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中,中国边防军在完胜印军后,突然单方面停火,并在印度未作出任何让步表示时,就全面撤军,特别是在藏南地区,中国军队一直撤到战前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的地方。中国军队大胜之后作出这一举动,让世人很是不解。其实,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中国军队的这一行动是迫于无奈之下的高明之举。
1962年的中国,可谓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不到一年,中国经济处于恢复调整之中;国际上,中国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敌视打压;退居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也蠢蠢欲动,屡次扬言要反攻中国大陆沿海。中国当时的战略重点在东线,在中国东南沿海。为对付美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及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中国必须摆脱两线作战的被动,集中力量于东线。在这种情况下,结束中印战争,确保中印短期内不再起纷争就成了最佳选择。所以,中国军队全胜之后突然后撤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其实,1962年中印战争后的中国军队也不是完全毫无原则的退让。事实上,此次战争后,中国军队便牢牢控制了中印争端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在这个战略制高点上,中国军队并未像在东段的藏南地区一样,作出让后世中国军迷扼腕长叹的让步。
阿克赛钦位于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虎视着印度的富饶的北部平原。中国军队的战机从阿克赛钦出击,一个俯冲,就可到达印度首都新德里上空;中国陆军的重装部队从阿克赛钦出发,全速冲击的话,半天内就可直取印度心脏地带。可以说,面对控制了阿克赛钦的中国军队,印度军队拱卫首都时,基本上无险可守。
可以说,阿克赛钦对于中印争端的重要性,与叙以冲突中戈兰高地的重要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叙以冲突中,以色列一旦突破戈兰高地,就等于打开了通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大门。
同样的道理,中国军队在1962中印战争后,牢牢控制了阿克赛钦地区,就等于以色列军队占领了戈兰高地。说明白一点,就是中国军队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从阿克赛钦地区出发,长驱直入,直取印度首都新德里,对印度实施斩首战术。
而在藏南地区,因后勤方面的原因,1962年中国军队是不可能长期占有该地区的。该地区靠中国的一方,道路条件极差,中国军队的补给线漫长而曲折。中国军队的在此地的补给线即使不被反击的印军切断,也会被恶劣的自然条件切断。中国军队只要在此地驻守,迟早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单从后勤方面来说,1962年中国军队全胜后从该地区后撤,也是正确的选择。
而从政治上与经济上来讲,中国军队于1962年放弃藏南地区,也是正确的。中国军队此次后撤,在国际上赢得了一片赞誉,树立了中国爱好和平的大国形像;同时,也让当时准备插手中印争端的美苏等大国失去了借口。更重要的是,这一撤,让中印边境和平了几十年。中国人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的问题,一心一意发展经济以及为未来的中印争端积蓄力量。47年来,中国只留下少量地军队,就稳住了中印边境的形势。而印度为了保证藏南地区不再被中国军队夺走,年年增兵,年年备战,背上了沉重的军费包袱,迟滞了国内经济发展。
中国发展到今天,在经济上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已超出印度不止一倍。可以说,今日中印边界争端的形势是,中印边界谈判一旦谈崩,中国军队就可以随时对印度发动一场空地一体化的闪击战,一举收回藏南地区。
中国目前以极大的诚意与印度谈判,是为了表明中国军队是仁义之师,也是中国人一向含蓄的表现。毕竟,中国的老祖宗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能够通过谋略与外交谈判解决的争端,一般不要诉诸战争。因为与外交谈判相比,通过战争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时,效费比太低。
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奇人王玄策,率领借来的几千人的杂牌军队,杀进印度,所向披靡,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一举平定了印度。
公元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兵3万,一个月内,连战皆捷。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俘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希尔。辛格准将,总计歼灭侵印军8900余人。
