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解密重臣张之洞的最后时刻:主张迅速立宪救国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907年8月10日,张之洞奉旨“著迅速来京陛见,有面询事件”;9月4日,他与袁世凯一道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军机大臣。此次张之洞进入中央核心权力机关,是一贯以平衡之术驭臣的慈禧想以其平衡势力渐大的袁世凯,因张、袁的明争暗斗尽人皆知。一年前的“改官制”,袁世凯是唯一直接参与的地方总督,而张之洞只是派代表的六位总督之一,明显袁在张上。对袁主导的“改官制”,张表面未表态,实际坚决反对,且在暗中积极参加“倒袁”活动。任封疆大吏二十年后,终于入阁拜相,成为重要的中枢大员,是张之洞孜孜以求的。而且,这些年李鸿章、刘坤一、荣禄先后去世,论资历与威望,已无与张比肩者。袁世凯虽然权倾一时,但资历与名望,仍不如张。张之洞确有理由认为自己能对朝政发生重大影响。

  立宪 :愈速愈妙,预备两字, 实在误国

  9 月 9 日,张之洞乘车北上,12日到达北京。14 日,张之洞即蒙慈禧召见。在奏对中,对立宪风潮深有感受的张之洞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速行立宪”。

  慈禧问他:“出洋学生排满闹得凶,如何得了?”

  张之洞回答道 :“只须速行立宪,此等风潮自然平息。”强调 :“出洋学生其中多可用之材,总宜破格录用。”对于革命党,他说 :“至于孙文在海外,并无魄力,平日虚张声势,全是臣工自相惊扰,务请明降恩旨,大赦党人,不准任意株连,以后地方闹事,须认明民变与匪变,不得概以革命党奏报。”只要立宪,就不会有革命,

  孙文就不足惧,其论断与此前梁启超所说“革命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万余学生从之过半;前此预备立宪诏

  下,其机稍息,及改官制有名无实,其势益张,近且举国若狂矣”如出一辙。其中“大赦党人”,尤其重要。

  慈禧表示自己并不反对立宪,又要派三位侍郎出洋考察。张之洞的回答则颇有些不客气:“立宪实行,愈速愈妙 ;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派人出洋,臣决其毫无效验。即如前年派五大臣出洋,不知考察何事 ? 试问言语不通,匆匆一过,能考察其内容?臣实不敢相信。此次三侍郎出洋,不过将来抄许多宪法书回来塞责,徒靡多金,有何用处?”他不仅以国内形势说明立宪的必要,更以国际形势说明只有立宪中国才会有国际地位:“现在日日言预备,遥遥无期,臣恐革命党为患尚小,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均视中国之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臣愚以为万万不能不速立宪者,此也。”

  张之洞此时的一系列主张,其基本精神就是接纳世界通行的立宪价值,限制君权、限制政府权力。但这些建议哪怕是由公认的“老成谋国”之士张之洞提出也被拒绝,说明清王朝的主政者对形势的发展毫无认识,对自己的权力被限根本不可能接受

  值得重视的是,进京前后张之洞通过种种渠道提出、散播“先开国会,后布宪法”的主张。宪法应由国会制

  定而非“钦定”,确实反映了他对宪政思想的了解颇为深刻。当然,他提出这个主张,又含有抵制、制约袁世

  凯的具体目的。袁一直主张缓开国会,先成立内阁,实际权力尽在内阁,自己通过总理大臣奕?而掌实权。1908

  年夏,当立宪派准备发动全国性国会请愿运动时,张之洞倡议应“开国会顺舆情”。

  然而,张之洞的“速开国会”“开国会顺舆情”“先开国会,后布宪法”的主张并未获得慈禧首肯,袁世凯等人也坚决反对,所以未被朝廷采纳。1908年,朝廷未开国会而先公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即遭到其社会基础立宪派的批判,其中之一就是指其没有单方面的“立宪权”。张之洞此时的一系列主张,其基本精神就是接纳世界通行的立宪价值,限制君权、限制政府权力。但这些建议哪怕是由公认的“老成谋国”之士张之洞提出也被拒绝,说明清王朝的主政者对形势的发展毫无认识,对自己的权力被限根本不可能接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92038.html

相关阅读: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段祺瑞的传奇一生:他怎样从炮兵之王做到总理的
汉昭帝的孝昭皇后上官氏:汉代年龄最小的皇后
永乐大帝为何用兵如神?朱棣打仗的本领是谁教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竟然是她!陈硕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