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看东北打的一些仗。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八年三月十五日,打了三次攻势,就是三个战役。夏季打了夏季攻势,秋天打了秋季攻势,冬天打了冬季攻势。在这几次攻势中消灭的敌人并不少,夏季攻势八万多人,秋季攻势近六万人,冬季攻势十五万人。
但是,东北的仗有一个特点,就是消灭的敌人多数是师以下的部队和地方部队,而消灭正规军整军,在辽沈战役之前一个也没有,冬季攻势中消灭的敌人新五军,但还少了一个师。这说明有两个方面问题:一个问题,东北部队的干部战士确实能打仗,能积极主动地寻找敌人作战,消灭敌人;但另外又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林彪指挥上存在着右倾错误。
其他各大野战军,都依据客观条件及时地集中主力于一个战场上,如华东野战军战争一开始就在苏中战场上,两个月消灭敌人七个旅,后来把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就是军),两个整编师一起消灭。这样消灭敌人,对敌人打击最大,因为敌人不容易恢复。
象晋冀鲁豫野战军也是这样,战争一开始,就消灭了敌人的整编第三师(就是原来的第十军),在鲁西南一仗还消灭了敌人四个军九个半旅。西北和华北也打过一些大仗。而东北野战军那几次攻势,为什么不能整军的消灭敌人呢?原因就在于林彪的指挥错误。林彪不敢集中更多的兵力打击敌人。林彪长期住在哈尔滨指挥前方作战,而把二、三个纵队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各打各的。
这样,各纵队就只能积极寻求自己当面敌人作战,因此能消灭大量师以下敌人,但要消灭更多的敌人,兵力就不够了。因为要消灭敌人一个军,至少要集中五、六、七个纵队在一起,用三、四个纵队主攻敌人一个军,由三、四个纵队阻援,才能消灭敌人一个军。
此外,林彪在指挥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打一仗后一定要进行大休整。
所以陈?同志在一九四七年的十二月九日,有一份电报给中央,对林彪提出了批评。陈赓在电报里边讲:目前对敌作战,必须有全国性的配合,不要你来我不来,给敌人以空隙,全国是一盘棋,应该有配合。不要我这里打了,你那个方向不打。要反对大休息。比如说,某些地区一年只发动两次攻势(指东北地区,因为东北跟其它战场不一样,其它野战军都叫什么战役,东北都叫一次攻势,两次攻势,叫秋季攻势,冬季攻势)。
陈赓同志讲,如某些地区一年只发动两次攻势,其余时间都用在休整,这使敌人有机会补充,巩固阵地。他说,东北第二次攻势,战果不及第一次之大,不知是否为此原因。也就是说,林彪消极避战是原因。后来中央转发了这份电报,实际上批评了林彪,冬季攻势打得比较好,歼敌十五万人,中央转发了这份电报,是个重要原因。所以从作战指导思想上来说,林彪是消极的,是不愿积极打仗的,不愿逐步扩大歼灭战的范围的。这是林彪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东北战场上的一个表现。
第二个方面问题,就是“六个战术原则”。
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在战术思想上,表现为战争的机械论和保守主义。比如说,他的“一点两面”只讲把自己的兵力集中在一点上面,完全抛开了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在战场上要三倍、四倍、五倍、六倍于敌人,这样才能打歼灭战。而林彪的一点两面只是讲我们把部队集中在一点上。那么,如果失去了我们在战场上的优势这样一个前提,实际上就不能包围敌人,就不能歼灭敌人,可见,林彪的两面是空的,实际上是打消耗战、击溃战,是林彪战术思想的右倾、保守。
林彪在东北一再强调要打硬拚仗,他说,我们用半个纵队拚掉敌人半个军,就是胜利,这和他的什么“一点两面”在战术思想上讲是一致的。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林彪的“一点两面”,“硬拚仗”,是完全违背了毛主席的歼灭战的思想的。
又比如说,林彪要搞“四组一队”,实际上就是把我军行之有效的战斗编组固定化,公式化。我们知道,我们的战斗编组是要根据地形、敌情、我们部队的装备、我们部队的任务来决定的,不可能一成不变的。而林彪搞的“四组一队”就是把它固定下来,是军事上机械论、模式化的表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13025.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