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只空负报国之心济世之志,却终因不能苟合於浊流而只能在江湖之远坐看国破家亡。对一个生不逢时的人来说,有什麽是比死亡更好的解脱呢?屈原的死,是一个志士的死,是不屈的死,他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志节与倔强。也因为这个带着不甘与愤恨的死,屈原成为文人倔强性格的象徵,影响了此後无数不得志的文人。
二、关羽之死:悲壮之死
关羽的死,最经典地诠释了英雄末路的无奈,走麦城,也从此成为英雄落难的代名词。不管是正当得意之时的红人,还是不得志的才俊,还是从未显扬的小人物,都会被关羽的悲壮遭遇所打动。英雄无奈,从来都令人心折。成就关羽至高声名的,不只是他的那些英雄壮举,还有他的末路悲歌。
三、诸葛亮之死:遗憾之死
诸葛孔明的死,与关羽之死,同样具有无可奈何的悲剧色彩,但诸葛亮的死,更令人泪落如倾。一生鞠躬尽瘁,穷心竭力,却在大功将成之际撒手而去,让五丈原的秋风透出万古悲凉。「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遗憾,总在别离之後。
四、绿珠:浪漫之死
她的身份很卑微,不过是豪门石崇包养的一个玩物,但她并不因之自甘堕落。她宁愿跳楼而死也不愿意屈身侍奉那个霸道的赵王司马伦。尽管石崇并不值得她如此忠贞,但她自有她做人的原则,而且她选择的死亡方式颇有诗意:从高楼上飘然而下,从而引发了唐人杜牧无尽的慨叹:「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绿珠像落花从枝头飘洌?化作香尘重归大地。因为她烈性而浪漫的死,成就了杜牧艳丽的诗篇,也因杜牧艳丽的诗篇,让她的死绚烂如花。
五、李师师:情义之死
说不清楚李师师的死是为了情还是为了国家大义,但她跟绿珠很相似,出身低微,活得并不荣光但死得极有内涵,令人慨叹巾帼不让须眉。那些屈身事敌、朝秦暮楚、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七尺男儿在这些女流之辈面前不应羞愧吗?www.gs5000.cn
六、岳飞:忠烈之死
岳飞死於他不懂政治,这是一个不难得出的结论,但岳飞在被十三道金牌召回京之时,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只是他始终不明白皇帝为什麽要杀他。岳飞宁死也不会举兵造反去背离自己做臣子的职责与操守,这是他的死赢得人们千古同情的重要原因。岳飞和关羽一样,因为死而成为一座丰碑。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七、文天祥:浩然之死
《过零丁洋》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无与伦比。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一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谭嗣同:慷慨之死
他要以死来警醒人们:在中国,改革与革命都是要流血的,你们看到我的死,就知道应该怎麽做。赋予了自己的死如此深重的意义,谭嗣同才能如此慷慨激昂,横刀笑对苍天。历史没有辜负他,菜市口滚落的头颅最终埋葬了最後一个封建王朝。谭嗣同真正赋予了死亡最伟大的意义,和他那位楚地先人屈原声气相通。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仑。
九、项羽:寒恨而死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宿城区)人。
自称「西楚霸王」。其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
早期,项羽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项梁被秦军杀死後,项羽带领起义的楚军继续反秦。秦朝被推翻後,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范增之言,放走了刘邦。最後,项羽被刘邦的大将韩信围於垓下,别虞姬、乌骓,自刎於乌江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诗赞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十、刘胡兰:凛然而死
刘胡兰(1932:1947)山西文水人,女,1946年在文水县云周西村积极领导群众投入土地改革和支援前线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12日,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该村时被捕。她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阎军计穷,又将同时被捕的六个农民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3671.html
相关阅读: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