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著名爱国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身后“漂流”了112年,终将要在家乡安徽省肥西县入土了。刘铭传墓园建设项目于2008年10月底在安徽大潜山正式启动,预计2009年1月,刘铭传的骨灰将安葬在这一墓园。
说起刘铭传,李鸿章称此人是帅才,不只是将,将可求,帅难寻。刘铭传在对于保卫台湾和开发建设台湾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的骨灰,为何一直无法得以安葬?“漂流”了112年,还一直默默放在后人家中?作者何雪峰、杨丹丹、李欢为你揭开真相。
英雄身后难“入土”
刘铭传是一位有重大历史贡献的安徽历史名人。公元1884年,刘铭传临危受命,从家乡合肥出发赴台,抗击入侵台湾的法军,后担任台湾首任巡抚,开启了台湾的工业化、现代化之门。然而,有谁能想到,这位抗法保台的民族英雄身后却一直没有“入土为安”。
肥西县地方志专家马骐说,刘铭传的一生有着传奇色彩,尤其与“六”字有着不解之缘。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6年,享年60岁。他在家里排行老六,因少时生天花,人称“刘六麻子”。他1856年在六安兴办团练。1862年创办淮军“铭字营”,当时年仅26岁。台湾建省后,他当巡抚6年。
刘铭传还创造了中国六最:最早采用西式装备和操练方式,最早上奏折倡修铁路,最早在一省范围内推行全面改革并取得成效,在台湾创办全国最早的、独立的邮政局,在台湾修建最早的一条实际营运的铁路,在台湾提出中国最早的创办经济特区计划??基隆煤矿承办章程。
“刘铭传去世后竟然仍与‘六’字结缘,遗骨和骨灰曾经六次搬迁,最后保存在其后人家中,至今没有正式安葬。”说到这里,马骐感慨万千。
马骐讲述了他所听说的刘铭传遗骨和骨灰六次搬迁的经过??
1896年1月12日,刘铭传在六安麻埠刘新圩去世,遗骨暂时安放在圩内,拟择时安葬。1896年春,一场大水冲毁刘新圩,刘铭传家人将棺材放在竹筏上运回肥西,葬于离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十几里远的金桥吴家院墙。
1958年“大跃进”时,平整土地,刘铭传墓被挖开。在当时省政府的支持下,刘铭传曾孙刘肃曾先生的夫人和亲戚去刘铭传墓地察看,发现刘铭传随葬品仅剩帅袍等少数物件。他们把遗骨捡出,包以帅袍残片,带回合肥火化,珍藏家中。
1964年,刘铭传的后人刘朝望的夫人周宗文由上海来合肥时,受刘肃曾先生的委托,将刘铭传骨灰盒连同后人刘朝望的骨灰送往苏州天平山灵岩寺保管。1966年秋,苏州天平山灵岩寺住持通知将存放的骨灰盒取回。周宗文委托娘家侄儿周国保将刘铭传及刘朝望骨灰带回老家长丰县三十头村,趁天黑埋入村后坟地,堆成两个相连的小坟包。周国保及家人从来不敢透露这是刘铭传的坟墓,恐遭人盗掘。周国保去世后,由其老伴和子女负责看护祭扫。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刘朝望之子曾寻找刘铭传之坟。1985年,刘铭传后人刘学亚和合肥市文物考古专家程如峰由合肥市政协原副主席萧克非先生委派,在知情者的指点下,曾往上海查访刘铭传骨灰,后辗转找到长丰县三十头村,察看过此坟。因此,刘铭传骨灰埋藏地,除周国保家人外,只有刘家数人及程如峰先生知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5660.html
相关阅读: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