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按照民国政府的“优待条件”,溥仪仍然可以在紫禁城内居住,依旧过着他的“帝王”生活。
在溥仪刚过15 周岁时,宫里的老太太们便闲不住了,张罗着皇帝的大婚,太妃们把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请到宫里商议了好几次,并召集了10 位王公讨论此事。据溥仪回忆说,从开始议婚到最后成婚,前后历时近两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皇后还没有确定,两个老太太??溥仪的生母和庄和太妃却撒手人世。由于时局的变幻莫测和动荡不宁,师傅们多次劝谏大婚从缓,再加上在世的几个太妃卷入情形十分复杂的争执,使这最后一个皇宫帝后大婚变得微妙而复杂,一波三折,几起几落。
庄和太妃去世后,宫里主要有三个太妃主事:荣惠太妃没什么主见,由谁来立皇后都行;敬懿太妃是同治皇帝的妃子,总是抬出当年慈禧太后遗嘱的话“承继同治、兼祧光绪”,认为宣统帝是继承同治的帝位,所以应当由她来推选皇后;隆裕太后( 光绪皇后) 在世时就不睬敬懿太妃的这一套,因她主持宫中事务,不仅没有尊重敬懿太妃,反而把她打入了冷宫;隆裕太后去世后,袁世凯干涉皇宫内政,指定端康太妃继承隆裕的权力主持宫中事务,端康太妃想找个自己的亲系女子册立为皇后。这样,敬懿太妃、端康太妃互不服气,也互不相让,为选婚闹得乌烟瘴气。溥仪的两位掌握兵权的叔父各支持一个太妃,上下奔走,宫廷显得更为热闹。
究竟选谁做皇后,当然由皇帝说了算。宫里的规矩是:让候选的女子排成一排,由皇帝和太后挑,选中的递上玉如意( 一说系荷包于其扣上) 即可。可到民国时代了,王公大臣们觉得,让人家闺女站成一排挑来挑去,不太妥当,便改为排照片,看准后,用铅笔做个记号。候选的四个女子即蒙古王公阳仓扎布家、满洲都统衡永家以及荣源家和端恭家的,照片一同送到养心殿。溥仪说:在我看来,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身段都像纸糊的桶子;每张照片的脸部都很小,实在分不出丑俊来,如果一定要比较,只能比一比旗袍的花色,谁的特别些。
15 岁的溥仪没什么标准,便胡乱地在一张似顺眼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一个圈,交差了事。这个女子就是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文绣,比溥仪小3 岁。文绣是溥仪的六伯父海军大臣载洵推荐的,是敬懿太妃中意的姑娘,敬懿十分高兴。但这个结果令端康太妃就不满意了,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让王公们劝溥仪,重选她推选的满洲正白旗敦布罗氏荣源的女儿婉容,理由是文绣长得不好,家境清苦,而婉容长得美丽,家境富裕。
婉容是禁卫军大臣载涛推荐的,端康太妃中意。溥仪听从劝告,用铅笔在婉容相片画个圈,重选与溥仪同岁的婉容为皇后。这一下,敬懿、荣惠两太妃又不乐意了。太妃、王公们争执不下,最后荣惠出面说:皇上圈过文绣了,她不能再嫁平民,就纳为妃吧。溥仪想不通怎么一下子有了两个老婆? 不大乐意。王公们劝说,溥仪让步,这一后一妃就这么定了。
后妃刚确定,1922 年3 月11 日的《宫门抄》便发出通告:荣源之女郭佳乐( 婉容) 立为皇后。但这并不意味着结婚。庄士敦说:中国皇帝婚礼的一个奇怪特点是,一位青年妇女晋为皇后,并不是由于她嫁给皇帝这个事实而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于皇帝发布命令造成的。命令一旦发布,她即成为皇后,尽管发布上谕的时间和举行婚礼的时间之间也许要消磨好几个月。
宣布立后的同时,《宫门抄》也宣布了选额尔德特氏( 文绣) 为淑妃。这一结果令汉族忠臣大失所望,他们希望皇帝能娶汉人为皇后以扭转乾坤,而甚嚣尘上的传言是皇上的新娘非徐世昌总统之女莫属。3月14 日的《宫门抄》又发出双重婚礼通告:荣源为其女儿晋为皇后已谒见皇帝,当面致谢;文祺为其侄女额尔德特氏被封为淑妃感到荣幸,已通过内务府代向皇帝致谢。皇后之父被赐各种恩典,授头品顶戴,送御前侍卫,赐紫禁城骑马。不久,他升为内务府大臣,晋升公爵。
3月份刚举行纳采礼,一系列变故发生。直奉战争爆发,中原烽火连天,婚礼便拖了下来。直拖到12 月1 日,徐世昌总统下台,黎元洪再次出任总统。纷繁变幻的时局,令疲惫憔悴的溥仪皇帝作出了惊人的决定:要求庄士敦立即带他去英国公使馆,打算一到使馆,便通电全国,放弃帝号、特权和民国的津贴。庄士敦在给一位通晓英语的前清官员的一封信中,详细地说到此事:
皇帝于上午从电话中得悉我已返回,遂派机要通讯员送来一纸用铅笔写的中文便条,让我于当日下午三点钟到宫中他的私邸去见他。他还令我准备两部汽车同时在东华门外等候,但是没有说明原因。最后,他要求我对他写的便条要在皇室和其他几位师傅中间绝对保守秘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89923.html
相关阅读: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