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秘闻:朱?基一句话赢来记者席罕见掌声如雷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解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本文《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凌志军 马立军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1

1998年3月17日,朱?基出任国务院总理。

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2900多位人大代表对于这一项任命的投票结果为:2890票赞成,29票反对,31票弃权。朱?基的得票率超过97%。

在这样一种场合,票数有时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的全部。但是,这一次,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不怀疑,他们的选择是深得人心之举。这有现场的情形为证:江泽民主席对于朱?基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提名一经宣布,会场在未予投票表决之时,即已掌声雷动。

朱?基(资料图)

一个小时后,胡锦涛宣布选举结果,话音未落,会场掌声再次爆出。然后是宣布朱?基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掌声第三度爆出。这三次掌声接连好几天都是国内外报刊津津乐道的话题,有说“数分钟”,有说“三分钟”,有说“两分钟”,有说“三十秒”……

总之可以恰如其分地说是“经久不息”。这时候是上午10:40。看来这掌声完全出于自发而非事先的安排,其热烈的程度也是出自代表们的内心。因为它就如同潮水似的一浪高过一浪,未肯止息,以至于大会主持者胡锦涛几次想要继续宣读下面的内容而被掌声打断。

在掌声的包围中,朱?基低着头,面色沉静,全无往日的那种咄咄逼人。他也许是希望用这种方式使掌声尽快停下来。但是,代表们执拗地不肯停,这掌声中分明洋溢着生生不息的信任和期待。朱?基站起来,双手合十,微微地躬身前倾,向全场致谢。

掌声依然不息。在会场二楼的记者席上,中国记者和工作人员纷纷起立鼓掌。假如我们有机会让记者们来评选本次人代会上最热烈的场面,那么无疑就是此刻。记者们没有评价这个场面,但是,一个在所有计算机汉字处理程序当中都没有包括的字,现在却在各种印刷、电子和口头的文字中最频繁地使用着,这就是“?”。

“?”字何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是作为“熔”的异体字,放在一个小小的括号里。《说文解字》说,是“冶器法也”。《辞海》则说,?,为铸器的模型。然而这个字畅行天下,与文字本身的释意没有关联,而是因为,它是朱?基的“?”。所以,中国内外的一些舆论,便要在这中间寻找“冥冥之中的天意”。

连续几个星期,朱?基成为海外舆论最关注的人物。西方媒体,包括美国的媒体,对朱?基的报道中,十之八九为赞歌。它们过去总是不大习惯说中国人的好话,看来这一回是个例外。海外的记者们使用了他们可以找到的所有形容词来赞扬朱?基的魅力。“风趣”,“幽默”,“有说服力”,“充满睿智”,“疯魔了民众”,“颠倒众生”,“令西方传媒十分折服”,“叹为观止”,“拍案叫绝”,“妙语如珠但不失分寸,坦率真诚不矫揉造作,作风潇洒又实事求是”。

一篇文章说,“他被任命为中国总理,应是中国之福”。《汉堡日报》的大字标题把朱称作“DerBoss”,这在德文中的意思类于北京话的“头儿”,叫西方人说出来,就有很亲切的意味。一个名叫关愚谦的作家说,“朱?基有一种气质,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他大度,有气魄,有一种大将之风。”这位作家不遗余力地描述了 7年以前朱?基访问德国的一次演说。他说,那一次朱演说之后,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俾斯麦的一位后人当场感叹:“像这样轻松、有生气又有实质性的谈话,我们已经久违了。”

7年以后,另一个德国人,德国《商报》驻北京的记者赛德力兹,在听了朱?基的答记者问之后承认,不仅他本人深受感染,而且“谁见到他,都会受他感染,他闪烁着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有着一下就能抓住你的心的气质”。美国副财政部长萨默斯访问朱?基后毫不隐瞒他的钦佩之情。他说:“朱的智商系数高达200以上。”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说:“朱?基征服了全球媒体。”另一个专栏作者,阮次山,在海外的报纸上面撰文说:“笔者所阅读到的英国、美国、欧洲及亚洲各国的媒体,几乎有点‘惊为天人’的反应。”

有如《汉堡日报》所说:“一个卓越的总理将领导庞然大国前进。”改革后出现的大量失业、不安全感和群众的不满、亚洲经济危机,等等,给中国带来不少困难,“朱是唯一的可以把中国如此混乱的经济理顺的中国人。朱?基本人的标志,就是‘现代化的中国’”。美国最大金融财团之一爱德华集团的金融专家预测: “朱?基的成就,将使他成为伟人。”

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毫无保留地赞扬朱?基的成就、思想和品格。对他评价形形色色,诸如“经济沙皇”、“铁腕总理”,等等,这是外国人说的。至于中国人自己,如前所述,两年来朱?基所持有的经济改革的一些主张,已经多次被人指责为“私有化的潜行”,后来则更进一步地把朱?基叫做“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朱?基本人尝到过做“右派”的滋味,所以他深深地懂得,这样的用语意味着什么。有如20世纪60年代把邓小平叫做“中国的赫鲁晓夫”或者“邓纳吉”。这使他不得不做出反应,所以,他对数百名记者说:“对于外界叫我‘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也好,叫我‘经济沙皇’也好,叫我什么东西也好,我都不高兴!”他还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几分豪迈,几分悲怆。分明一句就职宣誓。这一回没有人带头鼓掌,但记者席上掌声突发。此情此景,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实在是一个罕有的例外。

这一天,香港股市上涨323点。

至于“左派”,自从1995年春天以来,这些人煞费苦心地制造了那么多的理论,点名和不点名地批判了那么多的人,脑子里面时刻期待着对1997年秋天的“十五大”和1998年春天的全国人大施加一些影响,力阻1992年那一连串“悲剧”不再重演。现在,1997年秋天过去了,1998年春天也过去了,全中国都热闹起来,他们却只好回到家中,指天骂地,枉自落寞。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却根本无力左右中国的大局了,再往前看,还能做些什么事呢?莫非往日风光真的不会再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63335.html

相关阅读: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