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德国走向独裁之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谁是独裁者?是希特勒吗——或者说,仅仅是希特勒吗?倘若,德意志的决断性和独裁倾向仅仅是一种文化思潮,那么,希特勒就很难以政治领袖身份俘获民心;如果独裁的选择仅仅出自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图谋,那么,独裁的希望就会淹没在民主化的浪潮中。
远远不止这些。
德意志的独裁倾向,在魏玛后期具有了全民性。它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潮中,也表现在政治抉择中;不仅出现在公众的意识中,也出现在他们的热切期盼中;不仅出现在作家、思想家的作品中,还出现在政治家的暗室密谋中——如此,希特勒既是德国走向劫难的原因,他同时也是结果:当兴登堡总统宣布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的时候,德意志的噩梦开始了。潘多拉的魔盒里没有天使。
魏玛党争给共和国的稳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拯救德国经济的杨格计划尚未实施即告破产,德国经济陷入一片恐慌,使原本脆弱的德国政治生态变得更加动荡。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都不缺少野心家,他们一有机会便要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政治能量。库尔特·冯·施莱歇尔,这个来自国防部的少将,作为部办公室主任,他的野心在混乱中急剧膨胀,屡屡试图操纵魏玛政局。
在经济危机爆发前的1929年初,德国的失业人口已达到两三百万,20%的工会会员失业。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德国财政几近枯竭,执政的左翼社民党总理米勒政府提出了一项增税计划,但没有得到国会批准。于是,施莱歇尔出场了。
经济危机的猝然而至,使德国人感到了惊慌。一位经济学家在1929年底的一篇文章中预言:“如果这一切不是欺骗的话,那么,1930年一定会给德国的民主带来危机。”一位州长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人人都感到软弱、无能,我们感到整个政府体制都显得软弱无能……议会无法解决其严重的内政问题。如果有一个独裁者能维持十年之久,这是我所希望的。”稍后,这位州长又写到:“独裁!让我们自己来掌握命运吧!”
政局的动荡,导致德国人对民主体制产生了严重不满和普遍的不信任。各个政党面对混乱,也不是从民主制的原则入手,而是频频向总统求救。兴登堡,这位普鲁士人“他原本就是在专制国家的精神境界和情感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根深蒂固地不信任所有政党”。作为共和制度下的德国总统,却更像一位代理皇帝。
施莱歇尔意识到了米勒政府的无能,明确提出“最好是政府的方针向右转”——这标志着社民党执政末日的来临,极右翼的纳粹运动不再是社会运动,他们准备登堂入室了。而施莱歇尔,他基本不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者,只不过是一个老派的右翼政治家,但他同时还是一个阴谋家,被后来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一位邪恶的奇才,热衷于搞阴谋诡计”。米勒政府在施莱歇尔操纵下终于垮台,施莱歇尔“右转”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魏玛宪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总统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同时五十二条又有任命总理的权力。一旦政治失序的时候,总统的权力就显得特别巨大。当魏玛共和国的总理们每每感觉无力控制局面,便谋求总统的支持。米勒之后的德国政府总理人选出现显著变化,这个位置不再需要得到议会信任,而是由总统直接任命。民主制度下的共和国总理们,却揣上了一颗独裁的心,自米勒之后的三任总理莫不如是。
米勒政府倒台后,1930年3月27日,中央党国会党团主席海因里希·布吕宁首先成为兴登堡总统直接任命的德国新总理。这样,他的执政就不再是对议会负责而是对总统负责,不得不依赖于总统的信任,而在总统背后操纵的却是施莱歇尔阴谋集团。布吕宁本人是一个正统而老派的政治家,不愿意自己成为傀儡政府的总理,当他的执政计划没有满足利益集团的要求时,于1931年被迫改组政府,把施莱歇尔招进了内阁。即便如此,他还是很快失去了兴登堡总统的最后信任,1932年5月30日被迫向总统提出辞职。
接着是弗兰茨·冯·巴本,做了170天的总理,再接着是施莱歇尔这个阴谋家,他于1932年12月3日如愿以偿登上了总理宝座,他们都毫无例外是兴登堡直接任命的总理。施莱歇尔是一个优秀的阴谋家,却不是一个优秀的总理,他在总理的位子上仅仅干了55天,于1933年1月30日被希特勒取代——这是兴登堡直接任命的第四位总理,第三帝国开始了,德国的噩梦、犹太人的噩梦、民主和自由的噩梦也同时开始了。
半年后,施莱歇尔死于另一场更大的阴谋——他被希特勒谋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82373.html
相关阅读: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