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朱元璋不满南京风水多次考虑迁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大赏功臣,张信亦在封赏之列,被封为隆平侯,食禄一千石,子孙可以世袭隆平伯。
  
  张信在关键时刻的选择,给自己、给后代带来了富贵。这种选择的关键,是张信和他的父母一样,相信“王气在燕”。
  
  明代最早建都应天府,也就是后来的南京。南京,古称金陵。据说战国时代的楚威王认为这里有王气,于是埋金以镇之,“金陵”之名由此而来。金陵的王气,秦始皇也有所察觉。据说,秦始皇东游,就暗含厌压金陵王气的目的,同时,秦始皇又下令开挖秦淮河,以截断其王气。
  
  到了汉代,金陵改称秣陵,三国时代,又名建业,晋时改为建康。元代时,归属于集庆路。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二十四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王,即吴王,立儿子朱标为世子。
  
  文献记载,有一次刘基和朋友们在杭州西湖游玩,突然看到西北方向飘起一团异云,光彩明亮,映照湖水。大家忙着为这片好看的云彩赋诗,刘基却在一旁不停地喝酒,说:“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
  
  
  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在胡说。但后来刘基果然到了应天府,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
  
  朱元璋选择应天府,也有一段经历,他曾经在采石遇到一位儒生,名叫陶安,向他请教,陶安就建议朱元璋先取金陵,以图王业。
  
  还有一种说法,朱元璋遇到元朝的一位大臣,大臣建议说:“如果你想成就霸道,我奉献一大笔钱财。如果你想成就王道,可以到宣州去找一位异僧,名叫金碧峰,他一定有所传授。”
  
  大臣提到的金碧峰,俗姓石,六岁的时候出家,拜云寂温法师为师,到峨眉山修炼,绝食辟谷。后来金碧峰回到宣州城,给自己搭建了一座草屋,居中静养。
  
  朱元璋到了宣州,在一间草屋里看到一个趺坐的老僧。朱元璋提着长剑走过去,询问僧人的姓名。老僧安然静坐,全不理会。朱元璋大怒,按剑逼视老僧,老僧并不畏惧,反而伸长了脖子凑过来。朱元璋一见,知道眼前的老僧不是寻常之辈,一下子笑起来,说:“你可见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
  
  老僧说:“你可见过不怕死的和尚吗?”
  
  原来这位老僧就是金碧峰。朱元璋放下姿态,与他攀谈起来。金碧峰说:“先生想要成就王道,我有几句话送给先生。”
  
  朱元璋洗耳恭听,金碧峰只说了短短的一句:“建康有地可王,此真帝王之居。”
  
  建都应天府之后,朱元璋下令在聚宝门外修造一处寺院,供给金碧峰居住,所以称之为碧峰寺。
  
  不过,朱元璋自己对应天府并不满意,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位置偏南,作为吴王的王府可以,做为大明王朝的帝都,它距离北部、西北部的边疆太过遥远,“江南形势,终不能控制西北”。所以当国家疆域扩大之后,这里不是都城的最佳选择。
  
  明代就有人认为,金陵这里形势散乱,长江去而不留,不宜做为帝王之都。实际上,在朱元璋的规划当中,应天府并不是都城的惟一选择,他在洪武元年的一份诏书中说,要以金陵、大梁为南京、北京。
  
  这里所说的大梁,就是汴梁。《国初事迹》记载,朱元璋认为,过去以应天府(即金陵)为都城的六朝,国运不昌,历时短暂,因此他一直便有迁都的意向,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地点。夺取汴梁之后,朱元璋亲自前去察看形势,得出的结论是汴梁无险可守,属于四面受敌之地。
  
  关于汴梁、洛阳一带是否适合做为都城,历史上说法不一。《北史·齐本纪》载,北魏时期,权臣高欢就曾经建议皇帝迁都到?,认为都城洛阳久经丧乱,王气衰尽,周围形势虽然有山河之固,但土地偏狭。高欢如此评价都城洛阳,当然有他的私心,而且他的大本营在晋阳,考虑一切问题,都从自己的立足点出发。
精彩文章: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乾隆的儿子非洲之星物种进化
高欢立论的根据,除了考察洛阳的形势与物产,更重要的是所谓“王气”,洛阳王气衰尽的说法大概有其道理。北魏之后,鲜有正式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都,地位虽然重要,与正式的都城总是不同。
  
  除了汴梁一带,可以做为都城的地点还有长安,有人曾经提议迁都长安,被朱元璋否定,理由是“漕运艰难,且已之。”
  
  帝都之地,宫苑百司,臣民聚集之地,日常需要消耗大量物质。长安地理偏僻,物产不丰,漕运的路途遥远而且艰难。更重要的是,秦汉隋唐等朝代定都长安,历时长久,长安的王气早已经衰微,不宜定都。
  
  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元璋又开始认真地考虑迁都长安,还派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考察关中形势,选择适宜迁都的位置。同年十一月,朱标返回南京,呈献考察的成果,父子之间应该有过相应的讨论。可惜几个月之后,年轻的朱标病死。
  
  皇储早亡,让朱元璋大受打击,迁都关中的事似乎就此放弃。方孝孺在为皇太子朱标写的挽诗中提到过此事:
  
  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
  
  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完全放弃迁都的念头。洪武二十七年,一天早朝之后,朱元璋在华盖殿召见国子博士钱宰等几位老臣,和颜悦色,请大家坐下,一起讨论金陵的形胜。讨论的细节不得而知,讨论的主题,是当初定都金陵是否合适,能够让朱家的江山绵延万世。
  
  这时候,明朝建国已经二十多年,朱元璋还与大臣们讨论这个问题,说明他心中疑惑深重。钱宰回去之后,认真撰写了一篇《金陵形胜论》,把朱元璋定都金陵与周朝定都洛邑、汉朝定都长安相比,认为金陵的形势和气运更胜过洛邑和长安:
  
  观之钟山龙蟠,石城虎踞,莫不在左盼右顾。奠此皇畿,以牡其基。秦淮之水,玄武之湖,莫不委蛇盘旋,自大江入以固其襟抱。而江、汉二水之朝宗,金、焦两山之对峙,雄伟宏丽又若是,其地之形胜,诚天地间之伟观也
精彩文章:水怪之谜大西洲黄石公园火山杜陵遗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32835.html

相关阅读: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