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商鞅是怎么样取得秦孝公的信任来推行变法政策?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秦国是幸运的,商鞅与秦孝公生于同一个年代,以后的中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君臣关系像他们一样,君对臣是如此信任,臣对君是如此衷心,他们二人共同缔造了强大的秦国,也共同缔造了中国的历史.

要说中国历史上关系最好的君臣大家可能认为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但是我认为应该是秦孝公和商鞅.在秦孝公和商鞅共事的二十多年间,二人互相协作,互不猜疑,绝对信任,实为我国历史上君臣的典范.

秦孝公,公元前381?前338,姓嬴,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代秦国著名国君之一。于公元前361年21岁即位.当时的秦国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使六国恐惧,正相反,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比较弱小,”六国卑秦,不与之盟”,各诸侯开会的时候都不叫着秦国,都把它当成半开化的蛮夷之国,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秦孝公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所以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求贤,走富国强兵之路.并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只要谁能让秦国强大,秦孝公愿意跟他共同拥有秦国.看来秦孝公是真心想找名士来使秦国强大.由此可知道秦孝公心胸是开阔的,有毅力和决心来使秦国强大,这是后来他能帮商鞅排除各个阻力,使商鞅能专心在秦国实施开天劈地的变法的先决条件.否则如果他心胸狭小就不会给商鞅那么大的权利,就很有可能听信各种对变法和商鞅不利的谣言;如果他没有使秦国强大的毅力和决心就有可能在变法面临的各种困难面前退缩,最终使变法死于胎中,秦国也不可能强大,最后反而会被各国吞并,当然中国历史也就改变了.

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战国时卫国(今河南濮阳)没落贵族的后裔, 原名公孙鞅、卫鞅,后来在秦国被封为商君,因而又叫商鞅,法家代表人物,著名政治家.商鞅天资聪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商鞅对法家的学说产生兴趣,也与吴起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早期法家的杰出人物吴起,也是卫国人,他出将为相,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乃是一奇才.商鞅看到吴起在魏国变法很有成效,就去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

商鞅虽然有才能却不愿外显,因为他认为有才能的人必须找到一个明君才能办成大事,否则只会向吴起一样半途而废且性命不保.宋代王安石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碰到秦孝公这样的明君,最后变法也归于失败.所以当时只有魏国相国公叔座知道他才能出众,是个治国安邦不可多得的人才.公叔座病重时魏惠王曾问他魏国社稷该怎么办,公叔座就对魏王说应该交给他府里的中庶字公孙鞅,魏王一听是个名不见传的中庶子脸上就露出了不屑的神态,公叔座看见后就对魏惠王说:”你不用他就杀了他,一定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为他国所用,否则魏国就完了”,魏惠王点点头就走了.然后公叔座就叫来卫鞅对他说:”为了魏国的将来我向魏王举荐你作魏国的相国,魏王不听,也为了魏国的将来我就让魏王杀死你,你快走吧.我让魏王杀你是对国家的忠,让你走是对知己的义.”看来公叔座也是一个忠义两全公私分明的人.卫鞅对公叔座说:”魏王既不听你的话用我怎么还会听你的话杀我呢”,所以就没离

开魏国.果然魏惠王对他旁边的人说:”公叔座病的太厉害了老说胡话,一会让我用卫鞅,一会让我杀他,这不是矛盾吗.”也就没有杀卫鞅.这也说明了商鞅的见解深刻,有预见性.

卫鞅又在魏国住了几年,正在他为自己的才干和抱负得不到施展而郁郁不乐时,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言辞恳切,内容感人,商鞅就觉得这个秦孝公可能是个能办成大事的明君,所以就离魏去秦.他这一走,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秦帝国,也奠定了中国的历史.秦孝公求贤若渴,颁布”求贤令”,以摆脱”天下卑秦”的境地;公孙鞅旷世奇才,天下无人用,幸出相为秦,数年内将弱秦变成令天下各诸侯闻名丧胆的强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78740.html

相关阅读: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