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落马的官员中,人们尤其关注那些曾做过高层领导秘书的官员。在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秘书案发带出腐败官员的事件。“秘书腐败”亦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4月24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文刊载了习近平总书记20年前的一篇谈话稿《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指出秘书要努力做到“五不”:不自恃、不自负、不自诩、不自卑、不自以为是。
秘书即辅助领导处理政务、撰写文书和办理其他交办事项的职务,这个职位在我国源远流长。商周时期的太史寮就是专门的秘书机构;秦统一后设御史大夫一职,“受公卿奏章,掌天下文书”,实际就是从事秘书工作;汉代有执行秘书职能的“文法吏”,履行撰写文书、保存档案、行使秘书等职能;到了南北朝时期,很多中央职能部门都设置“记室”,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科,此时的秘书已经有了编制和职称;唐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各个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不能再自行招募秘书,必须要由朝廷指派;到了明清时期,地方事务越来越多,指派的秘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很多知府县令都聘请“师爷”,也就是私人秘书。
我国古代,如尚书令、主簿、中书郎、军中文书、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府幕宾等都可称之为秘书,他们为皇帝或官员起草文书、整理文件,并有提出意见的机会。其官职虽不是很大,但却非常重要,很多宰相等重臣都是从秘书岗位上起家的。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秘书的贤佞甚至能左右一个朝代的兴亡。秘书除了要有好的文采,更重要的是,秘书一定要“讲政治”。
话多 抢风头 没有好下场
秘书常伴领导左右,知道的自然要比别人多,对领导的活动、行踪也最清楚。所以,秘书人员一定要有“保密”意识,切不可“大嘴巴”。
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代孙,西汉成帝时的“秘书”。孔光“不言温室树”的典故被后世所称道。史书记载,孔光回家后从不与家人谈朝政中的事,就连家人问他长乐宫温室殿旁种的是什么树,他都拒不回答。保密是对秘书工作的基本需要,若是管不好自己的嘴巴,轻则丢官,重则丧命。
唐朝的冯涓因文章写得好而被时人所称颂。杜佑的孙子杜审权将要赴镇江担任镇海节度使时,找到冯涓,希望他同去镇江做他的秘书。当时杜审权的官职任命尚未正式下达,杜也只是私下征求冯的意见,且反复叮嘱冯涓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冯涓告别杜审权出来后,被喜悦冲昏头脑,还是把此事告诉了朋友。杜审权看中冯涓的才华,但没想到他竟如此浮躁浅薄,于是改变了纳冯涓为其秘书的决定。文章冠绝天下的冯涓终其一生仕途都没有什么发展,这恐怕就是他“大嘴巴”的代价吧。
张廷玉是清代雍正皇帝一直宠信的重臣,被称为“第一宣力大臣”。他在朝为官50余年,主要工作是担任皇帝的机要秘书,最主要的贡献是建立并完善了“奏折制度”和军机处的各项规章制度。雍正五年(1727年),张廷玉患小病,雍正对近侍说: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吗?近侍们吃惊地问缘故,雍正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病而何?”张廷玉之所以为雍正所倚重,正由于他的“周敏勤慎”。在皇帝身边服务,担负的又是机要文字工作,张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因而处处小心谨慎,办事十分细致周到。他极其认同“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并“终身诵之”。
秘书切忌因其才华而不收敛言行,目空一切,或者锋芒毕露,爱出风头,耍小聪明,这在历史上也是有前车之鉴的。
东汉末年的祢衡有过人的才气,刘表佩服其才学聘他为秘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祢衡恃才傲物,有一次刘表有份文件要起草,刚好祢衡外出,刘表便让其他秘书来写,几个秘书费了半天劲刚写好,祢衡回来一看就撕得粉碎,重写了一篇“辞义可观”的文章。文章虽好,却得罪了其他秘书。不久,刘表也忍受不了他的怪诞脾气,把他打发给黄祖当秘书。开始,祢衡深受黄祖赏识,黄祖曾拉着祢衡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说明祢衡说出了黄祖想说又说不出来的话。但不久,祢衡傲慢的一面又开始显现,他不仅看不起其他人,还对“主管领导”出言不逊。黄祖以性情暴躁而闻名,一气之下就将他杀了。事后黄祖后悔不已,厚葬了祢衡,可又于事何补呢。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曹操奸诈多疑是杨修之死的主因,但据秘书史研究专家眭达明分析,杨修不适合做领导人的秘书,结局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作为秘书,杨修忘了自己的工作只是服从服务于领导,他处处出风头,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比如曹操曾叫人建造花园,看了以后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活”字。杨修看了,说:在门上写“活”,就是“阔”字,丞相是嫌门阔了。他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改窄。塞北送来一合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岂敢违反?”
若这些谜底由曹操本人揭开,一定会得到部下的佩服和尊敬,曹操或许希望通过这些“小动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杨修只顾自己出风头全然没有考虑曹操的感受,曹操当然很不爽。杨修的另一些行为就更有点聪明过头了,比如曹操将由汉中撤军,犹豫不决,而杨修仅凭着对曹操一个“教令” “鸡肋”一词的猜测,就擅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这就已经扰乱了军心。此外他向已被曹操疏远的曹植多次泄露“魏王的训诲”,就更犯了秘书的大忌,从而引来了杀身之祸。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500451.html
相关阅读: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