付出这样的代价?中国应该思考,为什么我们打赢了,但代价却是那么大。
中国比越南大很多啊,军队庞大很多啊,我们每人吐一口唾液都可以淹死他们,但这一仗,我们赢了,但赢得很丢脸,用牛刀,还费了好大力气,才杀了一只鸡。从各方面的原因分析,是由以下这些原因造成的:从中国军队方面看,文化大革(和)命时期,中国军队是政治挂帅,不注重科技练兵,战斗力很差,军队过分突出政治学习,使得军事荒疏战斗力严重下降,文(和)革的动乱波动到了军队,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被打倒,军队一片混乱,只剩下表面的稳定,加上中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军队缺乏磨练。军事技术不过硬,战场上伤亡越是多。广州军区某军标兵团尖兵营有一次遭遇越方9人游击队(属于民兵)骚扰性伏击,300余人居然以密集队形暴露在越方火力之下造成严重伤亡损失,这看得出军队的军事素质。精神装备毕竟硬不过实实在在的硬装备。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作战中使用的是50、60年代的技术和已被实践证明不适用的苏式装备。以前为了帮助越南,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新式常规武器,先前已经大部分给了越南,自己都不用或很少用,可以这样说,越南军队是中国军队一手训练和装备起来的,毛XX的军事思想和游击战术,越南人得到了真传,这场战争,是徒弟打老师。中国军队后勤供应不足,机动性能差,可能与缺少运送军需品和人员的卡车有关,还有中越边境恶劣的地理条件大大限制后勤补给了。假如中国人装备有进行反击所必需的现代化自行火炮或远程大炮,越军火炮造成的威胁无疑会大大减小。据战后统计,中国军队的伤亡80%多的敌人炮火导致的。中国人(和)民解放军士兵平时训练的重点是拼刺刀和投弹等基本军事技能。他们的训练同其他各项活动一样,都是为适应步兵战术和游击战开展的。
中国军队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战士而不是指挥员,当时的对指挥官的训练侧重于政治而非军事。虽然中国在1979年以前就有军事院校,但它们作为训练机构的作用却由于“文化大革(和)命”而受到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缺乏训练是在这次战争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之一。还有,本次战争中,中国还大量使用了新兵参战,有些士兵从参军到牺牲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俺有个亲人就是1979年2月19日为国光荣的,听说当时是坐在坦克上乘搭坦克冲锋开进时被炮弹击中而牺牲的,他还是个新兵,参军还不够一个月,从广东茂名出发,这拨那调的,去到战场也得好几天啊,还没有得到怎么训练,枪还怎么会用啊,瞄准、投弹、刺杀,这些战场基本技能都不会,一个天天跟锄头打交道的农村青年,跟训练有素的越军作战,牺牲的比例是可想而知的。此外,自抗美援朝以后,中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打大仗了,打的只是几场小战役,对于和平惯了的中国人来说,对这场战争也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显得很仓促。
从越南方面看,当时的越军呢?他们的军队整整打了一百年战争,二战以后,打败了法国、美国(固然有中国等的支持),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战斗人员和国民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提高,装备也比中国军队好。这是真的,因为他们当时打败美军后,缴获了很多美军的精良装备。但就中国此前对它的援助来看,在援越抗美时越南得到了中国支援的很多装备,中国对越的军援是巨大而无私的,越南抗美战争期间,中国新生产出的大型武器装备,许多都供应了越南,中国人(和)民解放军换装需要的坦克和一部分大口径火炮都很少得到补充,储备数量也很少。许多新型装备研制成功后,人(和)民解放军常常尚没有配备使用,就优先大量向越南提供,以保证越南抗美救国之急需。中国对越军援的无私性还表现在:当越南提出的要求超过中国的生产能力时,人(和)民解放军不仅动用库存,甚至抽调现役装备满足越南的急需。1975年5月1日,越南南方完全解放。由于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步减少、停止了对越军支援。但中国援建的鱼雷快艇修理厂、轻重机枪厂、高射机枪厂以及枪械厂扩建、枪弹厂扩建等工程仍在继续进行中,其后来产生的作用是不容低估也是难以估量的。战争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这样说,越南人是吃着中国的大米,穿着中国的衣服,用中国的枪支大炮,反过来打中国人。
因此,在战场上,应该充分发挥我军轻便灵活的游击战术和突然袭击的优势,以大兵团(当时参战的有17个师,约计20万人)在后稳健推进,步步为营(赢),小部队在前袭击敌人,侦察敌人阵地、兵力集结和后勤补给的情报,给炮兵长眼睛,先拔钉子,再扫地,扫得干干净净,戒急戒躁,减少我军人员损失,一步一步地把敌人压出去。在敌后方,可以采取宣传攻势及其他非常规手段(特别在经济及交通方面),破坏敌人,瓦解敌人,拖住敌人后退。前打后拖,使越南无还手之力。
从战地环境看,中越边境自然条件很恶劣,多山,崎岖不堪,根本不利于大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当然,当时中国军队也算不得机械化部队,但多山、交通不便却给后勤补给、支援带来很大困难)展开作战,春夏季多雨(二、三月在南方正是初春常常下牛毛雨的季节),常常大雾蔽日,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即古书说的毒气、瘴气),多毒虫、毒蛇,严重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唐朝的韩愈对南方边地的环境、气候是竭尽全力来形容其恶劣的。我是南方山区人,在这种环境时候了二十年,对这种自然环境非常熟悉。这样的环境,给侦察、行军、战斗、支援、补给都带来很大困难。
从多方面看,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惨重代价,这是必然的。中国古代,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占有的都不多。有些本来是可以占有的,但尤其自己这方面那方面的原因,没有把握住,或者虽然把握住了机会但没有发挥好优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44210.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