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一辆辆锃亮的小轿车进进出出,人来人往,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央工作会议正在这里举行。这天,会议开过一段时间后例行休息,工作人员给正在抽烟的毛泽东主席送来一份《倡议书》,内容是关于国家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规定。
《倡议书》后面留有一些空白纸,印着几行小字:“凡是赞成火葬办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请在后面签名。凡是签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后一定要实行火葬。
然而许世友对棺葬表示出惯有的固执。
许世友当时说:“给许光(许世友在河南老家的儿子)寄50块钱,写封信给他,让他做一口薄棺。棺厚不能超过一般群众,我离开人世后,用一辆卡车把我拉回老家去,埋在父母坟边。”他忽然对身边的秘书说。在他看来,唯有人土为安,方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准则。
那么,到底是什么想法支配着许世友坚持棺葬而回避火葬呢?假如要试着解开这个哑谜,就不得不从许世友的身世、从许世友的母亲说起。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泗店区(现属河南省新县)一个叫许家村的山村里,当时,许世友一家十余张嘴吃饭,却只有3分薄地,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屋漏又遭连阴雨,许世友的父亲许存仁积劳成疾,得上痨病过早去世。雪上加霜,为了糊口,他幼年时便跟着母亲讨饭。数九寒冬,母亲用破棉衣把他裹抱在怀里,以体温温暖着他。讨要到好吃的东西,母亲要放在怀里焐热,要不放在嘴里嚼温才给他吃。夏天,母亲怕晒着他,常用一块破布盖在他的头上,既挡太阳,又挡雨水。8岁时,许世友的小妹饿死在荒野,为了吃上一口饭活下一条命,母亲只好把他送进少林寺当杂役。从那时起,他就立下誓言,一定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在少林寺他一呆就是8年,8年之后回到故乡,他就投身到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中。革命赋予他的第一个职务是农民的敢死队大队长兼炮队队长。从此,他和枪杆子结下不解之缘,而且一干就是60余年。从1926年开始,许世友和他的部队转战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很少时间和母亲在一起。1935年10月开始长征之后,他与母亲完全失去了联系,直到1949年初秋他担任山东兵团司令员,母亲才知道自己的儿子还活着。
1949年10月,许世友把母亲接到刚解放不久的济南。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亲自为母亲生火盆,端洗脸水,特意交待夫人田普为母亲做可口饭菜,量体裁衣。
然而,来部队10天,母亲就唠叨着要回乡下:“世友,给俺买张火车票送俺走,咱那菜园子没人管要荒,十几只鸡没人喂,还有一担棉花设纺……”
许世友希望母亲多住些时间,能适应城里的生活。不料,母亲却病了,而且越发地重。吃了不少药都不太见效。母亲坚持死要回老家去,许世友慌了,只好派人护送她回家。工作人员回来报告他说,老人家到家第二天病就好了,喂完鸡鸭接着上纺车。
许世友的母亲是辞世在纺车上的,那车还留有半个线穗没纺完。电报发到部队,许世友军务缠身,未能赶去与老母诀别,他痛苦地朝着家乡的方向跪下磕头,流下遗憾和内疚的泪水……
中国古代有“结庐而居,服孝守灵”之说,许世友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在母亲的坟茔边搭一间草棚,素食披孝,守灵3年,他能做到的,就是将完好的遗体埋葬在母亲坟边,伴着母亲长眠于青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41518.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