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欲立名节,需经年累月凭言行一砖一瓦地搭建,比燕子衔泥筑巢更不易。但,毁坏一个人的名节,只需造个谣,就这么简单。
陈平盗嫂受金故事已流传两个千年了,看样子还会继续流传下去,因为人们不愿意思考这个故事背后有什么隐情,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逻辑,坐实了陈平盗嫂之事。
陈平盗嫂风起何处?实乃周勃、灌婴二人摇唇鼓舌而来。有司马迁的文字作证:“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
这番话很要命,把陈平编排得徒有其表而一无是处,品德败坏、违背人伦、无忠无信、贪污受贿,这种人只能赶跑了之。
周勃、灌婴均为汉朝开国名将,后来二人官至太尉、丞相,打江山时是军事高手,诬蔑人时也是高手,由不得刘邦不信几分。于是召见推荐陈平的魏无知加以质询、责备。
魏无知据理力争:“楚汉相拒,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特殊时期任人唯才,又不是立牌坊树楷模,说得有理。刘邦的愤怒减轻了几分。
刘邦也召见了陈平本人。陈平坦然承认受金之事,理由是“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但对盗嫂一事并未辩解。
对名节之诬竟然不置一词,陈平确非常人。是怕越描越黑,还是不好意思?司马迁引述了周勃、灌婴的谗言,下文竟然不做说明,应该不是疏漏,而是不屑与周勃、灌婴同流。在《陈丞相世家》的开篇之中,司马迁记下了因妒忌陈平不事家业,嫂子已被哥哥休了。叔嫂之间矛盾激烈,不可能存在私情,伏笔先已埋下。
谗言风波之后,刘邦更加信任陈平。陈平六出奇谋,助刘邦建立汉王朝。盗嫂受金故事成就了刘邦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名声,而陈平则背上了这个莫须有的污名。
周勃、灌婴是能征之将,并不以拨弄是非见长,只因妒忌而信口开河一回,差不多令陈平永世不得翻身。人言之恶,一恶如此,损了人,就能利己吗?
平定吕氏家族之乱后,陈平让右丞相与周勃,情愿退至副位任左丞相。人家以德报怨,周勃是不畏有羞愧之心呢?
一年几次决狱?一年钱谷收支多少?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周勃一问三不知。问左丞相陈平,答说应问廷尉、治粟内史。周勃很惭愧,抱怨陈平不教他怎样应对皇帝提问,也意识到自己才能远逊于陈平,谢病免相,从此陈平独为丞相。
南怀瑾讲论语时也提到过陈平盗嫂受金故事,认为这是谣言,因为陈平没有哥哥,自然没有嫂嫂。不知依据是什么?至于陈平有无兄长,应该相信司马迁。至于陈平是否盗嫂,不必信其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30949.html
相关阅读:汉高祖刘邦的后宫:吕后戚夫人和薄姬浴血争宠
公孙敖怎么死的:四次为将的公孙敖因何被腰斩
刘邦异姓王有几位 异姓王卢绾为什么背叛刘邦
汉文帝:史上最“小气”的皇帝
清代《关羽族谱》被发现:他其实也是汉朝官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