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奸绝曹操、义绝关羽以及智绝诸葛亮,又比如仁义的刘备,小气的周瑜,还有莽撞的张飞。
这些人物形象有的与历史相似,有的却与历史相去甚远。
而在《三国演义》刻画的众多人物中,有一位“汉室忠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人就是“国舅董承。”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董承在小说是一顶一的大汉忠臣。
他看曹操威逼汉献帝,十分愤怒,为了“复兴汉室”,他便暗中联合了包括刘备在内的一群人,接受了汉献帝的密诏“衣带诏”,要暗中除掉曹操。
但是,由于有小人告密,东窗事发,被曹操察觉,遂将董承满门抄斩。刘备此时幸亏逃往了徐州,免于一死。
小说作者还为董承的死做了一首诗:
“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
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
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
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这位“大汉忠臣”的悼念。
读者独到这里难免被故事感染,对董承惋惜,而对曹操则更加深恶痛绝。
从文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但是,历史与小说毕竟有很大的差距,历史上真实的董承恐怕并非什么善男信女,忠臣良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2043.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