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西汉历史上与匈奴的和亲政策给人们带来了啥?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和亲政策是汉匈双方在彼此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是双方妥协的结果,和亲在西汉初客观上给人们带来的了稳定,有利于人们建设和谐的家园,有利于休养生息政策的顺利实施;汉匈和亲给双方人们带来了的建设家园的平和局面。

  和亲缓和了矛盾,稳定了局势。西汉初期的和亲都是为达到该目的而进行的,和亲政策缓和了尖锐的民族矛盾,也使中央王朝扩大了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疆域。其间,汉屈辱和亲,也同样收到明显的效果。双方虽有矛盾冲突,但双方关系基本上是和好的,汉初尖锐的民族矛盾得到大大的缓解。汉匈两族所订立的“和亲之约”,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匈奴的南侵。每次和亲总换得了短暂的和平。事实上,从高帝始结和亲到武帝即位,汉匈双方六十多年里并没有打过大仗。这不能不说是和亲政策所起的客观积极作用。据葛亮推测:汉匈订立的盟约为“和亲之约”,其中含有“和”字,“和”者,非怨也,非战也。就这个意义说,“和亲之约”为非战之约。再则高帝挑选缔结和约的代表是刘敬,刘敬是当时汉臣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高帝起用反战主和派为订约代表,可以推想,他当是希望缔结一个排除战争的和约。和亲之约的执行,使西汉王朝与匈奴关系和好,边疆狼烟遂熄,汉匈两大军事集团进入了令人追忆的蜜月期。百待俱兴的西汉得以腾出手来剪除异性诸侯,完善中央集权,为巩固新生的西汉政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并有利于西汉开拓疆域。

  中央王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一方面固其边疆。双方在和亲政策中相约以长城为界。北面“引弓”之民归单于管理,南面“冠带之室”由汉帝统治。使汉匈疆域得以明确,起到了划疆立界的安边功能。这使西汉的北边疆土之民得以安定作业。西汉则可在边疆“盛兵以畜力,积粟已固军”。以长城作界及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以避免匈奴的骑兵大规模入侵。另一方面,也为威逼四方,开拓疆土。中央王朝意欲通过和亲政策,使少数民族最实力的人物“长是汉家亲”,终将少数民族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之下。“亦既生子 ,则我外孙”,“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由此,遂由和亲保证边疆的长治久安。并在和平的环境用“厚币以奉之”。在匈奴政权中培植己方势力,最终将其完全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纳其民,扩其域”。这也有利于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以固内。

  和亲促进了汉匈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和亲政策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可视为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但是,政治根源于经济。和亲当然也就必须以经济为后盾并服务于经济。和亲的执行,中央王朝都要随赠大量的财物,如金银、棉帛、铜铁、工具等,并且年年不断。不仅种类增多,包括大多数日常用品。同时,公主陪嫁财物无数,有大量丝织品、金银、铜铁器等。随嫁奴仆众,各类能工巧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业、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岁贡匈奴絮、缯、朱、食各有数”。

  另外,不但赐与财物,还互设关市,也称互市。“通关市饶给之”。明代杨继盛认为:“互市者,和亲之别称也”。可见,互市也是和亲的题中之意。从互市的经济贸易之中,中原地区获得大量民族特产,如马匹、中药材、宝石之类。为中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互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尤为重大。少数民族从互市及赐赠中获得大量的财物。有的流入生活或生产领域,为各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巨额财富,提高了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缩小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的差异。总之,这些财富与工具的输入,对少数民族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使匈奴对汉的依赖达到不可分离的程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53291.html

相关阅读: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