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是蜚声史简的历史人物。近两千年来,诗坛大家、史学巨擘乃至老一辈革命家都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其中有杜甫、江淹、王安石、马致远等,在今人中有董必武、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曹禺、吕振羽、翁独健等。文学家选韵赋诗、擘笺觅句,要塑造出一个绮年玉貌的汉朝女子别乡去国、和亲匈奴的形象;史学家则力求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烟雾,钩沉发微,还原那一段尘封土积的历史事实;老一辈革命家则盱衡时局,讴歌那段民族融合的历史佳话。
昭君和亲的历史功绩自应肯定。汉朝在立国之初,便与匈奴兵戎相见,烽烟蔽日,鼙鼓震空。“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百姓流离,田园丘墟,北方边陲迨无宁岁。自昭君和亲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铸刀剑为犁锄,北方边陲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1954年在包头汉墓出土的“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瓦当残片便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秦汉之前,北方少数民族不受中原王朝管辖,“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自呼韩邪归汉开始,边疆王朝才置于中央王朝的领导之下,从而为祖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匈奴因和亲而受到汉文化的浸润和影响。呼韩邪单于为使昭君所生之子立为单于,改父子继承制为兄弟继承制,并在他的继承人称号前加上“若?”二字。“匈奴谓孝为若?,自呼韩邪单于降后,与汉亲密,见汉帝谥常为孝,慕之。至其子复株累单于以下,皆称若?。”(《后汉书?南匈奴传》)在其他生活习俗方面,匈奴也刻意摹仿汉朝,从而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正是有鉴于此,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才写出了“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的诗句。
汉朝和亲女子成就的大小,既不在于她才识的高低,也与她容貌的妍媸无关,起决定作用的是汉朝的强弱。若汉朝势力强大,无远弗届,和亲的女子便会受到敬重;若汉朝势衰,和亲的女子便会受到冷落。昭君和亲时,恰值汉强胡弱之时,这便给她的成功带来了契机。昭君下嫁的呼韩邪单于有一段凄风苦雨的经历:他是老单于的长子,本该由他嗣位,不料变生肘腋,却被右贤王屠耆堂捷足先登,称握衍朐?单于,呼韩邪只得逃往妻父乌禅幕那里避难。握衍朐?单于因暴戾恣睢引起国内不满,乌禅幕趁机拥立呼韩邪为单于,并发兵进攻握衍朐?单于,握衍朐?单于兵败自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3791.html
相关阅读: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