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王莽的种种行为由于符合这一标准,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条件。 王莽尽心侍奉病重的王凤,“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汉书·王莽传》,下同),使凤深为感动,“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王莽由此开始平步青云。这件事同时体现了儒家的孝道和积极入仕的思想,完全出其本心,没有任何虚伪卑劣之处。 大多数时候,积极入仕与仁爱谦让是相互促进的,但冲突之时亦不鲜见。这时,前者会在莽的思想中占据主流,为此他不惜牺牲很多。比如他会打击政敌,(大多罪状属实,如淳于长贪赃枉法,外戚丁氏、傅氏恃权欺压百姓),甚至不惜杀死自己的儿子,以扫清实现政治理想的障碍。 王莽不断将自己的封赏用来救济贫民,笼络士人“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他几乎给了全国上下各阶层实惠。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莽可称为“中国的僭主”。他称帝前的所作所为,无论动机如何,客观效果是谁都不能抹煞的。在西汉末年的一片黑暗中,朝廷中居然出了一位“在世周公”,挣扎于水火之中的苍生百姓安能不寄希望于他?王莽代汉而立,是民心所向,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只是通过一场宫廷政变篡权。事实上,王莽哪点比不上哀帝、平帝,除了他不姓刘? 值得注意的是,王莽既是众望所归,为何称帝才十几年便会“人心思汉”,烽烟四起呢?这只能是由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造成的。而这一系列措施,又无不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反映。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恢复上古大同之世。信徒王莽既掌权,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地为之奋斗,由此出台了一系列看似可笑的政策法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实行“井田圣制”,理由只是“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掀起疯狂的改名运动,官名郡名改得不亦乐乎,只是为了“如典诰之文”;四改币制,原因十分荒唐,(如废刀钱而以大小钱并行的原因是“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结果却非常严重,“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更有甚者,为凑齐“四海”,设西海郡,硬是制造了“一千万数”的罪犯迁往那里。倒行逆施只能导致民怨沸腾,群起反抗。 西汉经学极重谶纬,相信天人合一,王莽深信不移,也深受其害。他给一批工于钻营的小人封王封侯,只因他们能捧出一个金匮或口称梦见一口井等等;不论贤愚,大封先圣王之后。他的政策本就很不高明,在用这样一批人去贯彻执行,后果可想而知。
儒家极言“华夷之辨”,“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王莽据此令“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又“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内部已是千疮百孔,又在边疆挑起争端。由是内外交困,加速灭亡。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犹如为一个垂危的病人用上一记错药,顷刻间新病旧病一起发作,西汉积聚下来的危机也让王莽当了替罪羊。短命的“新”朝顷刻土崩瓦解。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更始军攻入长安,大火烧进了宫中,这时莽绀?服,带玺?,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其中毒之深,可见一斑。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将儒家理论充分运用于政治的儒生,其失败实际反映了儒学独立作为统治思想的苍白无力。实际王莽始终是一个悲剧,他以儒修身,百般节制言行思想,深受其累;以此齐家,而弑伯杀子;以此治国平天下,只能让国累而天下反。王莽为儒学是否足以治理国家的论争画上了一个彻底的句号。东汉经学不在强调经世致用,而转向训诂考释,魏晋更以清谈相尚,不知是否与此有点关系? 参考书目:《后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 《宏基初奠秦汉改革及其因果成败》甘黎明、刘新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冠的角逐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政变纪实》张秀极张惠诚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中国历代权奸》羊春秋主编,章继光等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 《王莽评传——复古改革家》周桂钿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恢复上古大同之世。信徒王莽既掌权,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地为之奋斗,由此出台了一系列看似可笑的政策法令: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实行“井田圣制”,理由只是“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掀起疯狂的改名运动,官名郡名改得不亦乐乎,只是为了“如典诰之文”;四改币制,原因十分荒唐,(如废刀钱而以大小钱并行的原因是“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结果却非常严重,“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更有甚者,为凑齐“四海”,设西海郡,硬是制造了“一千万数”的罪犯迁往那里。倒行逆施只能导致民怨沸腾,群起反抗。
西汉经学极重谶纬,相信天人合一,王莽深信不移,也深受其害。他给一批工于钻营的小人封王封侯,只因他们能捧出一个金匮或口称梦见一口井等等;不论贤愚,大封先圣王之后。他的政策本就很不高明,在用这样一批人去贯彻执行,后果可想而知。 儒家极言“华夷之辨”,“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百王不易这道也。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王莽据此令“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又“更名匈奴单于曰‘降奴服于’”。内部已是千疮百孔,又在边疆挑起争端。由是内外交困,加速灭亡。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犹如为一个垂危的病人用上一记错药,顷刻间新病旧病一起发作,西汉积聚下来的危机也让王莽当了替罪羊。短命的“新”朝顷刻土崩瓦解。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更始军攻入长安,大火烧进了宫中,这时莽绀?服,带玺?,持虞帝匕首。天文郎桉?于前,日时加某,莽旋席随斗柄而坐,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其中毒之深,可见一斑。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将儒家理论充分运用于政治的儒生,其失败实际反映了儒学独立作为统治思想的苍白无力。实际王莽始终是一个悲剧,他以儒修身,百般节制言行思想,深受其累;以此齐家,而弑伯杀子;以此治国平天下,只能让国累而天下反。王莽为儒学是否足以治理国家的论争画上了一个彻底的句号。东汉经学不在强调经世致用,而转向训诂考释,魏晋更以清谈相尚,不知是否与此有点关系? 参考书目:《后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 《宏基初奠秦汉改革及其因果成败》甘黎明、刘新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冠的角逐中外历史上著名的政变纪实》张秀极张惠诚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中国历代权奸》羊春秋主编,章继光等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 《王莽评传——复古改革家》周桂钿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30956.html
相关阅读:汉文帝:史上最“小气”的皇帝
清代《关羽族谱》被发现:他其实也是汉朝官二代
公孙敖怎么死的:四次为将的公孙敖因何被腰斩
汉高祖刘邦的后宫:吕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争宠
刘邦异姓王有几位 异姓王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