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东西兴衰与郑和七下西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假若古代的中国多一点贪念,眼光多向外看一看,假若其他商人随着郑和的航迹走,而且继续走下去,亚洲很可能支配了非洲甚至欧洲。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alt="" src="http:///upload_f/article/5/2_20090112170150_1nEI8.jpg" border=0 />

从海上望过去,位于东非肯尼亚海岸外的帕泰岛同15世纪时的模样一定没有多大分别:沿岸是一大片密不透风的非洲红树林。在灰蒙蒙的晨曦中,我乘坐的小船任由波浪拍打着。往岸上眺望,看不到建筑物或者电视天线,也看不见红树林有任何被砍伐过的缺口,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什么都没有,尽是神秘茂密的丛林。

我问遇上的人:“告诉我,这里的人是哪里来的?很久以前,有外国水手到这里住下来吗?”

答案都是耸耸肩头。一个人说:“我从没有听说过,你得问问老人家。”

年老的族长用一个出乎意料的清晰的声音对我说:“我是从祖父那儿听到这事情的,他也是这里历史的掌管人。很多很多年前,一条从中国来的船在这里海岸外触礁了,船上的人泅渡上岸,那儿靠近上加村,我的先祖住在那儿,见过他们。这些中国人是客人,所以我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吃的住的。之后,他们和我们的女子成了亲。虽然他们并不住在我们的村子里,我相信在这岛上仍然可以找到他们的后代。”

多个月来,我在晦涩难明的文件和研究报告间寻觅,试图弄清楚很久以前一次中国船只触礁事件后中国人在非洲海岸落地生根传说的来龙去脉。我的兴趣源自对一个千年之谜的追寻:为什么西方压倒了东方?

从过去几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看来,公元2000年由中国人或印度人支配世界的可能xing远大于欧洲人,中国人殖民美洲和澳洲的可能xing也大过称为英格兰的落后岛屿的住民。这一千年里对我冲击最大的新闻,是东西方命运的重大逆转,这也是最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在亚洲居住的13年里,不断寻找这个谜底。我曾经想过,转折点是在14世纪初,当时,郑和从中国出发征服世界。郑和成为一支强大的中国明朝舰队的指挥官是不可思议的,他出身于一个背叛朝廷的家庭,是个回教徒,孩提之时就被中国军队俘虏,还像当时很多罪犯一样被阉割掉,很多人因此丢了xing命。但郑和是个杰出而顽强的孩子,后来长得一表人材,而且有领袖才华,运道也不错,后随藩王朱棣,由伺童当到管家。

郑和与朱棣的关系日趋密切,作为朱棣手下的一名军官,他协助朱棣起兵推翻了朱棣的侄儿—建文皇帝,朱棣成为了中国的永乐皇帝。朱棣即位后对政敌进行了残酷镇压,接着论功行赏,让郑和率领一支庞大舰队出海,宣扬中国国威。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舰队7次出航。这舰队是此后500年里世界上所见的最大的舰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都没有一支舰队可以与之匹敌。舰队有28000人,船300艘,最大的长400英尺(据史载长44丈)。相比之下,哥伦布1492年的航行只有船3艘,最大一艘长85英尺,水手90人。郑和的船还有先进的设计,包括平衡舵和防水舷墙舱,这些设计技术直到350年后才传到西方去。

郑和舰队之先进凸显了东方一度比西方领先。事实上,除了罗马时期,中国几千年来比欧洲任何地方都富裕、进步和都市化。例如杭州在12世纪作为中国首都的时候,人口就超过100万。记录还显示,广州早在7世纪就住了20万外国人,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马来人、印度人、非洲人和土耳其人。而欧洲在1400年时的最大城市可能是巴黎,人口才稍多于10万。

哥伦布出生之前半个世纪,郑和就已到了东非,并从阿拉伯人口中知道了欧洲。中国人其实可以轻易绕过好望角同欧洲直接贸易。但他们认为,欧洲不过是个落后地区,中国对欧洲要卖的羊毛、珍珠和酒毫无兴趣。而非洲则有中国想要的东西─象牙、药材、香料、奇木和珍兽。

在郑和的年代,中国和印度的生产总值合起来占了世界的一半;在人类历史中,大部分时间是这样。据美国著名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AngusMaddison)的计算,直至1820年,中国仍占全球经济的29%,印度占16%。

亚洲在郑和之后退却为相对孤立,错失了一个大好机会。这错失是灾难xing的,它造就了欧洲、最后是美国的崛起。西方人常把他们今天的经济优势归功于他们先辈的智慧、民主意识或勤奋,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15世纪中国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传统的精英分子─士大夫们对郑和充满疑虑,千方百计要把他的航海记录摧毁。即使这样,从中国的消息来源─王宫的档案以及航海者的回忆录─可以知道一些他的东西。例如,历史记录表明,郑和的成就并非来自外向心理的突然冲动,而是来自长期的航海传统。中国文献显示,早在5世纪,中国僧人便远航到神秘的“东瀛”,那看来很像是玛雅时代的墨西哥,那个时代的玛雅艺术品正好突然出现了僧人的形象。到了13世纪,中国船只已定期航行到印度和东非去。

当然,郑和船队比所有船队都大得多。他最大的船只称为“宝船”,长400英尺,宽160英尺,有9根桅杆,张红色丝帆,有多层甲板,豪华船舱还有阳台。他的船队有专运兵马的船,有战船、巡逻船和20艘运水船。一行28000人中包括阿拉伯(时称天方)语和其他各种语言的翻译人员、预测天气的占星家、观测星象的天文学家、搜集草药的药物学家、修船的专家,甚至还有两名协助安排官式会见的礼宾官员。

这样不可思议的壮举后,你大概以为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更深刻的印记和更伟大的遗产吧?或许,郑和遗迹如今模糊本身是个很好的训诫。一个探险家最终只能创造历史,却未必能够改变历史,因为他的影响并非取决于他开创的道路,而是取决于其他人是否愿意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进,一个伟大远征的成就因而最终取决于后继者的民族意志。

1999年2月,我到了印度东南部的港口城市卡里卡特(《明史》中称古里),它是世界的胡椒之都。抵达的那天傍晚,我走到市中心的海滩去,想看一看郑和船队曾经碇泊的海岸。在14世纪和15世纪,卡里卡特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中国人称之为“西洋大港”。郑和船队15世纪初在这里碇泊,标志着世界两个最强大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力量汇合。

我采访了港口办事处。办事处里散发着发霉的气味,壁板上还可以看到近一个世纪前手写的船只进港记录。管理港口的莫哈南上校如实解释了港口的情况:“码头都老化了,从来没有进行过适当的维修。到我们想要维修时,这样做已不划算了。”于是在1989年,船运终止了,这个世界最大港之一的港口不再是港口。

印度一个大港看不见中国的大船队,标志着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机会给错失了─亚洲因而无法支配这个一千年的后半叶。这是怎样发生的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5152.html

相关阅读: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