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有能力有决心也有实力与印度一战。
中国军队后勤保障无忧。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中军出动3万军队。据参与那次战争的人回忆,当时的中国,为保障这3万军队的行动,在后勤上想尽了办法,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才保障了这3万军队不至于饿毙雪域高原。
1962年中国参与中印边界反击战的军队,所需物次,全靠汽车从几千里外的内地,通过青藏、川藏公路运到西藏来,然后再靠人力扛或用牦牛驼运到最前线去的。那一仗,仅支前的牦牛就有3万多头。西藏自治区基乎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三岁的孩子也背一百四五十斤重的东西支前。在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4岁,跟爸爸妈妈一起,背了4筒罐头有8斤重,由爸爸牵着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的大力支持,中国军队根本没法打胜仗。
那种靠牦牛和老百姓的双肩维系后勤支援,不可能长久,也只适用于最前线。
另外,由于西藏纬度低,降水量相对较多,尤其是与印度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常常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气候无常,雨雪集中。夏天的雨水常常造成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阻断公路交通,在川藏公路上,每年夏季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能通车。
1962年的中国军队之所以选择10月下旬进行反击印军的战斗,是想躲过雨季,以使运输作战物资的道路条件更有保障。进入11月后,西藏开始面临大雪封山的威胁,再加上天寒地冻,行军愈加困难。
西藏高原上的运输问题,是当年中国军队后勤体系几乎无法解决的瓶劲。当时在军事实力上,印度不如中国,但在保证后勤的运输条件上,却比中国有利得多。印军的背后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运输几乎畅通无阻。一旦战争变成长久对峙,在运输方面的差距,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更何况,在印度政府的要求下,美国和英国已经开始将大批军火运抵印度。尼赫鲁还向英美要求提供15个轰炸机中队,从空中阻止中国军队。那时,急于遏制中国的西方国家正在努力介入,而与苏联吵翻的中国,却得不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援。
而今天的中国军队,在后勤方面遇到的问题,不再像1962年那样大了。特别是青藏铁路的通车,中国往中印边境运兵的能力增强了几十倍。据测算,中国可以在一周内,通过青藏铁路,从青海西宁起运,将二到三个齐装满员重装师运到拉萨。然后通过公路,在三到四天内将这些师通过公路运送到中印边界预定攻击位置。战时,通过青藏公路,中国可以将作战物资源源来不断输送进西藏;中国内地通往西藏的输油管道,早就完工,中国反击部队所需的油料,也不存在匮乏问题。
另外,中国空军的大型运输机,也可以从成都起飞,将成建制的部队运输到与中印军队对峙的边界一侧不远的地方。
从后勤方面来看,虽然印度军队在自己控制一侧大修战略公路与机场、部署射程远的火炮及先进的苏30战机。但因为印度的国防工业中心并不靠近藏南,短期来看,印度军队可在自己靠近前线的一侧,预先贮备大量作战物资,并通过密集的公路网补给给第一线部队;但从长远来看,印军作战物资的补给,也一样要从印度半岛的其它工业城市运过来。而印度的工业实力及印度通往藏南的公路的运输能力,不见得超越了中国。也就是说,在后勤问题上,中印军队的差距并没有1962年大。相反,因为中国的工业实力要比印度强,中国军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有能力有实力与印度打一场消耗战。
中国军队实力远超印军。
虽然印度目前在藏南地区驻军10万以上,且均以山地师为主,其配备的155毫米榴弹炮、270毫米火箭炮等重武器机动能力不足。这些山地师面对中国陆军配备96改及86式步战车及自行122毫米火箭炮、100毫米自行突击炮与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机械化陆军,胜算不大。
中国陆军的主战兵器如坦克、装甲车均是自行研制的,战技水平接近世界一流;而印度与中国对峙的部队的坦克,如T72、T90均是引进的俄罗斯产品,印度到现在都还没将这两种坦克完全国产化,这两种坦克与中国的96改对阵中,毫无优势。
现代战争,没有制空权的话,陆军将寸步难行。中国的野战防空系统,如引进的道尔导弹、红旗7低空导弹系统及中国新近开发的猎手系统,要么装在履带式底盘上,要么装在高机动性轮式底盘上,已具备了伴随机械化陆军机动作战的能力。中国引进的俄制S300系统及自行开发的红旗9系统,均是远程、全空域防空系统,具有攻击多目标的能力,并具有拦截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可以为军一级作战单位撑起防空反导大伞。反观印度军队,防空系统型号繁杂,引进的多,国产的少。其防空系统的质量比中国逊色。
考虑到中国陆军配装的自行式防空高炮及野战防空导弹,印度陆军的攻击直升机对中国陆军的威胁不大。相反,中军陆军可得到二炮的近程地地导弹旅的支援,还能得到成都军区空军及兰州市军区空军的支持,中国这两个军区空军均装备有先进多功能战机,既能与印度空军争夺制空权,也能对印度地面部队进行空地打击。
战略战术上,中国陆空军多次演练地空一体作战,中国军队预警侦察监视能力与美俄英法等国军队相比有较大差距,但要强于印军。中国军队在天基侦察、卫星通信、飞机侦察、远程监控方面,均具备较强实力。
总之,在陆空军装备上,中国军队整体上要强于印军。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军工企业艰苦奋斗、中国长期以来一向坚持自力更生的结果。印度在军事装备发展上,长期依赖引进,结果导致其武器装备国产化程度不够,战损后维修补充困难。
在指挥控制通信及陆空联合作战方面,中国军队也比印度军队要强。
至于说到部队的战斗精神,这不好比。中国军队是上一次中印战争的胜利者,这也是中国军队今日面对印度军队时,有一种优越感的原因。而印度军队作为上一场中印战争的输家,几十年来,一直想再与中国军队掐一架,以报仇雪恨。在战斗精神上,中印军队各有千秋。
在指挥能力上,中印两国军队的中下级指挥官大都是和平年代里提升起来的,实战经验都很欠缺,彼此在伯仲之间。而中国军队自中越战争结束后,再也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仗,中国军队的基层指挥官的实战能力也值得怀疑。而自上世纪七十年初第三次印巴冲突结束后,虽然随后印巴冲断不断,但规模都比较小,印度军队的大部分指挥官的实战指挥能力,也乏善可陈。
虽然战争的胜负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但对中印边界即将爆发的局部战争来说,中下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在某种意义上,会对战争胜负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印双方都不会动用核武。
表面上看来,印度不断增兵藏南地区,对中国边防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印度的高官也称,可在四天内击败中国边防军,进占中国拉萨。
多年来,印度始终占据着中印边境的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还吞并了中国的属国锡金。不仅如此,印度还对中国的西藏虎视眈眈,允许达赖集团在藏南从事分裂活动。印度还与美日相呼应,遏制中国的崛起。印度举国上下要求再与中国一战以雪当年耻辱的呼声很高。所以在印度的军事发展中,一直以中国为假想敌积极备战。购买武器也是处处跟中国较劲。
其实,上一次中印战争结束后,中国一直很清醒,中国和平收复失地已是不可能,中印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中国多年来一直在积极作对印作战的准备。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中印再战时,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终于得到解决,自此中国可在战争开始前一个月即可将几十万大军及装备运到西藏前线。
在中印都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即将爆发的中印战争,双方都不太可能动用核武器。中国的核武器,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有优势;中国在核武器的运载工具方面,也远比印度先进有效。中国的核武器可覆盖整个印度,而印度的核武器,却只能威胁中国中西部的城市。印度不可能冒险与中国打一场核战争。中国当然会信守不首先使有核武器的承诺。
至于有人说,中印战争时,印度可能会动用远程战机或地地导弹,袭击中国的青藏铁路等补给线路。对这一点,中国军队应该早有准备,到时,中国军队的远程突击力量一样可摧毁印军补给线上的桥梁公路与机场。如果双方对战争的升级不加以控制的话,最后中印的边界之战可能演变成两国的核大战。中印两国的高层应该清楚战争无限升级的后果,毕竟,两个文明古国犯不着因为边界争端而一同毁灭吧。要是一同毁灭的话,那争这藏南地区还有么意义咧。
总之,即将爆发的中印战争,应该是一场核威胁条件下的常规战争、局部战争。限于双方的实力,这场战争的技术水平,高技术的成份不会很多。中印两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两国军队的作战方式及作战思想,仍然处于模仿上世纪打海湾战争时的美军阶段。中印军队都力图打一场空地一体战。其中,印军的整体作战能力要明显弱于中国军队。
可以预言的是,如果再次爆发中印战争,中国军队将可以一举歼灭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军,必要时,中国陆军重装部队在空军的密切协同下,可以模扫印度北部平原,逼迫印度求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81667.html
相关阅读:名将马援为何会失宠于汉光武帝?马援必死的理由
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退了多少到底怎么算
1967年香港严重骚乱纪实
解密:古代哪位官员曾多次主动公布自己的收入?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在赵普脸上乱涂乱画?